郭忠來

郭忠來,內蒙古自治區固陽人,1967年10月出生,1991年7月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火箭發動機專業,碩士學位。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副組長、組長、技術室副主任、主任、副參謀長,現任發射測試站參謀長、高級工程師,中校軍銜。

【個人資料】

忠來,內蒙古自治區固陽人,1967年10月出生,1991年7月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火箭發動機專業,碩士學位。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副組長、組長、技術室副主任、主任、副參謀長,現任發射測試站參謀長、高級工程師,中校軍銜。被列為總裝備部“1153”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總裝優秀電教教材一等獎1項,主編教材1部,出版教材3部,對外發表論文8篇。任參謀長以來,先後擔任站航天任務指揮所副指揮長、衛星任務火箭系統測發指揮員,主要從事航天測試發射的組織指揮與技術總體工作,參加了921工程3次發射場合練、6艘飛船和6顆衛星發射任務,為科研試驗任務圓滿完成和站全面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2005年,經總裝批准,榮立二等功。2008年,擔任“神舟七號”零號指揮。

【簡介】

全力以赴,狠抓試驗組織管理。近年來,站承擔的科研試驗任務日趨繁重,作為航天試驗任務的直接組織者和參與者,他始終堅持科研試驗任務中心地位不動搖,統籌安排,精心組織,精心指揮,嚴格管理,確保了歷次任務的順利實施。2005年,是該站科研試驗任務最繁重的一年。他利用產品進場前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帶領機關人員擬制了一船三星任務組織實施計畫網路圖,指導完成了任務並行情況下人員定崗定位,籌建了以士官為主體的火箭操作連,組織參試人員完成了發射場地面設備檢修檢測、有關項目整改完善、試驗文書清理完善,深入開展專業技術逐級訓練考核、下廠學習和規章制度考核等工作,為完成任務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在神六任務與尖兵衛星並行測試發射的情況下,他根據試驗進展情況和總體計畫安排,及時調整任務組織實施計畫,細化階段工作計畫、周工作計畫和日工作安排,確保了任務忙而不亂、紮實推進。作為尖兵衛星任務火箭系統指揮員,他十分注重參與技術協調工作,加強技術狀態控制,每一項目測試前,都要親自帶領各系統指揮對測試狀態準備情況反覆確認,認真抓好全過程質量控制。在任務關鍵節點、動用設備等時機,他堅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跟進指導跟班作業,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檢查督促各系統抓好工作落實。他堅持把人才培養作為履職盡責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站技術骨幹和總體室的作用,採取師傅帶徒弟、以老帶新、專業授課和邀請試驗隊人員舉辦講座等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參試人員的業務技能。每次任務進場前,他都親自帶隊組織人員下廠所學習,全面掌握產品技術狀態和質量情況,積極組織參試人員開展模擬演練、最佳化試驗流程、完善指揮操作文書、跑大圖、崗位考核等工作,不斷提高指揮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試驗能力。在2005年“一船三星”任務中,首次實現了全員下廠學習、全員考核上崗。
勇於創新,科學最佳化試驗流程。他遵循試驗規律,敢於創新,在深入學習試驗流程、熟練掌握產品技術狀態的基礎上,積極最佳化試驗流程。2003年,尖兵四號衛星與神五任務並行期間,在工作安排、人力資源調配、地面設施設備保障等方面存在較大衝突,他潛心研究兩種型號測試發射工藝流程,提出了將尖兵衛星任務火箭提前轉場的試驗方案,科學地避開了諸多衝突。2005年執行實踐七號衛星第二階段合練時,他發現衛星轉運、吊裝對接過程中存在程式煩瑣、耗時較長、危險環節較多等問題,及時與試驗隊和上級機關交流,提出了調整衛星轉運、吊裝對接流程的意見,既節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了危險環節,確保了產品安全。特別是在臨射檢查撤收狀態時,出現了整流罩解鎖彈簧銷拔不下來的問題,此時火箭控制系統測試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按照正常發射程式往下走,很難確保在預定時間點火發射,而發射視窗僅有兩分鐘,一旦錯過,只能推到第二天發射。他憑著對測試流程、技術狀態和產品質量的熟練掌握,果斷提出縮減控制系統部分測試項目,經指揮部研究確定,批准實施,確保了任務按時發射。針對以往任務中部分崗位責任劃分不清、分工不明確的突出問題,他借鑑工業部門崗位責任制體系,結合我站科研試驗任務組織指揮模式,在全站範圍內推廣崗位責任制體系。親自帶領精兵強將歷時五個月的時間,編寫出了30多萬字的《航天任務測試發射崗位責任制規範》,在“一船三星”任務中全面實施,把試驗精細化管理水平推上了新的高度。
狠抓訓練,積極開展科研攻關。他緊緊抓住任務並行、參試人員崗位交叉較大的主要矛盾,按照“科學籌劃、嚴密組織、嚴格考核、注重效果”的原則,重點抓了參試人員的冬訓、下廠學習、逐級訓練與考核、實裝操作訓練等主要工作。先後利用冬訓時機為技術幹部授課,利用帶隊下廠學習時機系統掌握CZ-2D火箭的技術狀態和質量情況,抓住任務遂行時機組織開展火箭轉運吊裝協同訓練,利用衛星任務方案預案討論、總檢查測試等時機,組織開展應急處置針對性訓練等一系列紮實有效的訓練工作,提高了參試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指揮操作技能。針對火箭系統操作訓練手段較少的實際,他憑藉自己對尖兵發射場地面“三化”設備的認識,牽頭組織發射場地面“三化”設備等效器操作訓練,解決了在沒有產品的情況下火箭系統崗位人員開展測試操作訓練的問題,為任務中的組織指揮和測試操作積累了經驗。為調動廣大科技幹部科研課題開發的積極性主動性,組織編寫了《站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全面推行了課題負責制,使科技幹部由被動的承擔任務,轉變為課題的管理者和責任人,並將課題負責人的課題盈利與其責任、風險和開發管理水平直接掛鈎。2005年,他牽頭組織了CZ-2F火箭精瞄信息採集系統、發射場氣象信息顯示系統的研製開發,對建立載人航天發射場一體化仿真訓練系統進行了調查研究,完成了長達10萬字的論證報告,為下一步訓練仿真系統的建成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他始終把軍事訓練等級評定工作作為規範訓練秩序、推動訓練工作協調發展的一件大事來抓,組織擬制了《站軍事訓練等級評定實施方案》、《站軍事訓練等級評定實施細則》,將等級評定與試驗任務和科研訓練有機結合,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試,以評促改,精心組織各項活動,全力以赴做好迎檢準備。在他的帶領下,全站專業技術訓練紮實、科研成果豐碩、等級評定成效顯著、部隊訓練秩序正規,為試驗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了強大保證。2005年站被評為全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從嚴治軍,大力加強部隊管理。為適應形勢和任務需要,他認真學習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和部隊管理方面的知識或法規,經過實踐鍛鍊和思考總結,進一步提高了對科研試驗部隊管理特點的認識。工作中,他始終瞄準提高部隊綜合試驗能力的目標,認真貫徹依法從嚴治軍要求,狠抓條令條例學習教育,著力提高官兵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積極做好確保部隊安全穩定和高度集中統一的工作,促進了部隊管理正規化建設。他注重把落實從嚴治軍要求與具體的管理方法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嚴格按照條令條例和各項規章制度,狠抓工作落實。業餘時間,他經常深入基層領導、技術幹部和廣大戰士中交流座談,了解掌握部隊管理和建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認真聽取廣大官兵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大家從具體問題思考部隊管理的階段性和傾向性問題,理清本單位建設的思路和方法,從全局上抓好部隊建設。在抓部隊管理的力度上,敢於較真和唱黑臉,通過當麵點評、會上講評、年終考評等方法,激勵和鞭策各基層單位提高部隊管理和建設的水平,確保部隊正規有序。
以身作則,狠抓司令機關建設。任參謀長以來,他始終把建設學習型、落實型和廉潔型的司令部機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強化不學習就不會進步、不總結就不會提高的思想,利用業餘時間,組織所屬人員認真學習司令部建設的有關檔案、專業技術理論和人文管理知識,提高參謀人員的業務水平。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部務會等形式,同大家一起交流探討如何加強管理、提高司令部建設水平,以此來獲取加強司令機關建設的理念。強化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在充分領會首長意圖的基礎上,他始終依據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在工作落實上狠下功夫。強化正人先正己的表率意識,要求部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基層做到的,機關首先做到。內部管理有問題時,他及時進行整改,決不護短;人員犯錯誤時,他堅持嚴肅處理,決不遷就,對那些基層評價不高、自身要求不嚴的幹部,進行單獨談話並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強化嚴守紀律的廉潔意識,堅持以身作則,教育部屬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慾之害,一切從工作需要出發,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本著理解基層、服務基層的思想,竭力為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在涉及到士官套改評優、幹部評功受獎等敏感問題時,他堅持原則,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決不把自己的喜好凌駕到集體之上。同時,他注重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司令部的團隊精神,強化集體榮譽感,努力塑造對外協調謙虛謹慎、禮貌待人,對內交流團結互助、比學趕幫,對下管理嚴格正規、有禮有節的司令部機關形象。幾年來,司令部建設水平穩步提升,成績突出,2004年站司令部被評為總裝備部先進司令部,1人被評為總裝備部優秀參謀,2人被評為基地優秀參謀。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關於零號】

新華社電:“零是最小的數字,卻位居所有數字之首;零號指揮員不是官,但發射時各大系統必須聽我的命令。”神舟七號飛船發射零號指揮員郭忠來向記者這樣解釋“零號”的含義。
自1991年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以來,郭忠來一直就在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先後在火箭操作手、火箭系統指揮員、衛星發射零號指揮員等崗位工作,參加了神一到神六的歷次發射。
這名出生於內蒙古包頭的男子漢,雖只有41歲,但已頭頂微禿。同事們笑稱:“這是聰明所致。”
發射還沒開始,作為零號指揮員的郭忠來,自然成為各路記者追逐的對象。在幾十名記者的“圍追堵截”下,郭忠來始終保持著鎮定自若的神態,不急不忙地回答著一個個問題,沒有一絲慌亂。
“心理素質好是前提。”郭忠來這樣解釋自己能夠被選為零號指揮員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有技術和知識的儲備。此外,還必須口齒清楚,身體強壯。”
剛進入發射中心時,郭忠來擔任火箭崗位操作手,負責對火箭接口進行氣密性檢查,主要工作是給火箭儲箱充氣,然後在接口上抹肥皂沫,測試是否漏氣。就從這個看似簡單和枯燥的工作起步,郭忠來參加了幾十次火箭發射,一步步成長為火箭系統指揮員、衛星發射的零號指揮員,並於2008年3月被任命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站長。
“注重學習,組織協調能力強。”這是郭忠來對自己的評價。就在2006年,他還參加了國際空間大學暑期班的學習,與國外同行進行了火箭發射方面的深入交流。
成為零號指揮員讓郭忠來感到自豪,同時也感到壓力。
“發射時,從發射場到北京飛行指揮控制中心,所有人都要聽我的口令。我必須對各系統的情況作出迅速判斷,並保證口令精確到秒。”郭忠來的指揮台位上,並排放著5個話筒,分別標誌著“廣播”“對上”“對下”“天地主”“天地備”。在發射的幾個小時內,郭忠來要從這裡發出數百條指令。
在郭忠來看來,最大的考驗是在出現緊急情況時,如何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人命關天。雖然我們做好了所有能夠想到的預案,但人的思維畢竟是有限的,也可能有預見不到的問題。”郭忠來說,零號指揮員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充沛的精力,對發射期間出現的意外問題迅速作出判斷,並果斷採取措施。
為了準備這次發射,郭忠來和同事們從今年初開始,經常吃住在辦公室,沒有休過一個雙休日。
一連幾個月不回家,12歲的女兒給他辦公室打電話:“爸爸是不是不要我和媽媽了?”一向能說會道的郭忠來竟無語回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