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式太極拳

拳法簡介

武派郝式太極拳九十六式

打手歌:
棚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力巨力來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粘連隨不丟頂。

白話注釋

棚捋擠按為太極拳前四種四正手手法,是太極拳技擊方法基礎的基礎,尤為最前為首這個“棚”字,這裡是一個替代字,真實寫法左邊是一個提手旁,右面是一個朋友的朋字,它是眾勢的根底,它可以變化派生任何一種手法,而每一種其它手法中決不能離掉棚法,棚捋二勁主守兼攻,擠按主攻兼守,在演練走架過程中認認真真把每一勢動作按太極拳身法要領做好,做到位。全身上下,兩臂、身形、兩腿、心意、盡要協調配合無間,更重要的是上肢兩臂和下肢兩腿默契的協作即上下相隨便可做到天衣無縫。沒有缺陷之處,沒有稜角之處,沒有軟扁丟抗之處,任對方是金剛猛漢,以巨力襲來,我隨力而化,借彼之力,還打其人,使之對方進攻我所使用的力越大、越凶、越狠、越猛其受挫和受重創之程度就越加厲害。能夠牽動就能夠四兩撥千斤,不能牽動就不能夠四兩撥千斤。牽動即運用太極拳的沾粘連隨勁以心意、手法、腿步、腰轉、身法,從人所動,與對方合節、合拍,引化對方使之其重心偏離位置,將對方引之有利我之箭靶射程內,使其來力落空無著失去目標,就此陷進我預先設計好的陷坑裡不得自拔,武派郝式太極拳稱為開合太極拳,又擅於半扇門的打法,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化勁為開,為拉弓蓄勢,合而放箭,郝式太極拳用勢講究兩臂左不往右去,右不往左來,各管半邊,兩臂兩手通力合作一攻一守配合天衣無縫,沾粘連隨不丟頂,一出手,即一手管其腕,一手管其肘,使對方一臂半邊身體被控制,就等於另半邊就而受制而癱瘓無援,當對方就此被較死失去還擊能力,與對方勁力一合就可把對方發放而跌出。

四、打手要言
解曰:以心行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也。
意氣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痴”也。
發勁須沉著松靜,專注一方,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也。
往返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所謂“因敵變化是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所謂“勢勢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間”也。
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腹內松靜氣騰然”也。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謂“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
以氣運身,務順遂逐,乃能便利從心,所謂“屈伸開合聽自由”也。
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也。

白話注釋

這一段敘述正為武派太極拳拳譜中對十三勢的評解,問十三勢中什麼叫做“命意源頭”實則講的是太極拳運氣規則,心就是意,意就是心,也就是以意引氣而行,在每勢動作過程中保持心態不卑不亢,形態自然而松靜,時時刻刻暗暗注意到腰間兩腎位要上下左右臑動,就而使氣收斂入骨。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變轉虛實呢?與人搭手,不是在接對方的力、招、勁,而是在接住對方意和氣,這就靈活多了,挨在哪裡我身體與對方力的相觸點能夠迅速變化力點,那裡完全能夠虛實轉換靈活,即所謂內靈外活。自身中軸時刻不能歪偏,要立身中正並且能夠運轉自如,動作意氣、形態處處圓活。無論我是在靜態狀態下或是處於動勢當中,不管對手從任何方向,向我任何部位進攻,我則能始終保持穩定狀態,此為八面支撐。九曲珠傳談仍前代一件皇宮中的圓形古玩寶物,其圓面表皮設定有九均勻而且很小直通球體裡面的空洞,這些空洞個個貫通,據說曾有人試過,就在小小螞蟻身上系以軟長的細線,它即能在九個孔洞間,暢通無阻的爬進爬出來回穿行而過,其見此工藝是多么細微,在這裡來表明太極拳運氣之微妙可自由運達身體任何部位。發勁應先立自根,且要全身都處於氣沉、神靜、身松狀態,松是講全為蓄力增加自身彈力整個過程,精神集中,眼神不可外散,就為專注一方,以靜靜觀敵手欲動之形為以靜制動,在盤練架子時,卻要身雖動且求一個“靜”字,同樣搭手動勢中也要力求“靜”,此即為靜中觸動動猶靜的內容意義。太極拳有摺疊之術,這是應合戰略戰術的需要,正合乎力學的概念,寓上而先向下,寓左而先向右,反之,唯理一貫,進退道理也是一樣,步動身變力點必當之變化,便可皆由對方變化,我迎對方變化走勢,兵來將敵水來土堰,見招解招,見勢變勢,處處以我順人背我占先機,主動權也就掌握在我的手裡。曲中求直指的是太極拳是圓的運動,圓即為弧線曲線,但發力是直線形式,太極拳所談的螺鏇勁勁,螺鏇是借螺絲扣形狀體現著槓桿力的一種特殊典例,螺鏇全為一種弧線曲線運動,完全可以輕鬆將人重心騰空撬起,如再加直線外力其自然必跌飛而出,弧圓加切線切點就是雙方接觸點,所以可以看出化勁走的是弧線,發勁走的是直線,這就是太極拳曲中求直用勁原則。蓄是積又可當聚講,太極拳的威力盡在於此,仍還可以這樣解釋,對方來力在彈簧限度內,相當於在按捺我自身具備的彈簧,對方勁力越大我彈簧被壓的越緊則彈力越強,更象有人用力用腳使勁踹很堅固的牆,用力越大,被反回來的力就拿越強,功夫見深的人,化勁外觀似乎在臂,實則為胯走腰化,動作越來越小,甚至走圈不見圈,只為兩腎暗動,發力更是如此。已到神明之境。

精、氣、神

解曰:身雖動,心貴靜,氣宜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在身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謂一氣呵成,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也。須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須要從人,不要由己,從人則活,由己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以己依人,務要知己,乃能隨轉隨接,以己粘人,必須知人,乃能不先不後。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粘依能跟得靈,方見落空之妙。往復須分陰陽,進退須有轉合,機由己發,力從人借,發勁須上下相隨,乃一往無敵。立身須中正不偏,八面支撐。靜如山嶽,動若江河。邁步如臨淵,運勁如抽絲,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行氣如就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無堅不摧。形如捕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收既是放,連而不斷,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能粘依,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漸至物來順應,是亦知止能得矣。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存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動牽往來氣貼背,斂入骨髓要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每一動唯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猶須貫竄,不外起承轉合。始而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穿成。
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頓挫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

白話注釋

“精氣神”為太極拳之主導,無論是外形還是內在,盡顯精神抖擻,更有一往無前,戰則必勝的心理狀態,與人搭手,遲重呆滯,必生呆傻之像,沒了意志,還何談欒戰。上頭頂青天,下腳踏大地,虛靈頂勁,就而吸天地之造化,集氣匯運丹田。立身中正,浩然正氣,中軸始終保持在正確位置,保持自身重心穩定。滿身輕力活便,練意、練氣、練筋、練膜、練身,借大自然天地之其培養自身元氣為我所用。氣可送達充於身體人何部位,說集,一下就來,說去,去無蹤影,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松肩沉肘,兩臂隨曲就伸,氣如車輪運轉自如,武派太極拳以開合作為拳勢走勢基礎,這就是屈身開合聽自由本話的原意。心實則為大腦以及全身神經中樞的司令指揮部,意念已生,指令而下,以意引氣,氣為旗幟,旗擺身動,神就是座以軍帳的主帥,統領全軍,而自己身體各部則為接收指令、信號後執行者,仍千軍萬馬的具體行動。終而意到、氣到、手到。
太極拳套路設計思維都遵循著陰陽變化之理,主導思想仍動中求靜,動則分,靜則合,動為陽,靜為陰,太極拳非常著重以意運氣,氣要存於身即內斂,神情寬舒心態輕鬆自然,放掉一切私心雜念。心即是意,意就是思想,其間從屬關係,心意是大本營指揮部,指揮部把外界信息去偽存真就而發布執行命令,意動氣行,氣為旗,旗一搖擺表示行動計畫正在實施。神為主帥端坐中軍大帳,帥不離位,說白了其實神就是你自己。身是執行命令之千軍萬馬,也就是以具體來實現目的。明白了其中道理,日久功進,必會功夫一一上身。當你能全身心的投入,便達如痴太極拳之境,竟能日夜行走坐臥,不自覺手舞動了起來,腿足練了起來。雖然太極拳有千變萬化,萬勢歸一就是一個“整”勁,所謂一氣呵成。舍己只以字面來說是忘掉自己的意思,在這裡標明要敢於把來力往自己身體中心位置撂放,對方要勁我要順著人家的意思給勁對方,此即為太極拳奧妙處從人所為。不然如何能借力打人呢?先讓對方肆意冒犯向我進攻。使對方落於空著,借力打人才能做到四兩撥千斤。只有自己在十分入靜的樁態下,才容易探察對方端坐之意圖,全身一動四肢百骸皆參加越動中去,一靜身體各部全都處在靜的狀態下,在動中求靜,又靜中有待動之勢。精神飽滿,無有呆滯之象。太極拳講究從不以蠻力強施於人,就怕人家不出手難以借力,要逗著對方先出手打自己,我卻不隨意改動對方動作姿勢分毫,難怪對方難察覺我指勁路,讓敵手自己往坑裡跳,哪就要看我功夫技巧如何了,如是我們用直接明力與對方爭抗,避免不了形成老牛低頭局面,難於取勝。可見從人則活,由己則滯。故意做作用氣,往往氣朝上撞,氣上騰而自拔其根,又氣憋而滯,自然也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全是由於尚氣之故。所以練習太極拳要將氣以意沉入單田,即腰帶以下小肚位置,以養氣為妥,即可培養元氣以養身,而且這種氣的能量潛力是巨大無比,這正為太極拳高明之處。太極拳是一種外操柔軟內含堅剛,以柔克剛,後發先至的拳種。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是太極拳借力打人鮮明的寫照。這就要靠自己聽勁功夫如何活判斷力如何,對方姿勢沒動,我以靜視動,就見對方稍有動意,拿怕是一點點微略動勢,我則明察秋毫,實際對方已給自己發出信號,叫我發手。有句話叫做行家出出手就知有沒有,如與制人,首先認清對手是誰,出手便知自己與對手功力和技巧的相互差距,勝券把握全在於鬥智、鬥勇、鬥技巧、斗耐力,斗身體素質,斗功力,總之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弄清自己還要弄清他人,在接招、接勢、接力過程中,實則為接意、接氣,能夠用意、氣沾粘對方,很快就要探清楚對方起勢的意圖,所謂看菜下碟,要聽明白對方勁力之方向、大小、長短,就而要掌握第一手資料信息。切不可忽視太極拳發放的三大要素,即機勢、方位、時間。也就能用勢不前不後恰如其分。精神是全身的支柱,能夠精神煥發,則能夠愈戰愈勇。如其不然,象不戰先喪其鬥志。恐懼心理籠罩全身,身重、呆滯、傻愣,六神無主,必敗無疑。必須要我混身上下、左右皆為太極,能在沾粘圈裡尋找對方凸凹缺陷之處,丟頂扁抗棱角、軟扁無依之處,既而隨化隨發,牽動引化將其引置於我伏擊圈內,足見引進落空之妙。攻為陽,守為陰,要攻守兼備,左攻右守,右攻左手,以至可以陰陽倒置。進和退而左右著力點的轉變變化。進攻主動權是以我沾粘走勢逼使對方走成背勢,全為自己處處身正而順由此創造形成的。且不能憑空臆造而得力,有了借力之機,接力而後而攻之,事半功倍。太極拳技擊技巧多是發勁,發勁的效果取決於發勁質量,發勁質量的保證和自己動作是否合乎太極拳身法有關係,心,意、身、腰、臂、手、腿、腳、步盡要密切協調配合,就而形成上下相隨的一體整勁,大有摧篐拉朽之氣概,則戰無不勝,一往無敵。中軸不偏不倚是自身重心穩定的前提,所以必須立身中正。靜如磐石就是八面支撐,身位八八六十四門,無論外力有多大,來自何方,我都能欣然不動,穩坐釣魚台,而自己又可從任何位置得力攻擊對手。能靜不動如泰山,每勢動作要連綿不斷,勢好比波濤滾滾的大江大河。邁步輕靈之極,如同小心翼翼在大深坑邊走路,不經心就會一下子落入坑內,運勁就像煮繭抽絲一樣纖細絲長,蓄勁象拉弓,發勁如放箭。全身無處不太極,運氣可通達身體任何部位。太極拳外操柔軟,內含堅剛,如綿里裹鐵、綿里藏針,在我內力深厚功力下,任其金剛鐵羅漢也要被摧垮。鵠為一種肉食鳥,捕捉食物時先靜靜等候,時機一旦成熟,一瞬間則以閃電之勢捕取獵物,在這裡形容太極拳臨陣前的形象特徵。貓逮老鼠,先在老鼠容易出沒的地方靜候,全身處於一級戰備狀態,神情貫注,觀其動靜,太極拳以此比喻神如捕鼠之貓。曲中求之為方圓相生,剛柔相濟,弧走化勁,剛直發勁,其內仍具力學槓桿原理

蓄為斂、為集、為積、為存、為凝、為聚。為能在放有效時間內把功力發揮的更加淋漓盡致。吞、回、縮是收,舒、展、開、出是放,收方相連相承。能夠松才能夠緊,松的越徹底,發勁才更見威力。此就是所為剛柔相濟。柔不等於軟扁,剛不等於生頂硬抗,能極柔軟,最後還得具極堅剛。光柔沒剛、光剛沒揉即是誤入歧途,全意是柔化過後還有千斤功力預備待而預發,只不過能用四兩勝人決不出四兩半打人,太極拳用勁原則吝惜的很,能省則省,這叫分寸。能很好的掌握太極拳的沾粘連隨的用勁特點並實踐可運用從心所欲,也就能達以內靈外活此境界。直就是通暢的意思,將其直接沉入丹田,以靜養氣,氣血自會旺盛,氣旺則身健。勁要蓄,到用時即見威力,日久功進,而可達條件反射之高深層次,用招不見招,出勢不見勢,勝人只在頃刻哼哈之間,最論勢不講對錯,只認輸贏。

太極拳拳譜

太極拳拳譜上說“先在心,後在身”,大意是內動帶動外動,太極拳屬於內家拳範疇,非常著重意和氣的鍛鍊,它也是與外家拳講究血氣方剛得分水嶺。每勢動作皆以意統領始終,意起氣動,氣動身行。腹部不可緊張。氣宜存蓄於內,神態寬心輕靈活便,萬求一個“靜”字。全身一動俱動,靜則俱靜,靜中意念不停,動中力求靜的下來,與人搭手,一去一回牽動對方出圈,使其重心偏位。氣從丹田下行足底,再而上行以達尾閭,接繼沿脊到夾脊斂入脊骨灌布全背,此為氣貼脊背,當然靜是先決條件。內能靈活精神,外則使外形將安排的安逸得妥。邁步輕靈穩踏如貓進步之形,運勁走勢錦錦絲長,精神貫注,不可沒有規律的胡亂用氣、使氣,讓氣亂竄,以至走火入魔傷氣、傷身。努勁故意憋氣,血脈流通受阻,以氣用氣必導致身體各部分僵直不活,氣憋,自己勁一定被悶,也就無力可言。要領會太極拳以柔克剛得要義,能腰部左鏇右轉如輪,要如同車軸帶動四肢運動,我們便把自己四肢不當為四肢,而視作氣,所以這種概念喻為氣如車輪。
太極拳技擊之巧,有以靜制動之玄奧,又講究“後發先至”,上與對方兩臂相互纏繞,能柔而不扁,剛而不講,說有而無,說無而有,以靜以不變應萬變,全依仗靈敏的探聽對方動靜,顧三前,盼七星,對方既有一絲蛛絲馬跡,哪怕是微動之形,就是我發手的最佳良機,兩臂無論何時都不能失卻棚勁,兩臂圓撐,伸臂不能前伸過直,又不能彎曲太過成扁勢,出勢以似屈非屈,將展未展為度,盡能保持兩臂兩張弓有足夠的彈力為佳。在動作過程常有稍息斷勁的時候,勁斷仍以意連。
搭手往往接觸點先在手上,和對方搭點挨接處為接觸點,太極拳其力點運用初始接手時很講點緊面松,兩臂棚力在先,兩小臂,兩肘、兩腕、兩手即有向四面八方膨脹的感覺,觸之既而松肩墜肘形成極為柔而能克剛沾粘走勢。勢勢動作能節節貫串有致,盡有圓活之意,而動作走勢武派太極拳武式太極按“起承轉合”後來郝式太極按“起承開合”鍛鍊。處處以意在先,以以支配勁行,意到勁到,各個動作環節要連線一線串成,氣要有起伏,神不能外散,即半路思想跑神、開小差,私心顧慮纏身,身不由己都是練拳的不能利因素。先求自己動作沒有缺陷,沒有丟頂扁塌之形,凸是過,凹是扁,沒有斷續之處,斷續就是勁斷意也斷,自己出勁無著落,就而使自己動作達至圓滿無缺。發勁根在腳底,小腿要著力,兩條腿如一條腿,勁從腳跟起,發於腿,全憑腰勁使出。就而表明發勁全為腰腿之勁。兩腿必須虛實分清,抬腿即氣斂身斂,前行之腿並起著全身配重作用,落步為實為發,並起著控制對方進退之路的作用,發勁意到、氣到、腳到、手到方為妙。發勁效果全從掌力體現,勁貫於十指,以中指統領其它各指,十指且有發漲的感覺,其為血氣已到為的象徵,所以說形於手指。有指有掌才為手,缺指少掌不為手,所以發勁是由指和掌通力合作來表現的。發力必須全身整勁,最理想的是五弓齊發勁。整勁如何得來?且身動無有不動,才能制人,勁由腳、而腿、而腰節節貫串,全為一體整勁要一氣呵成。武派太極拳有一個檢驗發勁質量的方法,即掌力拍到對方身上,一口氣吐到對方身上所發出的聲音與對方倒地的聲音合成一聲,方為發勁質量優良,如是出現雜音則說明發勁質量有瑕疵。無論前進、後退,要勢勢我順人背,即我得機得勢。一有自己走背不得勁的時候,身就沒有主使,動作則散亂無章,身體重心偏位,如欲扭轉趨勢,就得走腰、走腿、走身以解當前危急,就而由背轉順,全身上下,前後、左右皆以此為道理。意有礙則不順,內在是關鍵,外而次之。在太極拳運動中,上和下、前和後、左或右,這一對對即存在著矛盾的關係又可形成統一的現象,如我欲向上,而先有下意,如欲朝前邁步而先右腿向有後意,以此類推,仍舉一翻三。在搬動重石時,先推動一下使石挪動後便可容易將石搬起,發勁發人也是一樣道理,必須逼使對方根斷重心失重,此時稍加外力敵手跌無疑。要永記太極拳不離陰陽虛實,身體各部各有各的虛實,周身皆節貫串一氣,切不可出現間歇不接之處。六、五字訣
(一)曰心靜
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息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鬚鬚向不丟不頂中討訊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勢用以,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
(二)曰身靈
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步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兩手支撐,一氣貫穿,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右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和,工彌久,而技彌精矣。
(三)曰氣斂
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入骨髓。呼吸通靈,周身岡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
(四)曰勁整
一身之勁,連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腳跟,主於腰間,形於手指,發於脊背。又要提起精神,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已按入彼勁,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無絲毫散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方能隨手奏效,此為“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五)曰神聚
上四者具備,總歸神聚,神聚則要求鼓鑄。鍊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貫注,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形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勢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步,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白話注釋:
(一)
五字之頭就特彆強調練拳必須“心靜”,心不靜如心緒雜亂,日常生活煩惱總是盤鏇在心力,灌滿腦海揮之不去,也就很難使之自己心態、神情趨於入靜、入定狀態,人之不靜,聽覺、視覺、心意、大腦、尤其是皮膚感覺神經中樞系統盡都將處於痳痺狀態,身體各部也相應麻木不任,精神哪還談得上專注,與人盤手,對方是一個活體,誰知人家要從哪個方向進攻,來路很難判斷,所以精神必須提得起。初學者往往動作不規範,常有動作左的不到為以至錯誤在所難免,所以要自己給自己找問題,尋問到底錯誤在哪裡,必要時必須請師傅指點來加以改正,仍還可以找比自己練得好有經驗的朋友給以指正,都不妨為糾正缺點學習的好方法,有時自己的不對的地方自己很難覺察,仍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之緣故吧,右錯必糾。出手要隨著地方走勢屈伸自由,應柔而不丟,剛而不頂,不要強調人家毛病,一定要從自己身上找,頂牛現象是兩人的事情,一個巴掌拍不響。且不可盲目以僵硬力施加於人,起步要地方要我怎樣,我以沾粘連隨勁跟著服從地方的勁走,對方想吃力,我早而察覺,我也有力而力搶先一步到位,這叫悶勁,又為燈草不託,我勁覆蓋、包裹、封鎖在對方力之上,使之勁力難於發揮出來,還在萌芽狀態就被我力悶了回去,也就是借對方之力又還到對方身上的一種取勢方式,又叫打勁頭,非我靜才能做到。其實講對方有力我亦力仍是我棚勁不失,我不丟勁的寫照,尤為運展截勁的時候也叫打勁中,對方力大,我以棚上去的時候萬不能將勁軟扁,預防對方接勢反擊,所謂不頂就是說以棚勁與對方接勢後,關鍵所為是意念轉換的靈,瞬間要改變力的方向,或是徹底給對方勁力怎么讓路,截勁是一種邊化邊打的走勢,截得意思顧名思義是在半路上埋伏截擊,先讓對方出五至六成的勁出來,我便可以接力打力,也需動中有靜才能辦到。如打回勁,也叫打勁尾,就要引蛇出動,使其兵力傾巢而出,到達目標,卻是空空如也,急著收兵,敵退我進為之打回勁,更須心靜。對方不用力,我比其更柔,而我意在先,早就以意鋪天蓋地籠罩有效的控制著對方各方面的勁路出勢,如對方稍一用力,正中我下懷,我便能借力而為。對方挨我什麼地方,我就要意注意什麼地方,意念全在接觸點上,點緊面松,面不是指人的臉面,而泛指胸體其面。出勢不頂難在必須不丟,從運化過程中討得對方出勢意圖,用力方向、大小等第一手信息、資料。養成在點上,滾纏、滑點、變勁、移位從而轉換力的走勢習慣,先保持好自己重心的穩定,從而破壞他人對方對我中心的威脅,即為化勁,又要千方百計攻擊對方中心軟弱的空點,即勢常所談的吃中,此意就是象向水中按球一樣,如你能完全按著太極拳身法要領去不折不扣去苦練,路子又走的對,有肯下功夫去練,悟性也好,不愁一年半載功夫即可上身,習練太極拳的關鍵是意在先,日就功進,具備了深層次的太極功夫,技高一籌,與人搭手,完全我可隨心所欲制人,他人那能奈何得我。
(二)
身體不能靈活,身體各活動關節滯而手困,自如伸縮受礙,與人搭手力顯背勢,也就受別人牽制、控制就而受制,所以動作必須應內靈外活,步可有呆象。對方進攻我,當掌力於我身體某地方接觸時,我早已意識將對方包裹。兩臂搭手,上護胸肋面部,下護腹、襠、腿,中門四門防守嚴密,能關門還得必須掌握特意開悶得技巧,對方攻力左重我左要左邊能虛化,就在同一時間內我右邊去攻擊對方薄弱的位置,同理,右重則右能虛化,同時左已出手。就好比嬰童玩耍的布朗鼓,這一邊回來,哪一邊甩出。腰象車軸,氣隨腰而轉走,車軸帶以氣轉。即是腰勁帶動兩臂運動,在這裡就沒有了兩臂這兩個字,而是氣象車輪一樣。軸身各部動作協調一致,配合默許,要是身體某一處動作不到位,一出錯,必要牽扯、影響到全勢,身法得不到正常發揮,即動作散亂無章,六神無主,自然卻被自己步正確的動作所捆綁,處處而不得力。欲扭轉此劣勢,迅速動腰,鏇胯、動腿。變步以解自身被動局面,重新回到敵背我順狀態。身體各部盡在意在先統領下行動,行動規律一定隨從對方走勢而進行,任何盲目瞎胡下招,蠻力強加施於對方都將無功而返,能達以從人所動,才是能夠使自己意圖實現繁榮最理想手段,否則,不能知己知彼,一味強行蠻幹,往往反被他人所乘,所以從人就是由己,以能用沾粘連隨把敵手約制,將他人之頑力一一化解,達以知己知彼,胸有成竹,自然技高一籌,能夠長期養成考自己皮膚感覺去偵聽對方來力之大小,長短,去向分厘不差,前進、後退都節節有法,盡合太極拳陰陽之理,就會越練如百鍊鋼越練越精。
(三)
諸如急躁情緒、沒有戰鬥意志、沒有氣勢、缺乏自身涵養、全身散亂、精神六神無主使、身體各部協調性差、等等不足之處,如欲克服這些弊病,最行之有效的改正措施就勢將氣收斂入骨,拳譜中稱其為“其貼脊背”呼吸自然,出入吐納有法,一身的靈勁,周身盡處於太極虛無狀態。收。合往體內吸氣,開和放呼氣而發勁,吸時躲而不躲、閃而不閃、退而不退,雖退身進、邊化邊進、功夫兼備,自能把對方根力連根拔起,逼使敵手重心離位。呼則自身沉得下,勁貴短、意貴長,一觸即發、沾衣發力,敵必跌無疑,太極拳勢勢以意先行,以意統領氣行,而不是以僵力努氣而為。
(四)
太極拳用勁之巧、發勁之威與常人有別,就在一瞬間即可將全身優勢調集集中,能在頃刻所凝聚的超一般常人的能量是非常驚人的,有時竟不可思議,可使敵手莫名其妙的象觸電一樣被擊出丈余跌地而不傷其絲毫,此為一身之勁已練成一家,有趣的是使對方倒地還給對方提前規定好倒地姿勢和倒地距離,分寸不差。發勁為全身的整勁,勢勢離不開虛實陰陽,勁之根源說的是蓄而後發,何為蓄勁?即為使丹田之氣下行關於足底湧泉,發勁時足趾抓地,腳心虛空,腳尖和腳跟輪番著地,真好比壓翹翹板一般,全在暗動,就此變換著力點。勁由腳跟升起,而發於小腿,太極拳稱兩條腿如一條腿就是本意,小腿是實處,腿弓全在兩膝象鐘擺一樣前後以適當運動藉助來迴蕩悠而實現的。沒有腰勁就等於不會太極拳,拳譜中評價腰勁這樣講“用勁不在兩臂而全憑腰腿之勁”,而“腰如車軸”是什麼概念,除了可以自如轉動外它的堅韌和承載能力也是顯見的。諸勢實施效果總要體現在兩掌上,要明白掌、指缺一不為手。無論盤架或推手或散打,精神意志是第一位的,所以精神必須提的其來。要借力打人,火候的掌握,出手時機就在對方勁力想出而欲動環沒動時,我勁出封蓋在對方勁頭上,發勁形象的描述皮燃火正如乾柴澆上汽油,用火點燃時,立刻火起那種情景。又象泉水從泉眼裡冒出流淌於溪水注流,源源不斷,前進後退勢勢合於法度,鏇圓中找力的切點為曲中求直,勁聚而發,開弓放箭威力可見,仍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才謂太極拳用勁所為。
(五)
能夠做到心靜、身靈、氣斂、勁整四項,就具備了制勝的四個基本先決條件,全為能神聚而得。能夠達以神聚,就能全身如同一氣鼓鑄。一定要練氣煉神,達以一氣神氣合一。勢勢保持騰挪之氣勢,騰挪之以舊是身體能靈活多變,隨時可以身體騰起變移轉換身體位置,可以說那仍為一種身形靈活的表現。萬勢盡要精神專注,武派太極拳技擊攻防含義全在一開一合中尋找,必須開合得法。如何叫做開?什麼叫做開?開肩、開胯。不僅身開,還要做到意開,全身皆然形成向外舒展,身體各相稱部位,如肩、臂、胸、膝對對有對拔之覺,為一開俱開。合則與開反之,身體相稱成對部位皆成向里裹合之意,即掌與掌合、腕與腕合、肘與肘合、膝與膝合、足於足合、兩邊腰腎也有相合之意,動作處處做到內三合即心、意、氣以及外三合即手與肘合、肘與肩合、肩與胯合全身盡體現一個整字。開也是用,合也是用,開合為武派太極拳技擊特色,能夠較死敵手後而發,一旦機會有了,即照準準頭而去,也就能得心應手,對方的虛實,自己的虛實都要搞清楚而為知己知彼,而明陰陽之理。搭手時左邊虛化時,右邊成實為進攻之勢為左虛右剛,反之則右化左進右虛左剛。柔而為圓走不等於扁,更不要失掉棚力,柔僅是化勁手段,要能化能發才能爭取到主動權,能陰陽之換的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叫虛並非使棚力一點也沒有了。雖然要求步子應穩健,但不失輕靈,要持有隨時騰走的機勢,死站兩腿定死占煞沒了活動之機勢也是要不得的。精神飽滿專心,很關鍵之所就是能靈活的在胸中和腰間運化,並步只是由外形能決定。手高者,往往出手不見手,步見怎樣對方就跌飛出去,外形只為形式,巧在動勢隱藏於身形以內,已經提過,占煞就是死步、身滯、意呆為太極拳用勢之大忌。太極拳技擊奧妙即為借力使力,如何來對方之力呢?必須能夠懂勁,欲能懂勁又得學會聽勁,不懂勁什麼時候都是太極拳的門外漢,欲登堂入室就的先進院再進門,這一步一步都是少不了得過程,更要能知己知彼,盤習架子是知己的功夫,基礎打的堅實,也就剛進了院,能夠聽勁了,總算是到了院裡有摸見了門框,得到了懂勁的知識,並在實踐中而有所為,也就只能說你已經一腳踏進門檻另一腳還置於門外,能懂勁,又能運用從而階及神明另一腳就踏進了屋裡。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儘管到了屋裡,屋裡的學問還大著呢,真是猶如浩瀚大海,當無不盡。你的修養能到哪裡你的拳藝就能練到何境界,你即是如此,還是離登峰造極還距著很大很大路程呢,何況天外有天,樓外有摟。閒篇談的多了,書歸正傳,拳譜上講“氣由脊發”,郝式太極拳有重點強調了這一點,實則為發勁動作的一個運氣過程,時機有了,欲發人,先斂氣下沉,松肩墜肘過程是必須的,兩肩不可抬聳,抬聳則氣散,兩肩微合,同時稍有後放或前送之意,且有一種裹合勁在其中,此意又表示以兩肩之氣斂收於脊骨,氣路為下行就而貫注在兩腰,兩腰也要有裹合之意,此為武派郝式太極拳發放典型的運氣之法,接下則是其的走勢輪迴,氣仍由上而下行後,此時身體各部也就處於合的狀態中,然而翻上由腰氣沿脊上行,就是所說的“氣貼脊背”,氣至夾脊一分為二,左右兩分的兩支氣分別達至兩肩肩井穴再而分布於兩臂,走陽線從手背氣貫指尖。氣之上行過程謂之開,身體各部隨運氣皆有外展之意,合為斂,而是收,開為展,是為放。熟悉盡知開合之理,日久功進,一日復一日進步,功夫日進月壘,以後必達之從心所欲,便能百戰不殆。
七、行功走架打手要訣;
昔人云:“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撥千斤;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撥千斤。”語甚概括,初學未由領悟,余加數語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從人,庶日進有功矣。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捨己從人。欲要捨己從人,先要得機得勢。欲要得機得勢,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無缺陷。欲要周身無缺陷,先要神氣鼓盪。欲要神氣鼓盪,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氣收斂入骨,欲要神氣收斂入骨。欲要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沉。勁起於腳跟,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宰在腰,上於兩膊相系,下下於兩腿相隨。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是開,靜則俱靜,靜是合,合中寓開;動則俱動,動是開,開中有合。觸之則鏇轉自如,無不得力,方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動勢先問自己周身合上數項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
打手是知人工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自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按定彼勁,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處,便是雙重未化,要於陰陽開合中求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
白話注釋:
這一段仍是太極拳走勢的總結,拳譜上談“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撥千斤。不能引進進空,不能四兩撥千斤。”這句話無疑千真萬確,只不過言語概括深奧,對於初學者聽起來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理解上也容易出現偏差,這裡特此稍加數語,加以解析,望更多的太極拳愛好者讓我們共同研究、探討其中微妙,有幾分努力,就會有幾分手獲,日久必然功進,有多多收益。
挖渠引水灌溉田地,引流入海,太極拳“引”之意,引他人之勁全按我意走勢,以他人勁為我所用,如欲起到引的效果,要敢於引對方之力往自己身上擱放,我進身到位了,也就把敵手引放在很深的泥坑旁。稍加一推力,他人掉坑那是必然的了。能引進落空,順理成章也就能四兩撥千斤也就好理解了,反之,由於初學著即因功力不足,技巧欠缺,也有恐懼心作祟,緊恐怕對方打著自己,緊擋慢當還是難護門戶,哪裡還敢故意放馬過來,此不是自找挨打嗎,所以只顧著封擋招架欲不使進來反被他人所承,孰不知太極拳引進落空之妙,力小勝力大指為,所以說不能引進落空就不能四兩撥千斤。知己知彼是能夠正確衡量自己與對方功力上以及技巧的差距,舍己仍藝高人心細膽大所為,敢於進身,太極拳俗語裡有一句有趣話“打人如親嘴”舍不的自己怎么進身?所謂從人就是初始自己一定要隨著人家的意願行事,永遠不抱有一絲抵抗的概念,給對方吃盡甜頭。將對方出勢意圖,和力之方向、大小,長短靠著我皮膚敏感與對方接觸點沾粘圓走過程中探測、判斷、權衡的明明白白,而決定我下一步我指對應策略則為知彼過程。欲掌握主動拳在自己手力,太極拳用勁原則從不蠻橫以拙力施人,在讓對方肆意使力,我僅是以巧妙的沾粘陰陽太極勁,不逃不脫,不即不離讓敵手自己情願不情願犯身法上的錯誤,如扭麻花,前俯、後仰、左右歪斜自己把自己鎖綁等重心偏倚形成背勢,人家順我就肯定不得勁,我順了敵手顯然就處於背的背景,這是一個用勢的規律。處處我要得機得勢,這是和我平常練就得周身一家有著千絲萬縷關係,能保持自身處處沒有凸凹之處,沒有雙重,呆滯、頂抗、稜角的地方,又不可出現丟扁、軟塌、之形。身如圓球,力挨在哪裡哪裡能夠靈活柔化,即以柔克剛。周身阿是太極無缺陷。要想達此境界,主要還得做到神氣鼓盪,精神百倍,半點鬆懈麻痹思想都萬萬要不得,精神提得起,鬥志昂揚,精神集中仍身體無散漫懶惰的樣子,神氣要收斂如骨,這就要動作必須合乎太極拳身法要領,兩臂出勢前股棚力不減,似頂非頂,似有而無,似無而有,由肘到腕到指節節有力,能叫對方感覺我越沒用力其越是覺得吃消不了,而對方力打在我身上卻如打在棉花團上即有失空之感。內勁走勢分析,只有兩肩鬆開才有利於氣的下沉。千錘百鍊要練就武派太極拳所提倡的兩種走勢的形式,即前擁勁和對拔勁,它充實在一招一勢發勁過程中,仍如山崩牆塌,摧枯拉朽之勢。這兩種勁勢要一一重複再演練中體驗,頂上提,氣沉下行貫於足下,即形成上下對拔之勢,掌與肩和身都要具備對拔的勢態。發勁勁起於腳跟,當力受到阻礙情況時,和稍右感覺不得力時,即立即變換腿的位置,自然力點隨之發生變位,立竿見影我之步得力出就此得以改觀,不要挺胸,胸要虛含,即有利化解對方攻勢,有能促使拔背以及氣貼脊背。肩不活,兩臂力則僵,運轉受到影響,運轉不能靈活自如,動作質量也就成問題,勢勢往往先從活肩為前提為運動的開始,這就給我們提供了洞察對方要動作的可靠信息,也就是一個可以判斷其要開始動作的指標,為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有觀察參考價值的依據。命意源頭在腰隙,足見太極拳對腰勁的重視程度,沒有要勁就等於不回太極拳,而要左右著各個動勢。於人搭手從外觀外表表面上瞧似乎只是兩臂在於對方纏繞較量,實則兩腿的動作要求一點也不壓於兩臂動作的重要性,原來有句老話叫做“教拳不教腿,教會腿,打師傅”必須上下相隨才能保證動作的質量,仍上下相隨人難進。內力的表現摸不著,看不到,只能憑意識感覺以意引氣運行人布達全身。所以勁由內意調整倒所需指部位,斂為收、為合;展為放是開。靜則全身無處不靜,呈萬念俱靜之狀態。靜是合,合時又要隨而就能開的意念,動則分,分即是開,開時還得保持隨時合的意境,開而合,合而開,循環復始,動則全身無有步動,稍有力相挨,快得已不在經過腦子想,全為意識反咉,即條件反射,迅速鏇轉自如,自能處處得力,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平日習練盤架,架勢或上盤、或中盤、或下盤都是培根、積加功底、打基礎的訓練,功力日增自身就能覺察的到,此為知己的功夫,沒一個動作都遵循身法要領去一絲不苟來要求,稍有不對之處速而改之,所以動作必須緩慢為好,在慢中邊做動作邊找自身動作毛病,而快了走馬觀花動作走不真,枉費工夫。到了功夫不妨可快打,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速快動作細節一點不能少。
打手是檢驗自己各式動作質量的試金石,遇力不能運化便證明自己走勢某地方有問題,找出毛病自而改之。其過程也是練習探尋對方勁力變化的一種太極拳特有的鍛鍊手段,兩臂棚出似秤盤,就能準確、迅速的出對方斤兩,即力之大小、動向、長短,為我提供好第一手信息,對方一舉一動盡在一靜一動中我既能明察秋毫,此就叫知己知彼。如欲立於不敗之地,安排好自己穩定動作姿態是得機得勢的先決條件,任其敵手先而放肆進手,最理想的打法是先不動對手打過來的動作姿勢半分,隨勢藉機而進取他人,所以對方根本難料我意,找好照準按住對方焦點,使之對方雖也剛覺風吹草動,悔之晚矣,此時他人已處在無奈根力被撬起懸空狀態,稍加外力對方必跌出。當覺察自己動作有不的力的地方,說明自己動作有雙重未化、身體呆滯之處,也就必然而見背勢,就要找出自己不適的原有,從陰陽開合中尋覓,你能夠做到“知己知彼”你就可成百戰百勝的將軍。
八、四字秘訣:敷、蓋、對、吞四字散放口訣:擏、引、松、放
(一)敷者,運氣於己身,敷布彼勁之上,使彼不得動也。
(二)蓋者,以氣蓋彼來力也。
(三)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
(四)吞者,以氣全吞入而於化也。
此四字,無形、無色、無聲,非懂勁後,練到極精地步不能全知。是以氣言,能直養而無害,始能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矣。
(一)擏、擏起彼身借彼力,中有“靈”字。
(二)引、引到身前勁始蓄,中有“斂”字。
(三)松、鬆開我勁勿使曲,中有“靜”字。
(四)放、放時腰腳認端的,中有“整”字。
白話注釋:
敷、蓋、對、吞
(一)
敷的意思是指調集足夠的氣量,以意氣輕輕貼撫在對方勁力之上,使我散布成氣網籠罩和包裹對方各方向欲出的勁路,即有太極拳的沾粘勁在裡面,但又與沾粘勁還有不同,沾粘勁要跟隨對方走勢不即不離追、退變化,而敷則是我勁仍要覆於對方勁力的上面,就此讓對方之力永遠不得不在下托著我之勁力,其目的還在於比封對方的各出勢勁路,就此完全控制使其沒有絲毫活動餘地,就而足見這是一種武派太極拳制拿手段。
(二)
蓋的意思是指大有鋪天蓋地之勢,敷輕蓋重,全然體現著大無畏的氣勢,以氣從天而降蓋覆對方來處,正所謂仰之則彌高之景象。
(三)
對的意思雖僅為一個單一的“對”字,其意義深含,面對面為對,針對對方出勢我如何迎對是對,有氣對、勢對、招對等等對勢,迎合於對手形成戰略位置的需要,即形成我於對手所居形式以及我當時身形的姿勢,如正對正,正對斜、斜對斜、斜對正,勁力的變化即斜破直、直破斜也為針對性的取勢用招。一句話概括的講就是以一身的整勁,以氣對準對方來勢,按其身體適當部位擊之。
(四)
吞的意思在太極拳里而解釋為吸、為斂。把東西吃到肚裡叫“吞”有狼吞虎咽一詞。對方來力打我,我即在對方勁力在似挨非挨時,我一吞法使之對方力而伸直落空無著落,當其勁目標盡失,因其勁已展盡,進勢已無希望,無奈欲退無奈又被我吞勁制住,於退也是困難重重,就在對方此時猶豫犯傻,精神愣呆之際,正好是我借力打力的良機。吞和吐常常相連運用,出沒無常,鬼神莫測,一吐復吞,似吞似吐,亦吞亦吐,退步成吞,進步而吐,進步而吞,退步而吐真是變化萬端。吞能將對方之力吞沒而攻之。
(一)
擏原意仍向上托起之意,在太極拳技擊手法體用走勢中泛指,欲將物擲出,必得把其物拿起。利用他人之力還制他人本身,是太極拳技擊手段的擅長,一我太極拳得力受法逼使敵手兩腳重心失控站立不穩,就而對方常處於身體騰空狀態,即所謂我空中占優,太極拳用勢之巧制妙難以以一文字表達,全是一個靈字所概括,沒有身法“靈”的機勢欲擏起對方,借力打力勢萬萬做不到的。
(二)
引字其意講“引進落空”。對方出勢對我不利,我用太極拳沾粘用勢使對方勁力脫離他人原意軌道,而按著我之意圖步如我預先設計曾以安排好我之埋伏攻擊圈內,其中還抱括著引蛇出洞和設誘餌逗引魚來上鉤,改變他人原來勁路路線,使其脫離原意軌道向著有利我的方向發展,進是我身更加貼近對手,無怪乎太極拳把圍貼近身動作形容為打人如親嘴,我是進到敵手跟前了,也就等於把對方放置到空地,根力以被我掀起騰起空中,我稍加以力他人必被我掌力一下擊出。引勁不僅僅只是化,化勁後發勁才是主流,一邊化勁就而還要虛勁,開弓為了放箭,將對方引到身前後,接下即為拉弓,拉弓即為蓄勢,虛勢就得斂身,以後就可以放箭了。
(三)
松可不是軟扁無力即失去棚力,棚力圓滿就夠難做到的了,欲做到能松得下來又不能處於背勢就更加困難了,松的越加徹底,發勁就越得力有勁,軟的一下子叫人家按住不得變化哪不叫松,哪叫扁。處處不能使自己沒了變化餘地,化勁超過極限,或凸或凹自己就反會成背勢,這一點一定要牢記,有一個約束標誌以供參考,即手掌不離自己身體中心線。松和靜的關係,只有能松的下來。也才能真正的靜得下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