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中國一個成語,形容要尋找的人或物就在眼前,在很近的地方,但貌似離得很遠.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成語: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解釋:形容尋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出處介紹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九回:“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無論如何,你總要代我拉了來的。”

道姑道:‘~,女菩薩自去問心,休來問我。’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六回

詞語辨析

近義詞: 遠在千里,近在目前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用於口語

作者介紹

吳趼人wú jiǎn rén ( 1867-1910 年)字小允,又字繭人,後改趼人。 廣東南海(廣州)人,號沃堯因居佛山鎮自稱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說家。代表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痛史》《九命奇冤》 十九世紀末,隨著清政府日益腐敗,一批有愛國良知的作家,用小說這一形式對社會的醜惡現象,進行揭露和譴責。魯迅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首次把這類小說歸屬為譴責小說,其中吳趼人所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成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吳趼人,又名沃堯,子小允,號趼人,亦作繭人,別署我佛山人、野史氏、老上海、抽筋、主人等,廣東佛山人,生於同治五年(1866年)。其曾祖父吳榮光官至湖廣總督,祖父、父親均為小官吏。吳躋人17歲喪父,家境窘困。1883年,18歲的吳趼人離家到來到上海,曾在茶館做夥計,後又至江南製造局作抄寫工作,月薪微薄。一次他從書坊上得到半部《歸有光文集》,愛不釋手,由此萌發了創作小說的衝動。 1897年,吳趼人開始在上海創辦小報,先後主持《字林滬報》、《採風報》、《奇新報》、《寓言報》等。1906年,他擔任《月月小說》雜誌總撰述,發表了大量的嬉笑怒罵之文。此外,他還創辦了滬粵人廣志國小,主持開辦過兩廣同鄉會。 吳趼人最初居住在上海西門外,後遷入乍浦路多壽里,最後定居海寧路鴻安里。他在所居的門上,貼上標著繭暗二字的梅紅紙幅,他所作的詩集,封面上草書《繭暗詩草》。這幾個字的繁體字看起來好像蘭閨詩鈔,令人誤認為出於女子手筆。但實際上他生性幽默,常常一言既出,四座傾倒,又狂放不羈,每於酒後論天下事,慷慨激昂,不可一世。因他性格耿介,不願與權貴交往,曾拒絕清政府經濟特科的考試,絕意仕途,只能靠賣文所得度日。

出處簡介

作品描寫的是1884年中法之戰到1904年前後20年間,社會上的種種怪現狀。全書以自號"九死一生"的"我"作線索,把20年來的所見所聞貫穿起來,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潰前夕的社會畫卷,並從側面描繪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瘋狂侵略。作品的"怪現狀"主要指的是:官場的貪污受賄、營私舞弊;官僚的卑鄙齷齪、道貌岸然、畏敵如虎、賣國投敵等,重點在於揭露官場的腐敗。對宗教家庭的骨肉相殘、親朋同事間的爾虞我詐,也做了淋漓盡致的描寫。作品表現了改良社會、希圖富強的願望。作品評價:全書雖由許多短篇聯綴而成,但眾多的人物都"九死一生"貫穿起來,能夠首尾相應,比較完整。作品描寫生動,揭露尖刻,但過於誇張,"言違真實"(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