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街道

通江街道

通江街道地處無錫市北大門,古運河穿境而過,是錫城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業繁華中心,於2004年2月由原崇安區工運路街道與周山浜街道撤併而成。東沿石人橋、錫滬路一號橋、湯家橋、通江立交橋和興源路“四橋一路”,西至慶豐橋、北新橋、通江橋和解放北路“三橋一路”,南起人民東路,北以錫北橋、北新橋“二橋”為界,東南與崇安區廣瑞街道隔河相望,西北與北塘區接壤。通江街道因通江大道貫穿南北而得名。

基本信息

街道概況

通江街道通江街道社區街道
通江街道位於無錫城區中部。以解放東路、人民東路、通惠東路、錫北橋為界,分別與崇安寺、廣瑞路街道、北塘區北大街街道相鄰。四至:東北與廣瑞路街道相連,南至人民東路與南長區南禪寺街道毗鄰,西南至解放北路與崇安寺街道接壤,西北瀕臨北新河與北塘區北大街街道交界。總面積1.74平方千米。管理陳白頭巷、老戲館弄、長慶路、錫滬路、大同路、周山浜等6個社區。辦事處駐興源中路75號,在崇安區政府東北1千米處。

轄區面積1.7平方公里,街道下轄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陳白頭巷社居委、老戲館弄社居委、大同路社居委、錫滬路社居委、周山浜社居委和長慶路社居委)。街道黨工委下設6個黨總支、2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435個。轄區內駐有上海鐵路局無錫站、無錫鹽務公司、無錫市傳染病醫院、無錫市軍供站、中百集團、慶豐集團、太極實業有限公司、國際飯店、長慶大廈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

火車站、汽車站、公交客運中心等重要交通設施,站前商貿區、保利廣場等大型休閒娛樂購物場皆在境內。火車站地區還將建設集國鐵、捷運、城鐵、公交和長途客運“五位一體”的無錫市首個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樞紐,構建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交通優勢日益凸現。

歷史沿革

周山浜街道,以境內地片周山浜為名。始設於1955年,隸屬工運區。
1958年10月改為星火人民公社。
1959年夏工運區撤銷改屬崇安區(另一說:1958年6月隸屬崇安區)。
1960年改名崇安人民公社周山浜分社。
1962年恢復周山浜街道。
1968年4月成立勤儉街道革命委員會。
1978年恢復周山浜街道。
工運橋街道,以古運河上工運橋為名。始設於1955年6月,初名為通運路街道,以過境道路為名。1958年改為工運人民公社。1962年恢復通運路街道。1968年改為工運橋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11月改稱工運橋街道。

2004年撤銷周山浜、工運橋街道,合併成立通江街道。以通江大道起於境內命名。

文化教育

修纂街道志
2007年06月01日,崇安區通江街道聘請地區老領導、老專家、老前輩及社區信息員,就通江地區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進程進行了座談、研討,全面啟動《街道志》的修纂工作。新成立的通江街道統轄錫城站前、站北繁華商貿地段。商賈雲集、資源豐富,其經濟、政治、文化歷史極具挖掘傳承價值。為整理、保存、繼承、利用通江地區的資源遺產,通江街道以經世致用為出發點,發動社會力量,廣徵博採,啟動新一輪史志編纂修改工作。聘請了8名老同志任顧問,19名社區幹部及駐區單位同志任信息員,組織專門的編修寫作班子,編纂1955年至2005年的《通江街道志》。

青少年之家
無錫市崇安區通江街道在錫滬路社區成立了首個“青少年之家”,由街道社區教育輔導員和10餘名退休教師組成的退休教師志願者隊伍。“青少年之家”旨在服務社區,服務青少年,最大程度滿足學生和家長的要求,是對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的一種有益補充,組織開展學科講座、技能介紹、電腦培訓、課本問題解答(語文、數學、英語)等多種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的活動;開展故事朗誦輔導、音樂欣賞、桌球指導、棋類指導等促進智力與體質發展的文體性活動;組織參加社會調查、辯論會等拓展知識面、培養公民意識的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等。“青少年之家”是社區青少年校外學習交流娛樂的陣地,是學生自己的學習之“家”。

社區城市管理工作站

2007年市城管局與崇安區政府在通江街道為錫城首個“社區城市管理工作站”陳白頭巷社區工作站揭牌,這標誌著無錫城市管理“四級網路”開始全面鋪開。社區工作站將作為城市管理的最基層網路單位,承擔大量的城市管理基礎工作,職能有街巷裡弄的容貌管理;居民區的容貌管理;綜合環境衛生的管理三大類共20項。涉及城市管理的事項工作站都有管理許可權,如社區的違法建設、社區的保潔情況、社區的硬體設施受損等。同時,工作站可以及時監督、制止和舉報社區內發生的涉及城市管理的違法違章行為,動員居民和轄區單位參與城市管理,提高居民文明素質。

經濟建設

通江街道經濟建設主要以樓宇為抓手,努力構築民營經濟發展平台,2006年主要措施有“三個一批”:一是提升一批。在2005年的基礎上,繼續壯大長慶大廈興盛大廈金和大廈的規模,提升樓宇企業的專業程度;二是引導一批。努力引導保利廣場、東方時代等樓宇成為有輻射力的商貿樓宇群;三是引進一批。依託區科技創業中心,鼓勵、引進一批科技型現代服務業型企業入駐。圍繞發展思路,對轄區16家樓宇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摸底調查,內容包括樓宇入駐企業的經營、空置、發展意向等情況,輸入電腦進行分析,並印製《企業服務需求手冊》發放到企業負責人手中,全面推動樓宇民營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