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光散

通光散

通光散,中藥名。為蘿藦科牛奶菜屬植物通關藤(Roxb.)Wight et Arn.的莖、根或葉。植物通關藤,分布於我國貴州、雲南的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通乳,抗癌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肺熱咳喘,濕熱黃疸,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瘡癤,癌腫。

基本信息

別名

奶漿藤、通關散(《滇南本草》),野泡通(《貴州藥用植物目錄》),烏骨藤、黃木香、下奶藤(《雲南中草藥選》),大苦藤、地甘草(《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扁藤、癩藤子、白暗消(《紅河中草藥》),龍爪菜(《貴州中草藥名錄》)。

入藥部位

植物通關藤的莖、根或葉。

性味

味苦,性微寒。

歸經

入肺、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止咳平喘,通乳,抗癌。

主治

咽喉腫痛,肺熱咳喘,濕熱黃疸,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瘡癤,癌腫。

相關配伍

1、治喉痛,牙痛,奶漿藤三錢,板藍根三錢。水煎服。(《滇南本草》)

2、治口腔炎,咳嗽,支氣管炎,哮喘,扁藤根、莖500g。加水1500ml,煎至500ml。每次15ml,白糖或蜂蜜為引,內服。(《雲南中草藥》)

3、治慢性氣管炎,通光散、朴樹各等量,共研細末。每服6g,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

外用:適量,鮮葉搗敷。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平喘作用。

炮製

採集加工:9~12月采莖,颳去栓皮,曬乾,全年可采根、葉,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莖扁圓柱形,稍扭曲,直徑2~5㎝,表面灰褐色,粗糙,栓皮鬆軟,呈龜裂狀,往往部分脫落,節膨大,節間兩側各有一條扭曲的縱溝;幼莖表面有疣狀突起或淺裂紋,節處有葉柄及小枝殘痕。質硬而韌,難折斷,折斷面不平整,顯纖維性。皮部淺灰色。木部淺黃色,導管眾多,呈小孔狀。髓部常呈空洞狀。氣微,味苦、甜。本品藤莖以條粗、味苦回甜者為佳。

形態特性

植物通關藤,別名通光散,為堅韌木質藤本,長達6米。全株具乳汁;莖下部圓柱形,上部扁圓筒形,綠色;枝密被黃色柔毛。葉對生;葉柄長6厘米;葉片心形或寬卵形,長8~18厘米,寬5~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兩面均被茸毛。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長5~15厘米;花萼5裂,裂片長圓形,內面基部有腺體;花冠黃紫色,裂片5,向右覆蓋,外面被疏柔毛,內面中部以下具5行縱列柔毛;副花冠裂片5,短於花葯,基部有距;花粉塊每室1個,長圓形,直立,著粉腺三角形;柱頭圓錐狀。蓇葖果長披針形,長達8厘米,外果皮密被柔毛。種子先端具白色絹質種毛。花期6月,果期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疏林中。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通乳,利尿,祛痰,清火。”

2、《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止咳平喘,散結止痛。主治胃腸炎,胃痛,黃疸型肝炎,小兒疳積,口腔炎,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瘡癤。”

3、《全國中草藥彙編》:“抗癌。主治癌腫。”

開竅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