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順德府

邢台順德府

順德府現為河北省邢台市 , 邢台歷史悠久,禹貢記為冀州之域。同祖乙曾遷都於邢,為京畿地。公元前11世 紀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轄邢地。春秋為晉國領地。

由來

戰國為趙國信都,墨守成規區屬趙,因“趙襄子食采於引,故有襄國之名”,邢稱襄國始於此。公元前372年趙成侯據邢,改邢為信都,秦統一六國後,廢封建,行郡縣,置信都縣,轄區屬邯鄲郡(一說屬巨鹿郡)。秦末漢初,項羽攻占趙地,“立張耳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國”。東漢屬魏郡,三國時公屬廣平郡、世鹿郡。西晉末年,羯人石勒建後趙都襄國,置襄國郡,邢地屬之。隋開皇十六年廢襄國郡置邢州。唐天寶元年改為巨鹿郡,至德二年復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為信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主順德府,金復改為邢州。元中統三年改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改府為順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順德路為順德府,清因明制。中華民國初期廢府留縣,屬直隸省。1914年設大名道,轄區屬之。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道廢,各縣均直隸於省。1936年在邢設第十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7年“七`七”事變,10月15日日軍侵占邢台,設冀南道,不處改順德道。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深入華北敵後建立晉冀魯豫邊區抗日府,轄區公屬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

順德府順德府

順德府文廟

在邢台市順德路北段西側市政府院內原有一處高大的古老建築,這就是順德府文廟大成殿。

順德府文廟,唐代稱文宣王廟,宋、元時統稱孔廟,明、清稱文廟,大成殿是文廟的主要建築,位居於全廟的中心。殿為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建造在一個平面呈長方形的石砌台基之上。通體七楹,面闊二十一米;前後三跨,進土十五米。單脊歇山頂,飛檐四起,檐下斗拱三跳六鋪,脊上二鴟吻東西對列,整個大殿造型,莊嚴肅穆。

順德府文廟的始建時間,據《順德府志》載:“建自唐,尋廢”。邢台在唐初已為上州,按朝廷規定,必須建立相應規模的文廟。此廟在唐末荒廢后,宋代多次維修。到了元朝建國之初,忽必烈提倡尊孔,“詔修天下孔廟”。於是,順德府文廟在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得到重修。明朝天順四年(公元1460)和成化六年(公元1470),又曾先後兩次,由知府親自主持擴修文廟大成殿。正德元年(公元1506),又修建了文廟靈星門,並加築甃泮池石橋。到了明神宗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進士出身的嵩縣人王守誠做順德府知府,到任不久即倡議“拓地擴修文廟”,加築了四周的圍牆,遂使邢台文廟的規模漸臻完備。入清以後,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又於文廟靈星門左右增建門樓,氣勢更加宏朴。

大成殿是文廟中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在封建時代,也是知識分子設饌祭孔的場所。每年春秋兩季,各府、縣的主要官員,都要到文廟行“釋奠”禮。學童入學和年青知識分子考中秀才後,也要到文廟行“釋菜”禮。

順德府文廟中其他建築均已被毀,唯大成殿保存基本完好,被河北省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大成殿移建於達活泉公園內。

府城隍廟

據《邢台縣誌》(乾隆本)記載:順德府城隍廟縣治西北,正殿三楹、後殿三楹,翼房二十間,前為儀門、為鐘鼓樓,右前為石坊、為大門、為戲樓,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知縣王心悟創建。

從歷史地位上看,依據明代洪武二年朱元璋給城隍神的封爵定級,順德府城隍廟屬於正二品級別,朱元璋同時敕令各地規定城隍廟的建築規模要與地方官衙廳堂相同,各地方官赴任必須先到任所城隍廟向城隍神宣誓就職,且對城隍的祭祀,必須由當地最高官員主祭。並有一府一縣不得有兩座城隍廟之規定。

府火神廟

邢台火神廟,又叫火神真君廟,位置就在邢台市橋西區府前南街南端路東96號。它的始建年代為明代天順四年,即公元1460年。清末民國時期又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擴建,現有占地面積1771平方米,存有建築6座,保留了明代的建築風格,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火神廟不象中國古代建築群中有主軸線的那一類。它的建築布局具有結構緊湊,巧用地形的特點,這與它處於瓮城內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瓮城內狹小的面積不允許展開中軸線,並在中軸線兩側布置多座建築。

進入火神廟正門,北側為二道門,裡面坐北朝南就是火神廟的主體建築 真君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建築面積105平方米。內塑火神真君像,開路神方弼及顯路神方相分站左右。

順德府(邢台)火神廟

傳說火神真君名羅宣,居住在神話中的火龍島,後被姜子牙封為火德真君,在邢台,有關火神真君的傳說神話故事有許多,這裡只介紹一個。 傳說,民間年間過會,要搭棚,廟裡沒有葦席,火神真君便派人到一個販賣葦席的大財主家借葦席。但這個財主非常吝嗇,愛財如命,他哪裡肯借。財主剛把來人攆走,家中便起大火,財主這才知道得罪了火神,便馬上將葦席送到火神廟,很快火滅煙消。這個傳說教育人們不可為富不仁,反映了人民大眾的一種心聲。 在火神廟東側院落中,主殿為奶奶殿,供奉火神真君的後宮娘娘,也就是火神真君的夫人,她也是一位神醫,擅長治療外科,以治療各種疙瘩為特長,所以民間又俗稱疙瘩奶奶。在奶奶殿東側,為坐東朝西的送子殿,供奉送子母。

順德府志

邢台市明、清兩代稱順德府。由邢台古代地方官員主持編寫的《順德府志》 《順德府志》(乾隆版 堪稱“府寶”。今《順德府志》保留下來的有明代成化年間《順德府志》珍本、 明萬曆《順德府志》萬曆卷一、萬曆卷二;清代乾隆版《順德府志》,光緒版《順德府志》 等。

邢台府志概說

早在周代時期,金文禮器中就有了記載邢台地方歷史的銘文,著名的有《麥尊銘》、《邢侯簋銘》,記載了邢侯封邢的重大歷史事實,可以看做邢台地方志的淵源。自漢代至清代,有關邢台的地方志書多見於省志,例如漢代時期,邢台屬於巨鹿、清河二郡,地方歷史見載於《冀州風土誌》中,北齊時期,邢台歷史見載於《趙地記》、《趙記》中,唐代邢州概況見載於《貞元十道錄》、《元和郡縣誌》、《河北圖志》中,宋代邢州載於《河北記》、《河北圖志》中,明代河北省無省志,清代見載於《畿輔通志》等書中。而作為單獨的邢台地方志書出現,是在晉代時期,《襄國記》成書,這是迄今可知的邢台最早的地方志書了,元代有了記載邢台部分歷史的《升邢為順德府記》,明代邢台出現了4部《順德府志》,清代出現三部《順德府志》,並有了專門的志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