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始建於1991年,1995年10月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18年不懈的努力與發展,實驗室現已成為我國農業害蟲害鼠成災機理及其綜合治理研究的中心,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和重要的戰略諮詢機構。在國內乃至國際害蟲害鼠成災機理綜合治理研究方面都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依託單位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簡介

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始建於1991年,1995年10月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18年不懈的努力與發展,實驗室現已成為我國農業害蟲害鼠成災機理及其綜合治理研究的中心,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和重要的戰略諮詢機構。在國內乃至國際害蟲害鼠成災機理綜合治理研究方面都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實驗室學科特點鮮明,研究方向凝練,綜合創新能力突出,人才結構合理,已經在國內外高水平研究機構中占有穩固的一席之地。

創新團隊

創新團隊精幹高效:科研隊伍年齡和學位結構合理,現有職工65人,其中研究員16人、副研究員21人,45歲以下的人員占73.8%,獲博士以上學位的人員占73.8%。1995-2010年期間,已有院士1人,7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3人為國家獎獲得者,3人為省部級科技顧問,4人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引進人才,3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青年科學家獎,3人獲院級優秀青年科學家獎,5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35人(次)在國際組織任職和擔任國際期刊的編委。

學科特色

學科凝練、特點鮮明:以解決我國重大害蟲害鼠成災與控制的關鍵科學問題為目標,整合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生理學、行為學和生態學等學科,發揮巨觀與微觀生物學相結合的優勢與特色,揭示害蟲害鼠分子進化、環境適應、化學通訊機制與暴發成災規律;研發無公害、綠色、低碳控制技術,提出全球變化環境下害蟲害鼠的生態管理對策,全面提升我國害蟲害鼠研究的國際競爭力和自主創新力,使我室成為國際一流的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機構。

研究單元

研究單元緊湊合理:實驗室緊緊圍繞分子生態與生態基因組學、環境脅迫與適應、化學通訊與動植物關係、害蟲害鼠全球變化生態學和害蟲害鼠控制的新技術和新方法5個方向開展研究工作。現設15個研究組,分別為生態基因組學及適應性研究組、分子生態學和進化研究組、昆蟲發育與生殖基因調控研究組、動物生理生態學研究組、動物天然免疫研究組、細胞運動與肌肉收縮研究組、昆蟲行為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研究組、森林害蟲化學生態研究組、動物行為和化學通訊研究組、農業動物生態研究組、種群生態與全球變化研究組、外來物種鑑定與控制研究組、分子毒理學研究組、昆蟲病毒學研究組、昆蟲毒理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組。

科研成果

創新科研能力突出:2006-2010年期間,各類各級科研課題234項,實到科研經費14881.94萬元;其中包括“973”項目2項、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1項,重點基金11項。有1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PNAS,AnnualReviewofentomology,NewPhytologist,MolecularEcology,GenomeBiology等SCI源刊物上論文361篇,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2項、新藥證書8項;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採納的建議書18份。

支撐條件

硬體水平過硬:實驗室目前擁有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擁有30萬元以上的新型大型儀器設備達到18台(套),並建成了6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技術平台:化學分析技術平台、電生理學技術平台、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技術平台、行為學技術平台、細胞生物學技術平台以及動物營養分析平台。

合作交流

廣開合作、良性競爭:實驗室本著“開放、聯合、競爭”的原則,廣泛吸取同行經驗,努力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目前與美國、澳大利亞、歐盟、中國林科院等多個國內外同行機構開展交流合作。

研究生教育

以研究生教育為重:實驗室在崗研究生導師19位,其中博士生導師15位、碩士生導師4位,在學研究生和博士後共12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人,碩士研究生52人,博士後15人。實驗室不定期面向研究生展開學術交流、專場報告、儀器培訓等多項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