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又稱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是指在其他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一種可變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的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邊際效用遞減原理通俗的說法是開始的時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後來,收益值就越少。邊際收益指的是消費者從一單位新增商品或服務中得到的效用(滿意度或收益)。邊際收益遞減原理,在生產、生活、科學研究和社會管理中的例子隨處可見。

基本信息

如何理解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表明了一個很基本的關係。當一種投入如勞動被更多地追加於既定數量的土地,機器和其他投入要素上時,每單位勞動所能發揮作用的對象越來越有限。土地會越來越擁擠,機器會被過度地使用,從而勞動的邊際產量會下降。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技術水平不變,並且土地,機器和其他投入要素按照既定數量不做變化,僅僅增加勞動的投入,帶來的產量的變化就是邊際報酬。通常,這種邊際報酬會先增加再減少。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對這一規律的正確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隨著可變要素的連續增加,邊際產品變化要經歷遞增,遞減,最後變為負數的全過程。遞增是因為固定要素在可變要素很少時潛在效率未發揮出來。一旦固定要素潛在效率全部發揮出來了,邊際產量就開始出現遞減。這個規律的意義在於:當一種要素連續增加時,遲早會出現邊際產品遞減的趨勢,而不是規定它一開始就遞減。

其次,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只適用於可變要素比例的生產函式。如果要素比例是固定的,這個規律也不成立。

最後,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前提條件是技術水平不變。若技術水平發生變化,這個規律就不存在。在歷史上,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正是沒有考慮到長期的技術進步,錯誤地預計了人口增加帶來的後果。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可變要素投入的增加到最後反而引起總產量的減少,那么,對廠商來說就有必要了解可變要素的最佳投入量。這就涉及到對產量三個階段的分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