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門

郄門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位於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現代常用於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癔病、消化道出血等病症,直刺0.5~1寸。

功能作用

寧心理氣、寬胸止血。

治法

寒則通之補之,熱則瀉之。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肌腱之間。

解剖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淺部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布有前臂正中靜脈、正中動脈、骨間前動脈;布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正中神經乾,有骨間前神經。

主治

1. 心痛、心悸、心煩、胸痛等心胸病證;

2. 嘔血、咯血;

3. 疔瘡;

4. 癲癇。

操作

直刺0.5~1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癔病、消化道出血等。

配伍

配神門、心俞主治心悸;

配大陵治療嘔血;

配神門主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等。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心痛,衄噦嘔血,驚恐畏人,神氣不足,郄門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嘔血,大陵及郄門主之。”

《類經圖翼》:“主治嘔血衄血,心痛嘔噦驚恐,神氣不足,久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