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送別詩,也是一首邊塞詩。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對裴都護治衛邊境才能的信心及美好的祝願。

作品原文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
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
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
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單于:指單于都護府,唐代六大都護府之一。轄治磧南突厥部落諸府州,大約相當於今河套以北地區,治所在雲中。裴都護:事跡不詳。都護:官名,都護府設有大都護、副都護,管轄境內的邊防、行政及各族事務。
⑵征:即行,遠行。
⑶城秋:一作“秋城”。
⑷單于:這裡指少數民族首領。
⑸臨邊:一作“回邊”。
⑹驛:即驛道,此指邊防要道。
⑺煙火:即烽火。
⑻胡沙:指少數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區。乏:一作“泛”。井泉:一作“水泉”。
⑼獻捷:指戰勝後所獲得的俘虜和戰利品。經年:即一年,長年。

作品譯文

你騎著征馬,翩翩而去;秋天城中,明月正圓。
匈奴單于你切莫靠近我漢家邊塞,如今我都護將軍正欲蒞臨邊關。
漢家驛道中,烽火接連燃起,胡地沙多,井泉難尋。
功成之後要獻戰利品,你此番北去,用不了一年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作品鑑賞

崔顥的這首《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是一首送別詩,也是一首邊塞詩。
此詩開頭“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兩句寫詩人送人遠去,而明月正圓,暗寓友人遠去後心中無限惆悵。征馬,點明裴都護遠赴邊庭。翩翩,贊其風度。城秋,點明送別地點和時節。
頷聯“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寫裴都護遠赴單于都護府鎮守邊關。這裡“單于”既是實指敵人首領,又暗點裴都護所往之地,語義雙關。這兩句以虛擬的告誡敵人的口吻措辭,告誡敵酋不要輕舉妄動,擾犯邊關,襯寫裴都護強大的聲威,諧謔而又豪壯。
頸聯“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邊防要道上烽煙四起,表明此時邊關形勢急迫,又暗寓了裴都護到任後,邊關防備嚴密。胡地黃沙漫天,大漠瀚海,缺乏水泉,自然條件惡劣。“胡沙”一句,既是實寫邊地之景,又暗寓了都護鎮守邊關的艱辛。
結尾“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兩句寫裴都護此去鎮守邊關,不必經年就能成功獻捷,呼應前面“單于莫近塞”,這既是誇讚和祝願,也是勉勵。
這首送別之作,語言樸實,格調剛健高昂,挾幽并慷慨之氣,風骨凜然,正如徐獻忠所言:“(崔)顥詩氣格齊俊,聲調倩美,其說塞垣景象,可與明遠(鮑照)抗庭。”

作者簡介

崔顥
(704?—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登進士第。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入朝為太僕寺丞,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艷輕薄;後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詩詞格律

這首五言律詩的用韻方式是首句入韻仄起式,其韻腳是:翩圓邊泉年,押下平一先韻(平水韻)。
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
⊙●●○△,○○●●△。
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
○○⊙●●,○●●○△。
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
●●○○●,○○●●△。
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
(註:○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