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聖城

道源聖城

道源聖城位於四川成都西部大邑縣城西北12公里的鶴鳴鄉三豐村,屬岷山山脈,海拔1000餘米,山勢雄偉、林木繁茂,雙澗環抱,形如展翅欲飛的立鶴,是著名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聖城以道家思想為核心,宮觀介紹道教創始人天師神明,宏揚道家經典文化,提倡太極養生、道家養生、中醫養生等,力在將道家思想發揚得更大,傳播得更遠。

基本信息

簡介

道源聖城道源聖城
總投資12億元的“道源聖城”道教文化旅遊區在中國道教發源地-四川大邑縣鶴鳴山奠基興建。

按規劃,“道源聖城”將以道教祖庭的興建為核心,梳理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根本之“道”,將上下五千年之學統、道統加以形象化、立體化的展示,使鶴鳴山成為以道學為根本,薈萃歷代明主聖君、諸子百家成就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道源聖城”由四川大邑縣政府與成都恩威集團共同開發。“道源聖城”投資方-成都恩威集團董事長薛永新介紹說,“道源聖城”將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求進行保護和建設,分三期進行,總投資達到12億元人民幣。一期核心道源祖庭文化旅遊觀光區投資1.5億元,將在3年內完工。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向記者表示,鶴鳴山是道教發源地,是道教祖庭,歷代以來為道教界人士崇敬之地。自近代以來,鶴鳴山的發展不盡如人意,道教徒對恢復道教祖庭的輝煌寄予厚望。此次政府推動、企業投資的“道源聖城”,是中國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將揭開道教史新的一頁。建成後這裡將成為展示和體驗道教文化的“聖地”,對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據介紹,東漢末年,張陵入蜀學道,在鶴鳴山根據老子《道德經》的思想悟道成法,創立“五斗米道”,尊老子為道教教主,奉《道德經》為道教教義,其道既立,巴蜀信向如風,因設二十四治,以祭酒治之,功成之後,白日飛升。由此鶴鳴山成為道教祖庭。

道源聖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距成都市區57公里,距大邑縣城12公里,距西嶺雪山38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一小時車程。這裡人傑地靈,道源聖城的建設依據八卦九宮之法,採用趨吉避凶的原則,以道教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利益眾生的和諧共生為核心,以傳統、文明、健康等理念為主旨,以古樸、純真、和諧等道家美學為風格,塑造了現代宮觀建築的典範。這裡更是將商務休閒與道教儒雅完美融合的度假勝地,道源聖城總占地22.65平方公里,項目分9大主題進行打造,是集道教朝聖、文化旅遊、主題娛樂、養生康療、休閒度假、高端體育運動、高端地產為一體的超大型綜合旅遊地產項目。目前,道源聖城已被立為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旅遊重點項目。

位置

道源聖城位於四川成都西部大邑縣城西北12公里的鶴鳴鄉三豐村,屬岷山山脈,海拔1000餘米,山勢雄偉、林木繁茂,雙澗環抱,形如展翅欲飛的立鶴,是著名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它北依青城山(約30公里),南鄰峨眉山(約120公里),西接霧中山(約10公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約70公里。2、景區概況歷史上,鶴鳴山曾經殿宇鱗次,萬民朝拜,香火鼎盛,元末張三豐祖師曾到此修煉悟道多年,張三豐手植古柏至今鬱鬱蔥蔥。明代嘉靖帝御曾欽定鶴鳴山為全國啟天永命大醮的五大醮壇之一。後因年代久遠,世事變遷,鶴鳴山宮觀多毀於兵火,現存的古蹟已經不多。

概況

道源聖城道源聖城
從2005年開始,道教發源地鶴鳴山22.65平方公里進行整體復興開發,重建“道源聖城”。規劃對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根本之“道”進行梳理,將上下五千年之學統、道統加以形象化、立體化、標準化的展示,以道法自然、關愛生命、崇尚和諧的思想,使鶴鳴山成為全球道教信眾的朝聖地。重建“道源聖城”,本著“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核心思想,以期將鶴鳴山打造成為世界道教的朝聖地,也為芸芸眾生營造一方道家康復養生的福澤之地。重建規劃分三期把鶴鳴山打造成集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和養生旅遊福地於一體的“道源聖城”。2008年5月道源聖城一期工程已經建成並對外開放,主要包括山門,遊客和信眾接待中心、玉琮廣場、太極廣場、鶴鳴橋、百藝大街、道膳堂以及包括靈祖殿、文昌殿、三官殿、祖天師殿、老君殿等20餘座建築的祖庭宮觀區等。道源聖城建築採用國內道教宮觀群中罕有的仿漢代建築風格,宏大壯麗而富於變化,是融匯古今的建築精品。尤其是高9.9米的道教發源地標誌物——玉琮石雕,高8.5米的天師銅像,高4.1米的老君塑像,高5米的景泰藍靈祖塑像,以及長達40多米的“道源仙蹤”巨幅銅浮雕等等,具有極高的宗教和藝術價值。

景點介紹

照壁

道源聖城道源聖城
照壁,具擋風、隱視、辟邪的作用。此照壁高10.44米,寬28米,上面刻有“天、地、人”圖畫和“無量壽福”四個大字。

山門

山門即牌坊,源於古代的“里、坊”制。道源聖城,是全國道教宮觀群中唯一仿漢代建築,其山門是以漢闕為建築元素修建。高16.4米,寬41.6米。山門兩面刻有道教八大元帥。正面從右至左依次為:翊聖元帥、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真武元帥;背面從右至左依次為:苟章元帥、鄧伯溫元帥、溫瓊元帥、畢環元帥。

玉琮

玉琮是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玉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道源聖城玉琮高9.9米,直徑1.3米,由天然花崗岩雕刻而成.

鶴頭香

鶴頭香為敬香處,因鶴鳴山山形似鶴,而設定鶴頭香的地方正是鶴頭的位置,所以稱為“鶴頭香”。

迎仙橋

位於鶴鳴山鶴頭正中,相傳祖天師張道陵於此橋迎太上老君,而得正一盟威之道。

鶴鳴橋

位於鶴鳴山鶴頭左側,此橋為存留古橋。傳說,鶴鳴山中有石鶴,千年一鳴。曰:石鶴鳴,則仙人出。

會真橋

位於鶴鳴山道源祖庭東側。傳說張道陵天師曾隱居鶴鳴,於此橋會三官百神,共遵正一盟威之道。

戒鬼台

相傳張道陵於此招集三官、太歲、百鬼,共誓遵守大道,人鬼分理,百姓得以平安生活。

師恩堂

師恩堂為紀念高道李真果而修建。

玄壇閣

供奉財神趙公明。趙公元帥為張道陵天師的護法,尊稱“正一玄壇大將”,主掌天下財富,買賣求財,使之宜利合和。

靈祖殿

靈祖殿位於祖庭區的中軸線上,是祖庭宮觀區內的第一座宮殿。裡面供奉的道教護法神--王靈官。靈官像是用景泰藍製作而成。

三官殿

三官殿供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

三官信仰淵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俗信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殿內的三官神像由印度產的蜜木雕刻而成的,每尊高2.8米,中為天官,兩旁的分別是地官和水官。

文昌殿

文昌殿供奉的文昌帝君,是主持文運功名之神。左、右供奉的是他的侍從──天聾、地啞,文昌像是由印度產的蜜黃木雕刻而成的,像高3.6米,雙目深邃、神情和善。

祖天師殿

祖天師殿位於靈祖殿後,祖庭區的中軸線上,也是祖庭區的中心建築。

祖天師即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乃漢代名相張良的第八世孫。天師像由純銅鍛造貼真金箔製作而成,像高8.5米,通體華麗,寶像莊嚴。

天師朝聖壁畫

在祖天師殿天師像背後,是長達41米的天師銅壁畫。壁畫上描述的不僅僅是眾天師在朝聖朝拜祖天師,同時也是朝拜太上老君——老子。

老君殿

老君殿位於鶴頭的老君頂上,面積595平米,居高臨下,俯視祖庭和入口廣場區。

老君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老子。老子像由純銅鍛造而成,像高2.8米,鶴髮童顏,神態安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