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眩

基本信息

mí xuàn ㄇㄧˊ ㄒㄨㄢˋ
迷眩

釋義

(1).迷失本性。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猿妖》:“ 嘉隆 間,一部郎之妻,偶出南門 梅廟 燒香,為物所祟,每至輒迷眩,百計遣之不去。”
(2).指迷惑。 魯迅 《華蓋集續編·關於<三藏取經記>等》:“然而在考辨的文字中雜入一點滑稽輕薄的論調,每容易迷眩一般讀者,使之失去冷靜,墜入彀中。”
(3).目眩神迷。形容所見令人驚異傾倒。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初集·明武宗遺事》:“帝微行過之,見其丰神綽約,國色無雙,不禁迷眩。” 王西彥 《神的失落》二:“最初,他簡直迷眩了,一如小孩子的迷眩於天上多彩的霓虹。”
(4).(眼睛)昏花。 葉聖陶 《金耳環》:“他定一定眼睛,自覺很有把握,並不迷眩了,才向前仔細地看。” 王西彥 《尋常事》:“裡面那人就啪脫一聲扭亮電燈,倏地放射出來強烈的光線,使得 洪發佬 的眼睛迷眩了一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