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古井

通明古井

古蹟大井興義上境建路改造民國己巳福州下藤路的通明井開鑿於五代年間(907-960),當年在今下渡十境祠開鑿7口井,稱為七通井,又名七星井。 通明古井井圈為較少見的長方形,由石板製成,半個燕尾槽的結構相接。 井身圓形,直徑1.65米,井深5.78米,水深2.7米。


古蹟大井
興義上境
建路改造
民國己巳
福州下藤路的通明井開鑿於五代年間(907-960),當年在今下渡十境祠開鑿7口井,稱為七通井,又名七星井。現僅存通明古井(在今下藤路252號門前)和周厝古井(在今下渡周厝巷)兩眼,1988年,公布為倉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通明古井井圈為較少見的長方形,由石板製成,半個燕尾槽的結構相接。井圈高0.64米、長1米、寬0.5米, 井圈東側陰刻楷書“古蹟大井”4個字,西側陰刻楷書“興義上境”4個字,南側陰刻楷書“建路改造”4個字(1929年),北側陰刻楷書“民國己巳”4個字。井台原為圓形,現已改為現代的花崗岩。井身圓形,直徑1.65米,井深5.78米,水深2.7米。幾年前,倉山區在舊城改造中將下藤路建成為步行街時為古井讓路,此井現位於下藤路一小區大門口與下藤路的交叉路口,形成一個小的環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