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打假

農資打假

2004年,針對農資價格大幅上漲,假劣農資充斥市場的狀況,國家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農資打假護農專項治理行動,嚴厲打擊非法制售假劣農資的違法犯罪活動。2016年2月29日,農業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供銷合作總社八部門聯合啟動“2016年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專項行動將對近年來暴露問題較多、民眾投訴舉報較多的熱點地區、重點領域,要集中優勢力量,開展專項整治。針對城鄉結合部、農資游商游販、網際網路領域、果菜茶中草藥主產區等進行重點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假劣農資行為。同時,農資打假工作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狠抓大要案件查處,加快法治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創新監管手段,全面提升各級農業部門農資打假能力水平,為促進農業現代化營造更有利的農資市場環境。

基本信息

背景

我國從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聯以後,在1988年正式提出以紀念315為主題,在這之前86、87年3月15日都曾舉行過,但那時候沒有明確提出來紀念。直到近年,消費者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才讓這個節日在中國真正的浮出水面。

對於假冒農資,我國長期以來一直給予嚴厲痛擊。3.15就是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消費者利益的日子。但是,3.15打假只能說是打假的一個縮影,在農資打假方面國家有很多相應政策,而最有影響的就是2004年初,國家工商總局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執法工作正式命名為“紅盾護農”行動。

過程

領導重視

國家領導人對農資打假問題更是堅定不移。2004年4月1日,中央電視台曝光了湖南省衡陽市生產經營劣質化肥問題,第二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此事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國家質檢總局直接查處並公布結果,提出整改要求,對全國化肥市場立即部署一次普遍檢查。

戰果

據不完全統計,在2004年“紅盾護農”行動中,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整頓各類農資市場達3.82萬家;查處各類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商品違法案件31389件,案值4.4億元,其中種子案件4953件、案值5334.51萬,化肥案件14922件、案值25353.80萬元,農藥案件7022件、案值8689.22萬元。通過開展“紅盾護農”行動,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近2.56億元。

後續行動

農資打假農資打假
為打擊假冒農藥、化肥等農資,使農資市場秩序得到根本好轉,2005年,農業部決定繼續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行動包括:

(一)召開2005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動員暨毒鼠強專項整治工作表彰電視電話會議。(二)組織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三)組織開展農資質量抽檢活動。(四)啟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試點。(五)組織開展農資知識競賽活動。(六)組織開展秋季農資打假聯合督查。

2005年“紅盾護農”行動的重點,是吊銷一批嚴重違法經營者的執照,淨化農資市場主體;扶持一批規範經營、誠信守法的龍頭農資經銷企業做大做強,使農資市場秩序初步達到規範。

“十二五”期間,各地各部門累計立案查處假劣農資案件32.5萬個,檢查企業629.7萬個次,市場131.9萬個次,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30.5億元,農資市場不斷淨化,農資質量狀況呈現趨穩向好的態勢。

2019年3月8日上午,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等七部門聯合啟動全國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將圍繞種子、農藥、肥料等重點品種,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違法行為,對種子質量不合格、農藥隱性添加等突出問題,開展質量監督檢查。同時還將深入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保障放心農資供應,為春耕生產和推進質量興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