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孟和

勞動模範

全國勞模郭孟和
郭孟和,新中國第一位石油工人中的勞動模範。20世紀50年代,他的名字和鞍鋼的孟泰、哈爾濱的馬恆昌一起經常出現在人民日報上,是我國石油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

人生履歷

郭孟和,1907年出生,1938年進烏蘇油礦工作。1945年秋,郭孟和來到玉門,很快就成為生產骨幹。玉門油礦解放後,郭孟和參加了軍管會組織的工會會員短期學習,向軍代表提出了入黨要求。1950年2月8日,郭孟和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玉門油礦解放後第一批入黨人之一。
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落後的技術條件下,郭孟和率領鑽井隊,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在海拔2600米的祁連山下鑿冰打井,開我國石油史上冬季鑽井先例,被譽為"冬青樹",1951年榮獲全國工業戰線勞動模範稱號。
1954年,郭孟和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9年當選為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4年以後,連續擔任四屆、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有著豐富鑽井經驗的郭孟和還自覺擔負起培養年輕技術工人的任務,嚴格要求學徒。鐵人王進喜就是他帶過的許多學徒中的一個。1959年,王進喜也光榮地出席了全國群英會,和師傅郭孟和一樣,成為全國勞動模範。
郭孟和先後擔任玉門市總工會副主席,玉門石油管理局工會主席、機關黨委書記。在領導工作崗位上,他始終保持一貫的作風,勤勤懇懇,嚴於律己,胸懷坦蕩。1977年,上級看到他年紀大,身體不好,還經常乘卡車下基層,特意給玉門局撥了一輛小車,作為其專車,但他很少坐,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別的同志坐著去辦公事。郭孟和的老伴身體多病,每當需要去醫院診治時,他總是叫孩子用腳踏車把媽媽馱上,自己在後面扶著。有一年春節,二兒子從外地回來過年,大年三十晚上才趕到五華山車站,這裡沒有通玉門的公車,他便給當工會主席的爸爸打電話想要車,不料郭孟和不僅沒有派車,還批評了他一頓。兒子只好坐火車到酒泉住了一宿,大年初一才回到家。
1983年2月9日,石油工業的一代勞模郭孟和走完他光輝的一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