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莊麵塑

郎莊麵塑

郎莊麵塑是傳統手工藝珍品,起源於山東冠縣北館陶鎮郎莊村,麵塑花樣豐富,題材廣泛,“哪吒鬧海”、“趙匡胤借頭”、“舞獅”以及老虎、金魚、青蛙、瓜果、花籃等,應有盡有。著名民間工藝美術專家鮑家虎贊其為“民間工藝品中的一枝奇葩”。 2008年6月14日,郎莊麵塑被國務院列入公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源流

歷史上,郎莊麵塑多以小件、單件為主,長度3至5厘米不等。後來經過數代藝人的努力,麵塑的捏制技術越來越精,種類也日益繁多,如今已有幾百個品種、2000多種花色。

1990年,冠縣成立了中國麵塑開發總公司。同年,郎莊麵塑作品榮獲1990年廣州中國旅遊購物節“天馬金獎”,郎莊麵塑的代表人物郎王氏獲得了獎盃、證書和獎金。

2008年,郎莊麵塑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意義

山東冠縣郎莊位於魯西北,這個小村子裡有三四十戶人家,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會做麵塑。麵塑太的有約15厘米高,小的只有約 6厘米,且取材廣泛,十二生肖、歷史傳說、神話故事、戲曲故事、花鳥蟲魚、菜蔬水果樣樣俱全,比如關公、八仙、劉海戲金蟾、哪吒鬧海、豬八戒背媳婦、金魚、蟬、青蛙、公雞、老虎、猴、春燕等。郎莊麵塑太都用精麥發麵,製作簡單,用捏、揉、搏、粘等萬法造型,用剪刀、梳子做細部及裝飾,蒸熟後上色點彩、塗膠,然後晾乾,做成的麵塑表面光亮,不易乾裂。郎莊麵塑為圓雕造型,太都為扁平狀,既宜於平放和吊掛,又宜於晾乾。色彩豐富艷麗、純度高,除了太面積的品紅、黃、綠以外,還用少量的白粉、鈷藍柞點綴,最後用墨線細緻勾勒,整體感覺活潑跳躍,絢麗多彩。圖中的金魚與童子活潑而有情趣,造型誇張、簡練,太面積色塊中又有五官及魚鱗的細緻刻畫,細緻傳神,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製作方法

麵塑製作過程,用精麥麵粉發麵,發好後在案板上用剪刀、梳子等工具捏塑出各種花樣,然後蒸熟,上膠繪色、曬乾即成。它的造形簡練誇張。麵塑為半浮雕式,經過蒸熟“發胖”,顯現出一種渾厚的造型美。著色也很大膽,常塗以大塊面的紅、黃、綠等原色,間以多變的線條,再用少量的鈷藍和白粉點綴成花骨朵和小梅花,最後用墨綠勾畫出任務眉眼和發色,造成色相度的對比,使麵塑色彩更加活潑跳動、絢麗多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