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發射場

載人航天發射場

載人航天發射場主要由發射區、技術區、試驗指導區、航天員區、首區測控站和試驗協作區等幾部分組成。發射區設計簡單、建有臍帶塔、導流槽、火箭推進劑加注系統等發射設施及其配套建築,以完成飛船,火箭等系統檢查測試,加注火箭推進劑,航天員進艙,臨射檢查,瞄準和發射等工作。

載人航天發射場

技術區是各系統進行技術準備的主要場所,並實施對飛船測試發射的指揮控制。技術區設施較為完備,總數達30餘座,主要包括垂直總裝測試廠房、水平轉載測試間。測發控制樓、飛船及有效載荷總裝測試廠房、飛船加注及整流罩裝配廠房、活動平台及其配套軌道等。
試驗指導區和試驗協作區相鄰,位於中心生活區東側。其中指揮區包括試驗指揮控制樓和通信樓,設備了完善的指揮、通訊設備。航天員區位於試驗指揮樓西側,用於航天員在登船前的生活、鍛鍊和醫監醫保。
首區測控站充分利用原有的衛星測控站點,新增了部分測控站,配備了全新的測控設備,測控能力大幅增高。
載人航天發射場設施布局充分體現了“強化技術區,簡化發射區”的設計理念。技術區各裝配測試廠房具有良好的環境和保障條件,各大系統的射前準備最大限度地安排在技術區完成,在發射區只進行簡單的功能檢查和準備就加注發射;發射區取消了活動勤務塔、地下控制室,只設簡單的臍帶塔;技術區與發射區緊鄰可以縮短產品在發射工位的時間,提高發射效率同時安全性好,萬一發生髮射事故,可將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載人航天發射場標準性建築是技術區垂直總裝測試廠(以下簡稱垂直廠房)。垂直廠房主要用於運載火箭的起豎吊裝、運載火箭測試、運載火箭與太空飛行器聯合測試,廠房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總高90米,擁有兩個垂直總裝測試大廳和兩個起豎大廳,規模僅次於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39發射場的垂直廠房
此外,載人航天發射場還建有垂直整體裝運設施和臍帶勤務塔等大型設施。
垂直整體轉運設施包括活動發射平台、轉軌車、垂直轉運軌道及基礎三部分。活動平台自重700多噸,發射時總重超過1200噸,由自發電機變頻控制車驅動,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第一個活動平台。垂直轉運軌道是連線技術區與發射區的紐帶,整條軌道採用無縫鋼軌,軌距為20米,是國內最寬的鐵路。
臍帶勤務塔是發射區是的標準性建築物,塔體高約75米。主要為射前技術準備、航天員進艙及發射提供工作條件,塔上還為航天員緊急撤離設定了防爆電梯和緊急撤離滑道。

酒泉載人航天發射場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唯一的現代化載人航天發射場。1994年發射場開始動工建設,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07年,成功實施了四艘無人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的發射,安全可靠地將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載人航天發射場主要完成運載火箭和飛船的測試發射工作,為有效載荷提供測試發射條件,為航天員提供發射前生活、醫監醫保和鍛鍊設施,具有待發段緊急撤離和零高度逃逸救生的判斷、控制和指揮能力,完成運載火箭上升段的跟蹤測量和安全控制,提供發射場區的氣象和各種後勤保障。
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飛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基地信息
基地始建於1958年,海拔1000米,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現裝配、發射場位於北緯41.118N,東經100.316E。由於地處荒涼,最接近的城市是其西南的甘肅酒泉市,因而為名。歷史上,1969年阿拉善盟曾劃離內蒙古自治區轄區,其中額濟納旗劃歸甘肅省酒泉市轄區,到1979年阿拉善盟包括額濟納旗又恢復為內蒙古自治區轄區。
該地區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時間長,年平均氣溫8.5℃,相對濕度為35%-55%,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又可充分利用西起喀什、東至閩西,距離數千公里的陸上航天測控網,加上基地已建成多年,生活設施基本齊全,技術保障、測控通信、鐵路運輸、發配電等配套設施完善,條件很適合衛星及載人航天飛行器發射。
最近的機場位於40.25N 99.48E。
該基地的核心建築物是“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高74米,上寬為8米,下寬為14米,整體重量達350多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分別有大型、中小型以及氣象和探空火箭發射場。
在著陸場地方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設主著陸場及副著陸場。副著陸場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附近,主著陸場設在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以東的四子王旗。由於第一次的載人太空飛行器神舟五號在太空只飛行了一天,主著陸場的天氣變化可及時準確預測,因此未曾啟用副著陸場;2005年發射的神舟六號飛船將在太空飛行多天,氣象難以準確預測,副著陸場啟用作後備著陸之地點。
每次載人航天發射,基地動用上萬人在發射場區工作,核心崗位數千人,需要非常周密的安排、協調指揮。

拜科努爾載人航天發射場

蘇聯/俄羅斯最大的太空飛行器飛彈發射試驗基地。位於哈薩克境內的丘拉塔姆地區。發射場東西長約80千米,南北約30千米,中心坐標是東經63°20′,北緯46°。向東北方向發射時,可把太空飛行器送入傾角為52°~65°的軌道。發射場由發射區、保障區和測控站等組成。發射區包括中心發射區、東發射區和西發射區。中心發射區的主要設施有總裝測試廠房、控制測試大樓、大型地面發射台、地下發射井、推進劑貯存庫、液氧工廠和其他輔助設施以及行政管理、訓練和住宅等建築。東、西發射區建有大型運載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試驗發射設施、控制設施和輔助設施。保障區在發射區以南的列寧斯克——丘拉塔姆,是發射場後勤保障樞紐和人員住地,有機場、鐵路專線,並有航天員飛行前住留和體檢的設施。為跟蹤觀測太空飛行器和飛彈飛行情況,在沿西伯利亞直到太平洋的一萬多千米的航線上設有許多測控站。自1967年以後,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過聯盟號飛船、宇宙號衛星和禮炮號航天站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位於哈薩克斯坦西南部克孜勒奧爾達州,西距鹹海45公里,北離拜科努爾鎮288公里,正南24公里是丘拉坦城。這裡海拔90米,一年內的氣溫變化從-40℃到50℃,晝夜溫差較大,經常颳風,但降雨量很少。前蘇聯選擇拜科努爾建發射場主要是因為它遠離人口稠密區和工業發達的城市。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總面積6717平方公里,南北75公里,東西90公里,居民有6萬人。它建於1955年,1957年10月4日從這裡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開闢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號從這裡起航,把航天員尤里·加加林送入地球軌道,使他成為人類第一名飛進太空的使者。

甘迺迪載人航天發射場

甘迺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縮寫為KSC)位於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成立於1962年7月,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地圖概括

Administration)進行載人與不載人太空飛行器測試、準備和實施發射的最重要場所,其名稱是為了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整個場地長達55千米,寬10千米,面積達到了567平方公里,大約有17000人在那裡工作。場地上還有一個參觀者中心,參觀者也可以隨導遊參觀。甘迺迪航天中心是佛羅里達州的一個重要的旅遊點。同時由於甘迺迪航天中心大部分地區不開放,它也是一個美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
目前發射指揮部在39號發射中心,這裡也是飛行器組裝建築物的所在地。在它的西部6千米處有兩個發射場,向南8千米處是甘迺迪航天中心的工業地區,那裡有許多中心的支援設施和管理總部。
甘迺迪航天中心,美國佛羅里達州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被人們稱為人類通向太空的大門。它瀕臨大西洋,由於地理條件優越,1947年闢為火箭試驗發射場。這裡在美國本土最接近赤道地區,向東發射火箭,可利用地球自轉附加速度,有助於衛星入軌。又在美國的邊緣,面臨浩翰的海洋,其東南方向有巴哈馬群島西印度群島,適宜於建一系列監控站,是各種太空飛行器理想的發射場所。從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到舉世矚目的太空梭,都是從這裡啟程飛上太空的。 甘迺迪航天中心囊括了美國所有向地球同步軌道發射的任務;還發射了“阿波羅”飛船、“天空實驗室”及各種行星際探測器。是美國航天發射的重要基地。甘迺迪航天中心南北長56千米,東西寬20千米。中心包括技術陣地和發射陣地兩大部分。在技術陣地建有火箭及衛星,飛船組裝檢測廠房。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裝配大樓,其容積360萬立方米,高160米,樓內備有各種先進的測試儀器和顯示,記錄設備。發射陣地建在5千米外,擁有發射控制中心和發射台。整個航天中心有23個發射陣地,其中著名的39號發射陣地有A,B兩座發射台,許多大型太空飛行器都從這裡飛出地球。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位於中國海南省文昌市附近,地理坐標為:北緯19°19′00.18″,東經109°48′00.15″。是中國以前的一個發射亞軌道火箭(如彈道導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模型

彈)的測試基地。現在正在擴建,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四個衛星發射中心。由於此地點的緯度較低,距離赤道只有19度,地球自轉造成的離心力可以讓火箭負載更多的物品。建設是為未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該中心將可以用來發射正在研製的重型長征五號系列火箭。建設新航天發射場,是為了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要。建成後,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

地理條件優越

海南島是中國陸地緯度最低、距離赤道最近的地區。火箭發射場距離赤道越近、緯度越低,發射衛星時就可以儘可能利用地球自轉離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較低,使用同樣燃料可以達到的速度也更快。據稱,在海南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比在西昌發射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提高10%至15%,衛星壽命可延長2年以上。同時,發射基地選在海南,火箭可以通過水陸運輸,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鐵軌的限制(長征二號系列由於受到鐵路運輸的限制,其組件的最大直徑只能限制在3.5米)。另外,從海南島發射的火箭,其發射方向1000公里範圍內是茫茫大海,因此墜落的殘骸不易造成意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