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筆空心字

"連筆空心字"也稱之為"雙鉤書法"是從空心字演變而來的.從《書法鉤沉》一書中看到了有關空心字的介紹,空心字是由唐朝時興起的,由於當時沒有印刷技術,而書法愛好者想把名家的墨寶保存下來,有人則想出用線條勾出其字的輪廓的辦法,以保持與原作一樣的效果。於是產生了空心字。

雙鉤書法的起源和簡介

所謂“雙鉤書法”,是指以筆單線直接寫出某種書體的空心字。此法源於唐代,當時,由於沒有印刷技術,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作品得以流傳,就按作品的原樣,勾勒出空心字,然後再填上黑墨,以使觀者得到近似真跡的作品。後來這種摹寫方式成為了人們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並發展成為我國璀璨的書法藝術寶“雙鉤”乃書法術語也。法書摹勒上石,沿其筆畫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之為“雙鉤”。
南宋姜夔在《續書譜》中稱:“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內,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體”。宋代大詩人陸放翁曾有“妙墨雙鉤帖”之佳句稱頌“雙鉤”之神韻。

庫中一個獨特的品種

據史料記載:“宋代蒲元,嘗以雙鉤字寫河上公注《道德經》,筆法精細,若遊絲縈繞,孤煙裊風,連綿不斷,或一筆而為數字,分布勻穩,風味有餘。”足見對“雙鉤”書法藝術魅力的褒獎之高。
從歷代傳承有序的法帖寶墨中來窺視,多為原始真跡。然從“兩晉”所遺存的翰苑寶墨來定斷,不少名跡多為唐宋“鉤摹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雙鉤”。
唐太宗得《蘭亭》真跡實屬不易。宋趙構《翰墨志》曰:“智永禪師,逸少七代孫,克嗣家法,居永欣寺閣三十年,臨逸少《真草千文》。擇八百本,散在浙京。後並《禊帖》傳弟子辨才,唐太宗三召,恩賜甚厚,求《禊帖》終不與”。太宗後命大臣馮承素等人鉤摹寶帖數本,分賜親貴近臣。馮?nbsp; 獨紀け盡罰 褪橇鞔 謔賴囊徊拷 圃 鞣綹竦湫偷摹八 場鄙衲”
古今書家,在寫好“雙鉤”字型後一般多填上墨,以求神似。而直接採用“雙鉤”法創作書法的形式還為數不多。
這是一種不同於傳統書法的“邊緣”書法藝術,是現代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產物。藝術的科學性就是藝術的自然性。比如葉根友創作的連筆空心字300米長卷《三十六計》,就是用這樣的"連筆空心字"來完成的.比如葉根友創作的連筆空心字300米長卷《三十六計》,就是用這樣的"連筆空心字"來完成的.
華夏文字 蒼蒼茫茫 燦若星河; 中國書法冊冊卷卷,浩如煙海;
五千年縱橫的中國歷史,蘊藏著華美的錦繡篇章,連筆雙鉤書法的發展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必然產物,她將帶給您對書法藝術的另外一種審美文化!

連筆空心字吉尼斯保持者

2002年10月1日,葉根友參加了挑戰吉尼斯紀錄,連續書寫了17小時13分鐘在一張80厘米寬100多米長的紙上,寫下了7659個“連筆空心字”,創下了“連筆空心字”的金氏世界紀錄。
2005年以連筆空心字的方式完成一幅長達132餘米,20萬字的我國古典名著《三十六計》並在全國各大城市作了巡迴展覽。葉根友先生為保持中國連筆空心字的精粹,有著巨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