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圖像解析度

解析度是用於記錄數據的最小度量單位,一般用來描述在顯示設備上所能夠顯示的點的數量(行、列),或在影像中一個像元點所表示的面積。

遙感圖像解析度

因為遙感拍攝的像片是由位於不同高度,裝在不同載體(如飛機、衛星等)上的不同清晰度(解析度)照相設備,以不同的照相(採集)方式,獲取的遙感像片(圖像、數據、影像等),這些遙感圖像是具有不同清晰度、不同解析度的照片。類似我們在生活中用135 照相機拍攝一棵樹,從汽車上拍一張,然後再從飛機上拍一張,兩張135底片在放大同一棵樹時,其放大效果是不一樣的。肯定是高度低的135照片放大後的效果最清晰,也就是說解析度最高。

遙感衛星的飛行高度一般在4000km~600 km之間,圖像解析度一般從1 km~1m之間。圖像解析度是什麼意思呢?可以這樣理解,一個像元,代表地面的面積是多少。像元是什麼意思呢?像元相當於電視螢幕上的一個點(電視是由若干個點組成的圖像畫面),相當於計算機顯示螢幕上的一個象素,相當於一群舉著不同色板拼成畫圖的人中的一個。合肥市五里飛虹衛星遙感影像.jpg

詳情

當解析度為1km時,一個像元代表地面1kmX1km的面積,即1km2;當解析度為30m時,一個像元代表地面30m×30m的面積;當解析度為1m時,也就是說,圖像上的一個像元相當於地面1m x 1m的面積,即1m2。

在您使用遙感圖像數據時,請您千萬注意,您所要解決的工作問題,應選擇相應解析度的遙感數據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