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嗚音

遠安嗚音

遠安嗚音是流傳於遠安荷花鎮、洋坪鎮等一帶的民間吹打樂,流傳歷時近200年。嗚音樂器形似嗩吶,但實質又不相同。因演奏技法的特殊性,賦予各個樂音以獨特的韻味,極具地域性特徵,對研究中國傳統音樂、道教音樂及遠安當地民風、民俗具有一定價值。   遠安嗚音,又稱巫音,流傳於遠安縣荷花鎮、洋坪鎮、河口鎮,與保康店埡、夷陵區樟村坪等“沮水巫音”同出一脈。這裡正是楚文化的發樣地。據者藝人記憶,傳承關係近兩百年。主要在民間紅白喜事和廟會等習俗中演奏,常與道士做法事配合。

所屬地區: 湖北 · 宜昌 · 遠安縣
文化遺產名稱:遠安嗚音
遺產編號:Ⅱ-41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遠安縣遺產級別: 市
嗚音樂班6人、9人或12人。樂器有嗚音(喇叭)2支、大號2支、馬鑼2個,邊鼓、咚鼓、勾鑼、包鑼等各一個。有的配二胡、三弦、琵琶。其中嗚音(喇叭)別致,官形似嗩吶,比嗩吶大,桿上只有六孔,而後孔一般不用。遠安嗚音留傳下來的曲譜50多個。

遠安嗚音,又稱巫音,流傳於遠安縣荷花鎮、洋坪鎮、河口鎮,與保康店埡、夷陵區樟村坪等“沮水巫音”同出一脈。這裡正是楚文化的發樣地。據者藝人記憶,傳承關係近兩百年。主要在民間紅白喜事和廟會等習俗中演奏,常與道士做法事配合。

遠安嗚音遠安嗚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