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

蘇氏之學本出入於二氏之間,故得力於二氏者特深,而其發揮二氏者亦足以自暢其說。 朱子謂其援儒入墨,作《雜學辨》以箴之。 若為二氏之學,而注二氏之書,則為二氏立言,不為儒者立言矣。

古籍簡介

《道德經解》·二卷(內府藏本)

四庫提要

宋蘇轍撰。轍有《詩傳》,已著錄。蘇氏之學本出入於二氏之間,故得力於二氏者特深,而其發揮二氏者亦足以自暢其說。是書大旨主於佛、老同源,而又引《中庸》之說以相比附。蘇軾跋之曰:使漢初有此書,則孔、老為一;使晉、宋有此書,則佛、老不為二。朱子謂其援儒入墨,作《雜學辨》以箴之。然二氏之書,往往陰取儒理而變其說。儒者說經明道,不可不辨別毫釐,剖析疑似,以杜學者之岐趨。若為二氏之學,而注二氏之書,則為二氏立言,不為儒者立言矣。其書本不免援儒以入墨,注其書者又安能背其本旨哉?故自儒家言之,則轍書為兼涉兩歧,自道家言之,則轍書猶為各明一義。《雜學辨》所攻四家,攻其解《易》,解《中庸》,解《大學》者可也;攻及此書,則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不如徑攻《老子》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