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產業

邊際產業

邊際產業,是指按照比較優勢原則,投資國已經處於或即將處於比較劣勢的產業。是指按照比較優勢原則,投資國已經處於或即將處於比較劣勢的產業,而對投資東道國來說,可能正是其具有或即將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邊際產業

是指按照比較優勢原則,投資國已經處於或即將處於比較劣勢的產業,而對投資東道國來說,可能正是其具有或即將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20世紀6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其國際地位日益提高,與美國、西歐共同構成國際直接投資的%26ldquo;大三角%26rdquo;格局。然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較歐美國家不同。對此,日本學者小島清(K.Kojima)教授根據日本國情,結合本國特色發展了國際直接投資理論。1978年,在其代表作《對外直接投資》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對外直接投資理論%26mdash;%26mdash;邊際產業擴張理論。他指出,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與美國相比有三點明顯的不同:一是美國的海外企業大多分布在製造業部門,從事海外投資的企業多處於國內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或部門;而日本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分布在自然資源開發和勞動力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是日本已失去或即將失去比較優勢的行業,對外投資是按照這些行業比較成本的順序依次進行的。二是美國從事對外直接投資的多是擁有先進技術的大型企業;而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以中小企業為主,所轉讓的技術也多為適用技術,比較符合當地的生產要素結構及水平。三是美國對外直接投資是貿易替代型的,由於一些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而減少了這些行業產品的出口;與此相反,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行業是在本國已經處於比較劣勢而在東道國正在形成比較優勢或具有潛在的比較優勢的行業,所以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會帶來國際貿易量的擴大,這種投資是貿易創造型的。
邊際產業擴張理論的內容是:對外直接投資應該從本國已經處於或即將處於比較劣勢的產業,即邊際產業開始,並依次進行。這也正是日本與美國對外直接投資方式的不同之處。其結果不僅可以使國內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而且還有利於東道國產業的調整、促進東道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發展,對雙方都產生有利的影響。小島清根據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將其分為自然資源導向型、勞動力導向型、市場導向型和生產與銷售型等四種類型。
小島清理論在把微觀分析作為既定前提的基礎上,注重從巨觀動態角度來研究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行為。缺陷在於,其動態分析僅陷於日本及少數歐洲國家的情況。在對外直接投資決定因素上,小島清注重從國際分工的比較成本來分析對外直接投資。與其他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相比,小島清的比較優勢論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從事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與東道國的技術差距越近越好,這樣容易在海外,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找到立足點,占領當地市場;第二,中小企業在製造業中投資往往比大企業更占優勢,因為他們轉移到東道國的技術更適合於當地生產要素結構,為東道國創造就業機會,受他們歡迎;第三,無論是投資國還是東道國都不需要有壟斷和寡頭壟斷市場。日本式的海外直接投資的核心在於比較日本和東道國的比較生產成本。在日本處於比較劣勢或正在成為比較劣勢的產業(這在東道國則正在成為比較優勢的產業)選擇了對外直接投資,並擴展其他比較優勢產業,把已經轉移到國外的產業沉澱資本與勞動力轉移到這一擴展產業中去,實現結構調整。日本處於比較劣勢的產業在東道國具有潛在的比較優勢,若接受日本的直接投資和管理將會成為顯在的比較優勢產業,並可成長為出口產業。這樣一來,日本和東道國雙方的產業結構都將高級化,互相之間能夠擴大協調的貿易。小島模式以%26ldquo;比較優勢(生產成本)原理%26rdquo;為基礎,其功能並不是代替貿易,而是補充、創造和擴大貿易。其本質是域外調劑,創造與擴大向投資國出口,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外生產,達到低價格進口,以補充日本不足的資源和勞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