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型組織

進化型組織

在自然中系統無所不在,企業也是其中的一個系統,企業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要讓的企業成為可進化的系統。 讓企業成為可進化系統的前提是搭建一個合理的結構,讓企業具備生命體的特質,可以逐步擁有自組織和自適應的能力。 整合管理就是整合,企業是一個生命體,企業可以在進化過程中不斷壯大,而企業管理就是構建這樣一個不斷進化的組織。

進化型組織是一個智慧的組織,它能夠不斷地預測外部環境的變化,並依次調整自身結構,以持續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從而長遠生存及發展下去的組織。當企業具備進化型組織的條件後,就會形成一個開放的系統,就會不斷地通過自組織自適應(摘自《給企業以生命》第二章第一節)來預測環境、改變自己,通過不斷向更高的層級進化來應對環境的變化,長遠地生存。在《給企業以生命》一書中,對此有詳細的解釋。
進化型組織是何偉傑和上海泛在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胡建東,在《給企業以生命》一書中,提出的概念。它是基於複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s,簡稱CAS)基礎上,以及泛在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對大量企業管理諮詢實踐,諸多管理理論研究的反思和系統提出的。

概述

什麼是進化型組織

組織是由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聯繫起來的系統。從廣義的生物角度來說,組織是由許多形態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細胞組合起來的,生命的最初形式就是一種單一的組織。
從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可以得知,生命是會進化的,探究生命進化的表象,其實質就是將單一化組織變為多元化組織。成功進化後的組織將更具生命力,更符合生存的環境。
但是進化的產生不能簡單理解為是隨機事件,用斯圖亞特·考夫曼的話來說,這好比“一場颶風颳過垃圾堆,這些破銅爛鐵碰巧組裝出一架波音飛機一樣!”
因此,並不是所有的組織都會進化,只有在符合一系列條件後,組織才會開始進化,我們將具備可進化條件的組織稱之為“進化型組織”。

成功的企業是一個進化型組織

企業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相互協作結合而成的一個集體,也是一種組織。對於企業來說,生存是首要目標,實現這個目標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求企業能夠適應環境。但是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要時刻適應環境,不被環境所淘汰,企業也需要不斷地進化,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成為脫穎而出的成功企業。因此,成功的企業就是一個進化型組織。

傳統管理的困惑

管理到底是什麼?有人說,管理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但是作為一門科學,這個定義實在不夠精確。這就是一直以來,管理者的培養難度往往大於其他人員的培養,它對人的要求似乎是非常之高、又似乎非常低。
傳統的管理理論存在以下幾點困惑:
1. 移植管理很難取得成功,世界500強企業沒有一家是通過移植別人的模式來取得成功的,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個性;
2.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敗之母;管理沒有常勝將軍,人往往是死在不適合自己的位置上,管理者很難身處不同的層面,不同的組織,不同的環境都做到成功,如何將管理變為一門可以被傳遞的科學?
3. 未來是不可預知的,企業是和外界環境緊密聯繫的,管理者如何能夠儘量高效地預測未來的環境,從而做出準確及時的決策?
4. 某些細節有可能導致成敗,不是“細節決定成敗”;通過蝴蝶效應可以看出,很多企業往往是由於某些環節在某個特定環境下出現不適應,從而走向消亡,如何能夠具備一種機制不斷地應對這些?
上述困擾很難從傳統的、經典的管理理論中得到滿意的答覆。因此,不得不重新回顧管理學的發展歷程,並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管理,以找出管理之“道”。

企業是一個生命體

企業就如同一個生命體,當它符合所處的社會環境時,它就會發展壯大,當它與社會環境不吻合時,它就會走下坡路,甚至消亡。與此同時,企業組織內部也會隨著企業的發展,產生分工與協作,同時也會孕育管理的層次及各功能子組織,所有這一切和普通生命體的生命歷程沒有絲毫區別。
一般系統論的創始人奧地利理論生物學家路德維希·馮·貝塔朗菲提出:一切生命現象本身都處於積極活動狀態,生命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組織性——主張從生物體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說明生命的本質,並把生命機體看成是一個能保持動態穩定的系統。同時認為各種有機體都是按嚴格的等級組織起來的,生物系統是分等級的,從活的分子到多細胞個體,再到超個體的聚合體。之後,一系列的系統論研究者,站在生命起源的角度上,不斷地深入研究。比如美國著名聖菲研究所系統論學者斯圖亞特·考夫曼,他說:,“生命的故事確實是一個偶然現象和偶然事件編織而成的,但這也是一個關於秩序的故事:它表現了一種融於大自然的經緯之中的深刻的、內在的創造力。”
而管理所要探究的,就是這個“內在的創造力”在企業中的作用。

從進化的觀點認識企業

毫無疑問,自然,尤其是生物系統是研究複雜適應系統(CAS)的最好的老師。
生物進化得益於其處在一個可進化的自然系統中。在自然中系統無所不在,企業也是其中的一個系統,企業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要讓的企業成為可進化的系統。
讓企業成為可進化系統的前提是搭建一個合理的結構,讓企業具備生命體的特質,可以逐步擁有自組織和自適應的能力。這樣的企業,才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進化,發育出適應外部環境要求,並且不斷湧現新的特性(摘自《給企業以生命》第三章第一節)以滿足目標,成為獨特而有效的組織。
那如何構建一個進化的系統?

系統七要素系統七要素
根據奧地利理論生物學家貝塔朗菲在一般系統論中關於系統的普遍性的論述,闡述了一個開放的、可以進化的系統的普遍原則,這個原則與其說是生命起源的普遍規律,不如說是所有開放系統的普遍規律。組織如何成為一個進化的組織,應該從這七個方面考慮,這裡將七條原則稱之為管理的七大要素:
· 目標——系統是目標驅動的,明確的目標是構建系統的第一要素;
· 結構——系統靠結構得以支撐,適當的結構是系統存在的基礎;
· 功能——系統靠組織實現具體功能,完成系統的使命;
· 交流——系統靠交流,是組分之間能協調發展;
· 機制——系統靠新陳代謝來維持它的生機;
· 資源——系統依賴資源而存在;
· 整合——系統是一個整合體。
讓企業成為進化型組織必須摒棄傳統的管理理論的思路——最佳實踐方法,即通過歸納的方法,總結出成功企業的現象,然後提煉出方法、總結成工具,讓其他組織模仿。不可否認,最佳實踐促進了管理研究的發展,並且對經營者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問題是,企業所面臨的環境、人文、時代都不可能一樣,很難有某種固定的程式。單純模仿往往會造成經營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步入“削足適履”的後塵,嚴重降低了組織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因此,應採用更加本質的建議,改“術”為“道”,幫助企業通過整合以上七大管理要素,構建起一個進化的系統,形成“泛在系統”,通過這樣的系統建設,使組織能夠不斷進化,逐步適應外部環境,並且有自己的選擇和形成獨特鮮明的個性,隨著時間的積累,能夠自己創造工具與方法,達成預期的業績目標與理想。
接下來就將以這七大要素為主線,簡單描述一下管理中所蘊含的“道”。

《給企業以生命—構建進化型的組織》

書名:給企業以生命:構建進化型的組織

給企業以生命給企業以生命
作者:何偉傑,胡建東
出版:學林出版社
發行: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學林圖書發行部
出版時間:2010年4月
刊號:ISBN 978-7-80730-998-7

進化型組織的七大要素

目標

企業是一個生命體(摘自《給企業以生命》第二章第一節),如果用目前的企業狀況與生物進化的過程來進行類比的話,就會發現,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還處於進化的原始階段,還遠遠談不上智慧型階段。企業的進化過程,也遵循著和生物類似的進化過程,都是由低等到高等,直至出現像人這樣的智慧型動物,企業也必然會進化到能夠適應環境的智慧型組織。
怎樣才是智慧型的組織呢?在自然界中,生命體最重要的特徵是具備自組織和自適應的能力,而一個可以進化的組織也應該逐步具備這種特性。一般意義上,擁有這種能力是具備智慧型的前提條件。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讓企業形成這樣的一種智慧能力使得企業能不斷適合周邊環境從而不斷地發展、壯大、長盛不衰。
智慧型是進化而來的,進化的系統應該怎樣構建呢?貝塔朗菲在《一般系統論》關於“系統的普遍性”描述中,總結出進化系統的七條原則,其中第一條的是:“系統是目標驅動的,明確的目標是構建系統的第一要素。”所有的系統都是目標驅動的,也就是說,系統進化的原動力來自於具有明確的目標。
目標來自何方?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也許是生物的本能——與生俱來的。但是,組織不是生物體,組織沒有與生俱來的目標,目標是領導者必須賦予組織的。
為什麼要有目標?因為目標是進化的源動力,而智慧亦始於目標。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的結果,所有事物如不受外力或內力的作用都具有趨向於無序(熵增)的規律。所有的系統如不在外力或內力的作用下重新組織,則系統會走向無序,最終走向消亡。自然系統也不例外,原本應該是向著無序發展的,但自然界為什麼會向著相反的方向,即有序、進化的方向發展呢,原來是因為在我們所處的自然界中還存在著一種智慧的力量,使得系統得到了物質、能量、信息(所有這一些都是負熵的不同表現形式),從而使得這個世界不斷地被湧現出新的“秩序”,從而顯示出無限的生機,這個力量就是“目標”。在企業里,企業目標是由經營者制定和賦予企業的,企業在進化的過程中,企業管理的其他要素是始終是與目標緊密相連的。

結構

系統是由組分按一定的結構,有機地構建而成。可以發現系統的特性是由組成此系統的組分以及這些組分間的拓撲結構決定的。由於系統是由組分構成的,組分的類型和系統特性之間的密切聯繫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在某個時刻,構成系統的組分往往是確定的,此時影響系統特性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系統的結構。
所謂結構,就是指組分間所保持的相互關係及其形態。通常在物理、化學系統中,常將結構理解為物質之間的空間拓撲結構關係。而在更為複雜的軟體結構、社會結構等不可視的系統中,結構還被引伸為組分間的邏輯關係。按照系統論、協同論等後現代科學的論述,在開放系統中系統的組分長期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會從無序變得有序,即系統的結構會變得有規律、秩序化,即發生熵減。越是有機的系統,組分間的結構越有規律可循,而這種結構上的規律表現為系統的結構體系的一致性和統一性。從大量的系統中可以發現,系統的結構體系直接決定了系統的規模、形式和性質。同樣的系統組分,由於結構體系的不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形態和特性,有時這樣的特性差異使原本相同組分構建成的系統被命名為了不同的系統。例如:在不同的溫度下,水分子之間的拓撲結構是不同的,而這些不同的拓撲結構構成了水的不同相態;同是氧原子,在不同的條件下,構建成氧氣和臭氧,構成它們的組分是完全相同,但僅僅由於空間拓撲結構的不同使他們的性質完全迥異,從而成為兩種不同的系統(物質)。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通過上面的例子會發現構成系統組分的結構非常重要,在組分基本不變的環境裡,系統的結構體系決定了系統的規模、形式和性質。
那么企業的結構是什麼?按照結構的定義即“組分間所保持的相互關係及其形態”,企業的結構應該是在企業所處的生態環境中,其組分以及組分之間的關係。企業的組分包括股東、經營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供應商。不同企業這些組分個體特性基本都是一致的,但是由於它們之間的結構關係不同,有一些企業便可以不斷地進化、壯大、而有一些企業就會被環境所淘汰,其關鍵在於這些組分之間的關聯關係,即企業的結構與秩序的不一樣。
當然除了可見的、有形的組織結構外,企業還有屬於自身的贏利模式價值秩序(《給企業以生命》第五章第二、三小節對此有詳細闡述)。

功能

一般系統論創始者貝塔朗菲在關於系統普遍性中描述到,系統是靠組織實現具體功能來完成系統的目標。在企業系統中何為功能呢?
功能是確保組織使命被實現的能力。功能是組織能否在適應環境的情況下,自主高效地完成任務,它就是組織的執行力。
企業的執行力決定了組織實現目標的能力,因為環境在不斷地變化,企業必須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不斷調整自己,選擇最有利的方式來實現目標。如果執行力不好,組織的風險就會非常大,在某些時刻,甚至會引起組織的崩潰。
好比人類,人類是智慧生物。所謂智慧,是指具備自組織、自適應的能力。當人遇到危險,比如逃避野獸的時候,他的運動功能、感觀功能強不強就決定了他是否能夠生存;人在災荒期間,其消化功能好不好會決定其是否能夠存活下去。所以,人體死亡的時候,往往不是所有功能都出了問題,而是某一個功能在某個特定環境下出了問題。、
可見,功能的強弱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與否,功能弱,企業判斷外部環境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企業反應的能力、實現目標的能力就會弱,企業就比較容易因為不適應環境的變化而失敗。
在過去的一百年中,絕大多數超級豪強企業都湮滅了,你會發現,這些組織很少是慢慢地消亡,絕大多數似乎是一夜傾覆,如雷曼兄弟,如王安電腦,如安然。再仔細看,你就會發現,這些超級實體往往是在某個特定環境中,其某個功能的不適應被恰當其時地放大出來,如“蝴蝶效應”,在共振的驅動下,造成整個肌體的全盤傾覆。
既然功能是一種能力,是對未來組織能否適應環境的保證,是一種質。目前企業功能的最佳體現形式是業務流程管理,這種實行必須符合以下兩方面要求:
1) 功能是一種可以傳遞的能力,它不依賴於個體而存在;也不依賴於時間、空間的差異而過度波動。
2) 功能本身是一種動態的自我建設,擁有自我進化的能力。
而業務流程管理是組織執行力最佳的表現形式,它承上啟下,是戰略落地的具體體現,是企業內部各個組分、成員相互協作的規則或契約,是績效系統的基礎,是企業管理軟體系統的基準。現代企業管理中,業務流程管理是企業管理最核心的工具和手段。

交流

交流是一種交換,信息的交換,而交換創造價值(摘自《給企業以生命》第一章第二節)。
管理就是管理者對其成員施加影響的過程,所以,管理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交流。優秀的管理是對未來發生行為的干涉,管理者面對的不僅僅是具體的事務,更加重要的是面對著被管理的人。
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很少是“理性的”,他(她)會受到周邊各種關係的影響。而管理應該儘量成為主導這些影響的重要力量,因此,來自管理的交流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種交流使企業的各種人員能夠相互認同、相互理解,主動地根據環境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協調發展,促使各個功能相互協作,為共同的使命採取相應的行動。中國的組織中,特別注重營造“人和”,追求所謂的“人心齊,泰山移”,這樣的組織往往具備戰鬥力和創造力。這在中國自古以來的軍事、政治管理典故中屢見不鮮,他們對領導者的這種能力的關注甚至超越了方式與方法,是西方解析理論下所看不到的、恰恰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機制

現在的研究表明任何系統都是進化而來的,企業作為生命體,也是在不斷進化的,企業的進化和自然界的進化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企業的進化機制集中體現在企業結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企業是一個生命體,而支撐生命體的關鍵是企業價值觀與其相匹配的組織結構,企業管理就是構建一個能使企業不斷進化的企業結構。也就是說企業經營者不但要構建一個合理的靜態企業結構,還要構建使這個結構不斷進化的相應機制。這樣的進化機制是促使企業結構不斷隨著外部環境變化而不斷變革的推動力,也是讓企業不斷向上的催化劑。
雖然很多還不夠成熟的企業機制,其並不在形式上明顯地顯現出來,但它確實會存在於企業的規章、文化中,蘊含在企業的目標調整、內部統制、結構變更、人事考核等諸多環節上。在成熟的高層次企業,進化則是推動企業進步的原動力,企業高層一定非常重視企業的進化,並將企業進化機制明文化、制度化,變成保證企業不斷進步的制度性保障。這些機制體現在企業的目標考核、內部監查、組織重組、業務流程再造等具體的企業運作機制上,確保了企業的組織不斷適應環境與業務發展的需要,確保了員工通過不斷學習跟上企業發展的要求。所以在成熟的企業,企業的進化機制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它體現在企業績效的提高方式、組織結構的變更方式,業務流程的改進方式上。

資源

熵,是混亂和無序的度量。熵值越大,混亂無序的程度越大。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揭示——熵是永增的,也就是說原本的世界應該是一個不斷趨向混亂的世界。那么,這些具有高度智慧和次序的生命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現代系統學的研究表明,物質、能量與信息是與熵相反的負熵,開放的系統由於能從外界不斷地獲得物質、能量與信息,就能不斷地克服系統本身熵增,而趨向於有序。也就是說系統論認為:任何進步的系統必然是開放的系統,必然要通過從外界獲取資源,獲得負熵而使自身不斷進步。
可見,生命進化的重要基礎就是具備獲得資源的能力。企業也一樣,必須具備能夠持續獲得外部資源的能力,包括資金、人力、物力、才能夠讓企業有序發展,否則就會陷入混亂、停滯——通常企業一旦陷入業績下滑,就會更加難以管理,因為往往這時已經沒有資源來支持進化了。

整合

管理就是整合,企業是一個生命體,企業可以在進化過程中不斷壯大,而企業管理就是構建這樣一個不斷進化的組織。以上提到的幾大要素並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條款分明的,而是從各個角度看上去的體現,管理就必須以長遠的眼光、全面運用這些要素,充分考慮各種關係和影響,綜合予以實施。而這就是整合。
價值是滿足需要的程度,價值是有層次的,企業作為一個向社會提供市場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的組織,它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並且隨著企業層面的提升它對社會的價值也就越大。而整合就是通過適時地綜合以上各管理要素來不斷地提升企業的層級,從而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進化型企業發展的四個層級

傳統的企業管理理論有個說法叫“管理叢林”,也就是說管理的學派、工具太多,互相之間也不成體

進化型企業層級進化型企業層級
系。導致使用者往往無所適從,很多工具看起來相互矛盾,但有似乎都有道理;歸結原因,是沒有考慮企業所在的發展階段不同,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在代表利益、管理需求、經營重點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第一層級個體經營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個體經營只是企業的雛形,這時的管理者就是經營者,一個獨立的個體或者相當於個體,由於不存在一般意義上的管理,因此這裡就不加以討論了。盈利生存階段

第二層級為盈利生存階段,這個階段,企業管理經營的重點是生存,生存就必須獲利,評價企業的好壞是以經營者擁有財富(狹義的財富)的多少為標誌。此時的獲利表現為財務賬面的獲利,經營者最關心的就是怎樣的產品和服務可以賺錢,怎樣的組織生產成本最低,他的意願能否得到忠實的履行,其管理重點在於控制。而所謂控制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和工具,使得協作方必然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動。要求一切行動聽指揮,消除波動與差異是控制的重點。

持續發展階段

第三層級為持續發展階段,此時,企業認識到想要獲得長期持續的發展,不能單靠一種商品、一個機會,而是長期地獲得客戶的信任支持。企業要長期存在下去,離不開客戶的滿意程度,而客戶的滿意程度是不斷發生變化的,企業就要不斷向客戶提供令他們滿意的產品與服務。企業不斷地適應市場的變化,能快速提供市場所需產品與服務的能力是此時經營者關心的首要問題。此階段,企業存在的意義慢慢地轉變為向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或服務。怎樣才能讓客戶滿意呢?並不是機械教條地執行經營者的主張,而應該使組織關心客戶所想、所需。關注重要控制點,重用以往的經驗,高效率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成了此時管理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此時經營者應該關心的是客戶的利益能否通過健全的體系加以保證。而要完成以上目的,不能只基於個人能力來經營,而是必須依靠整體的力量來管理。因此此時必須通過建立管理體系以及與之相匹配的流程、指標系統,使得協作方被約束在管理者建立的體系之中,以求達到預期的目標。

企業價值階段

第四層級為企業價值階段,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希望不依賴於某些用戶,某種產品或者服務,而是將獲得利益的能力賦予獲得利益環節上的每個成員,讓每個企業的成員都具有為企業獲得利益的能力,而每個成員的行動都自覺地符合企業的利益,只有這樣的企業才具有活力、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靈活性,才能迅速應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此時企業注重的焦點是企業成員的協作與共同成長、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形象與口碑,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與成員快速成長的學習積累機制才是經營者關注的重點。樹立怎樣的文化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同,從而提高知名度和口碑;樹立怎樣的文化才能使得合作夥伴認同,從而互補共贏;樹立怎樣的文化才能使員工工作積極性極大地提高,從而促使他們快速地成長,成為此階段管理的重點和著眼點。應該講所有以上這一切都是品牌與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但是文化又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體現在企業成員的一舉一動之中,反映在他們的日常工作與實踐中。因此怎樣提升企業各個層次員工的素質、素養;怎樣確立明確的企業使命與遠景,怎樣讓企業的各相關成員都緊密地凝聚在一起,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問題。另外,企業文化不但反映在員工身上,同時也反映在企業的業務流程上,好的企業應該具有圍繞著企業贏利模式的高效流程,蘊含核心競爭力的明確的流程。企業流程反映了企業的做事風格與文化,所以不斷整合和最佳化流程也是塑造企業文化的重要一環。

社會責任階段

第五層級為社會責任階段,企業最終代表著社會的利益,此時的企業已經是社會的企業。企業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社會運作的需要而存在。經濟利益已經不是企業的根本利益,而怎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變成了企業的立足之本、利益之所在。企業注重的利益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企業到此階段,其實已經不是某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企業了,企業是社會的企業,是社會運行的一部分,是真正融入環境的“天人合一”。企業更關心社會對企業的評價,社會的美譽才是企業追求的目標。為了提高企業的美譽度,企業應該有自己明確的符合社會發展的使命與信仰,並且不但要將此信仰灌輸給企業的每個員工,而且應該向社會公開,成為社會監督企業發展的依據。在這個層面的企業只有不斷地獲得社會的認同,才能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企業,它的存在價值才能得到體現。有一點要補充,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定是通過向社會提供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的方式來實現,如果拋棄了這個形式,那么也就偏離了企業的定義,此組織就不是企業了,而可能是其他的組織了。
前面提到,管理就是搭構可持續進化的結構,所謂企業進化,即不斷地推動企業層面的躍升,讓企業從盈利生存階段到持續發展階段、到企業價值階段、直至社會責任階段的過程。層面的上升、系統的壯大是不斷構建秩序的過程。企業的壯大也不例外,就是不斷構建健康向上的秩序。

總結

企業是一個有機存在的組織(摘自《給企業以生命》結束語),它通過有機地整合構成企業的各組成要素,將有限的資源轉換成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它應得的增值價值,從而維持其組織的存在。按照現代生物學及系統論的觀點,生命被定義為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而不斷增加其內部有序性的一種開放系統。那么就會發現,企業這個組織完全符合生命系統的所有特性,企業就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生命體——進化型組織。
以生命體來看待企業,則比任何將贏利作為第一要義的企業家站得更遠,看得更遠。贏利雖然很重要,但這只是手段,並不是企業存在的全部要義。正如獲得食物對人類來講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人類存在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食物。當人們以適應社會和自然的視野去觀察、去思考、去行動、去提升自己,去組織自己的企業的話,那么我們的價值、企業的價值就會得到升華,從而更上一層台階。
進化就是要建立更高層次的秩序。企業要發展就是要不斷建立更高層次的秩序,使企業的生命形式得到發展。這時的企業就會不斷提升價值,它所擁有的資源和力量就會被釋放出來,形成企業的動力,推動企業再獲取資源的能力的成長。
因此,給企業以生命,使其成為進化型組織,是企業發展和壯大的根本所在。它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必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才能真正使企業具備自組織、自適應的能力。
而這,也是每一位企業管理者最大的使命。

結束語

任何系統都是分層次的,生命系統更會在目標的驅動下,通過不斷地自組織和自適應來不斷地完善自己,從而將自身進化到更上一個層面,企業作為生命體也同樣具有這樣的特性。由於締造企業的企業家與經營者是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他們如果認識到系統進化的一般規律,並以此來有意識地構建企業的話,則一定能構建出更加便於進化的組織,使得企業更加順利地成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經營者是企業這個特殊生命體的偉大孕育著和撫育者。
當然作為孕育者與撫育者不但是偉大的,更要肩負責任。企業家和管理者要認識到企業歸根到底不僅僅是企業家的企業、更是客戶的企業、相關利益方的企業、社會的企業。企業家和管理者要想讓企業長久地生存,最終一定是要讓社會認同你的企業。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和管理者將付出艱巨的努力,唯有他們對企業的悉心關愛、正確引導,才是企業保持活力與擁有生命力的必要保證。
本頁面的文字允許在CC-BY-SA 3.0協定和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下修改和再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