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官窯

遼代官窯

遼代官府主持燒造瓷器的窯場。目前發現的窯址有缸瓦窯和林東窯兩處。
 缸瓦窯窯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以西60公里的缸瓦窯村附近。1964年內蒙古昭烏達盟文物工作站進行調查,1975~1979年遼寧省博物館再次調查。窯址範圍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寬約0.5公里,堆積層厚2~3米。以粗白瓷為主,細質白瓷不多,缸胎粗瓷不少,還有黃綠色低溫鉛釉陶等。器物多屬盤、碗、杯、碟等生活用品,也有盂、盒、壺及牛、馬、羊、騎獸人俑。器物裝飾有刻花、劃花、印花、剔花 4種,以印花為主,也有剔刻加填彩的。窯具有匣缽、支柱及墊餅,“官”字銘文匣缽為直筒形,平底,外徑0.12米,只能燒小件瓷器。缸瓦窯產品的裝飾以及劃刻“官”、“新官”字銘的做法,是受北宋北方瓷窯的影響。如白瓷印花裝飾明顯受河北曲陽定窯的影響(見曲陽定窯址);剔刻花紋受河南、河北磁州窯系同類裝飾的影響(見磁州窯);刻劃“官”、“新官”銘文是摹仿定窯的作法。其產品在遼中京遺址中出土很多。
[遼官窯白瓷雞冠壺]
 林東窯窯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巴林左旗林東街南遼上京臨潢府故城的皇城內西側。遺址規模較小,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產品以白瓷數量較多,胎釉及製作也較精緻。器物有杯、碗、盤、碟、盂、盒、瓶、壺、壇和罐。黑釉有瓶、罐、盂及瓦。綠釉僅有瓶、罐兩種。白瓷、黑瓷的底部刻|、‖、、∧、↑、、、○等8種符號,是該窯的特點。窯具有匣缽、支具和墊環。匣缽有平底直筒形的,供疊燒碗使用;有常見的仰燒式匣缽,視碗的高度,可放1~3件。支具有圓形、三角形和三叉形3種,每種均有3個支釘。墊環創始於曲陽定窯,是覆燒工藝的主要窯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