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歐陽繡衣四首

《送歐陽繡衣四首》是由明代詩人保勣所作的詩歌。

作品原文

送歐陽繡衣四首
【其一】
衣塵汗透拂青泥⑵,行役勞勞東復西。
雁度關山書未達,雲隨征旆馬頻嘶⑶。
沙痕雨後留新轍,驛壁苔生沒舊題。
此去朝端行政術⑷,事功望與古人齊⑸。
【其二】
見說星軺馳北地⑹,瓊琚風韻自珊珊⑺。
虹收瘴雨千山霽⑻,霜拂旌旗萬馬寒。
紫塞未應留去轍⑼,黃河有望定狂瀾。
邊氓憔悴行相泣,封事須勞及治安⑽。
【其三】
丹心激烈火初然⑾,一擔綱常已在肩⑿。
柱下儀刑貞百度⒀,淮南風采按三邊⒁。
方當擾攘收群策,肯向驅馳取自便。
一路清霜秋意晚,行行雲氣上衣鮮。
【其四】
元精直氣愜神明⒂,秋月寒潭恁地清。
鐵面初臨三路重⒃,豸冠一正百僚驚⒄。
心懸民隱知何限,夢繞天閽更幾重⒅。
天與忠良佐天子,人心思見太階平⒆。

作品注釋

⑴這首詩選自《弘治寧夏新志》。歐陽繡衣,不詳,似是歐陽雲。《弘治寧夏新志》收錄歐陽雲詩《奉和曲都憲》。曲都憲,名曲銳,正德三年(1508年)巡撫寧夏。歐陽雲,廬陵人,時任監察御史。繡衣,官名。漢武帝天漢年間,民間起事者眾,地方官員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繡衣,持斧仗節,興兵鎮壓,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誅。後因稱此等特派官員為“繡衣直指”。繡衣,表示地位尊貴;直指,謂處事無私。後亦稱“繡衣使者”。繡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稱“繡衣御史”。
⑵青泥:古時用以封緘文書﹑器皿的青色粘土。
⑶征旆:亦作“征斾”。古代官吏遠行所持的旗幟。
⑷朝端: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書省的長官。
⑸事功:功績;功業;功勞。
⑹星軺:古代稱皇帝的使者為“星使”,因稱使者所乘的車為“星軺”。亦借指使者。
⑺瓊琚:本指精美的玉佩,此比喻美好的詩文。風韻:本指優美的姿態神情(多用於女子),此指詩文的風格、情趣。
⑻瘴雨:指南方含有瘴氣的雨。也泛指十分荒涼的地方。
⑼紫塞:長城。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泛指北方的邊塞。
⑽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緘,故稱。
⑾然:“燃”的本字。燃燒。
⑿綱常:即三綱五常的簡稱。封建時代以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為三綱,仁、義、禮、智、信為五常。
⒀柱下:即柱下史。相傳老子曾為周柱下史,後以“柱下”為老子或老子《道德經》的代稱。周、秦置柱下史,後因以為御史的代稱。儀刑:猶言法式、楷模。百度:猶言百事。也指各種制度。
⒁淮南:此似是以地域名借指歐陽繡衣。淮南,也是樂曲名。
⒂元精:天地的精氣。也指人體的精氣。愜:滿足,暢快。也可解釋為恰當,合乎。
⒃鐵面:比喻剛直、不徇私情。
⒄豸冠:即獬豸冠,也稱法冠,秦漢前執法官常用。借指糾察﹑執法的官員。
⒅天閽:天宮之門。也指帝王宮殿的門。
⒆太階:即泰階,古星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各二星﹐相比而斜上﹐如階級然,故名。《文選·揚雄〈長楊賦〉》:“是以玉衡正而太階平也。”晉張載註:“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上星為天子,下星為女主;中階上星為諸侯三公,下星為卿大夫;下階上星為元士,下星為庶人。三階平則陰陽和,風雨時,歲大登,民人息,天下平,是謂太平。”

作者簡介

保勣,明代寧夏衛(今銀川市)人。寧夏衛指揮,累官署都督僉事,征西將軍。正德六年(1511年)鎮守寧夏。《新志》曰:保勣“博通武略,雅尚儒文,歷任邊將,老成練達,用兵惟務持重,多立戰功,當道奇其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