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歌謠

《過去的歌謠》是文匯出版社於2008年11月一日出版的文學作品。

圖書名:過去的歌謠

圖書信息:

作 者:良友書坊 主編
出 版 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1
版 次:1
頁 數:273

字 數:250000
印刷時間:2008-1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7414513
包 裝:平裝

推薦語:

修復記憶·書寫個人史:傳承《良友》畫報精神質地,以新生代慕客書的形態連續出版,提煉芸芸眾生的生命過程,在人生的意外事件、特殊經歷中展示歷史的真實性。讀這本書的人,口味要比“清高”多幾分“挑剔”。
良友稿約:
《良友》叢書是一種連續出版的關注當代中國、呈現個人歷史的人文讀物。
《良友》叢書致力於民間視野的開拓,強調以感受映照人生,以事件折射時代;注重在當代歷史進程中的大背景下,表達獨特的人生經歷和生活體驗。
《良友》叢書的文本是非虛構性的。人文視角、講述方式、現場姿態是它的特徵。懇切期待您的賜稿。文字以樸實生動為佳,篇幅不限。一經刊用,即致稿酬。

內容簡介

本輯中的兩篇關於學校生活的記錄,體裁相同,都是日記,但風格涇渭分明,尤其是各自呈現著不同時代的烙印,一個是“文革”末期,也就是在時代的轉折線上——在“反潮流”的日子裡(1975-1976)。從一個小學生的日記中讀到了那個時代的荒誕。一個是當下,從一個中學教師的日記中,也分明感受到了當下的一份荒誕。

目錄

“苦澀”十年
求職夢破碎了
她後來和我發生了很多故事
我決定辭職
一個沒有未來的男人是可怕的
淚水滴落在我的腿上
她去了一家火爆的信息台
我瘋了似地打她的傳呼
她在撒謊
我冒充聊友給她打信息台電話
母親低下頭,忽然哭了
做了一個創業者
我成了有家室的人
蜿蜒的博士夢
厭倦和期望
充實,枯燥與迷茫
考研
第一次考研
第二次考研
複試
代價
另一片天空
導師
決裂
孤島魯濱遜
如夢初醒
考博和直博
1975年海城地震日記
一次嚴峻考驗
我要豁出一切
心頭熱潮翻滾
天塌地裂撐得住
我太渾了
《衝鋒號》
七級地震不當事
裝點此關山
漢旺帳篷里的女人
穿過裸露的死亡之城
有些村子完全消失了
帳篷里咳嗽的女人
她今天穿戴整齊,“地震灰”
第四天晚上
母子倆抱頭痛哭
當志願者
W堅決不信丈夫已死於老路
廢墟非常乾淨
她在破碎的街頭放了一掛鞭
我的讀書生涯
中學時代
1959-1977年家居時期
1978-1988年進單位後
1982-1984年在美國
1988-1997年在德國
1997-2000年舊金山灣區
2002-2004年巴黎購書記
網際網路時代和書籍
心中的影院“地圖”
永安電影院
“白廈賓館”
廣東大戲院
虹口大劇場
民眾電影院
國際電影院
勝利電影院
解放劇場
東海電影院
大名電影院
百老匯大戲院
國光劇場
長治電影院
光明電影院
金城大戲院
1980年歲末的北島
去北京尋求出路
找北島
召開《今天》雜誌特別會議
第二屆“星星畫展”
名叫小英的女孩子
充滿書卷氛圍的四合院
缺少的是苦難的藝術
拜見曹禺
被北影廠邀請去改本子
曹禺讓我約個時間等他電話
先生不在家
聽爸爸說起過你
曹禺來了
他拉著我的手
誤入歧途的鐘道新
他的生存智慧
一支筆從小房子寫到大房子
滿滿兩堵牆的《四庫全書》
不是金子就閃光
“無中生有”
寫書不發愁
筆記本上的生活細節
“孟小冬戲唱得很好”
大家都不懂的語言
小船也曾有過舵
為自己尋找出路
過去的歌謠(1975-1976)
那一年我十歲
看了《創業》電影
紅小兵慶五一
內容是黑人小兄弟
向潘冬子學習
長安街通著共產主義
學習樣板戲《沙家浜》
和弟弟下反帝棋
開門辦學就是好
開展對《水滸》的評論
拿起筆來做刀槍
要和走資派斗到底
要把妖風打下去
迎接省評估組到來
省一級評估組到來
派節日景象
專訪組沒有聽課
男的很粗暴
他們傷心難過
最擔心評估組聽課
功夫在公關
紅地毯直伸室內
為“高潮”乾杯
指責學校造假
書記流下了動情的眼淚
在英國的點滴
市長
地毯
政治課
食物
兩個關鍵字
流浪歌手老三
像頭獅崽出現在我眼前
在工地上篩沙
在都市的背後
北京某編輯部的聘書
機器人樂隊
決定流浪
賣唱與乞討
心不掛在臉上
中蒿子溝知青歲月
民兵連長
新婚之家的三條毛主席語錄
公社大院裡的頭等野鴛鴦
炕頭上的兄弟
風雨中的斯諾
我們熱愛解放軍
還是“我們熱愛解放軍”
名字叫“張可疑”
良友稿約
良友余話

試讀部分章節

“苦澀”十年
1
記得那是九八年的五月,同學們都回家實習了,我卻沒有回家,我不願意看父母為了我工作的事再一次愁眉不展。也許這樣我會更加有負罪感,而我的父母何嘗不是呢?我知道他們正處在一個自責的心理下,而我不想在父母憔悴的心上再次造成傷害。
第二天我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去了人才市場,那時候的我其實很可笑,總以為自己經天緯地,總以為靠自己的努力就能使父母擺脫貧窮。踏進人才市場的時候我有些傻眼,自己中專的學歷在一些本科專科的面前簡直是一個文盲。我小心地打聽招聘單位的情況,我希望能有個單位收留我,哪怕這個單位再小、老闆再凶我都毫不猶豫,畢竟我走出了第一步,畢竟第一步以後我將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我可以孝敬我的父母,我可以夢想很多年後實現自己的理想。
應該是幾次奔波中有一個公司讓我去上班,我早上起來滿是興奮地向另一個留下來的同學借了一輛腳踏車就去上班了,單位在煙臺科技市場裡一個估計12平方米的辦公室,我的主要工作是跟著經理學修複印機和印表機什麼的,雖然我當時是個計算機畢業的,可是對這些一點也不懂,只是負責去搬個顯示器啊、送個列印頭什麼的。公司答應一個月給200塊錢的工資,而且其他什麼也不提供,然而就這些還讓我的那個同學羨慕不已呢。
因為是實習,時間大約也就兩個月,在這兩個月里我隨著經理跑遍了煙臺的邊邊角角,我每天都騎著那輛腳踏車來往公司與學校兩地(因為租不起房子只有住宿舍),晚上便和同學去學校外的村子裡買兩個包子。就這樣兩個月過去了,在經理把400塊錢給我之後,我一個人來到了外面,坐在街上的石頭上想了很多,我並沒有把錢寄給父母,因為這兩個月我已經借了我表哥300元錢,我必須還給他。做個有志氣的人,父母經常這么和我說。
兩個月後同學們陸續返校了,我要繼續接待我的同學(當時我是班長),再次見到熟悉的同學我非常高興,拿出50塊錢請幾個同學吃了頓飯。當著很多同學的面我喝醉了,只記得自己一邊流淚一邊給同學們講,我很想父母和妹妹,淚水流過自己曬黑的臉龐,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父親和母親,我仿佛看到了父親不再那么憔悴、母親的哮喘病也已經好了很多,那個晚上我睡得很香——我夢見了我的家人,父親、母親還有哥哥、妹妹和姐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