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經營風險防範機制研究

農業產業化經營風險防範機制研究

《農業產業化經營風險防範機制研究》是 2011年6月1日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衡霞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是研究視角創新。該書將生豬產業化經營風險防範問題放在現代農業和現代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背景框架下,以生豬產業化經營風險防範機制為主體,將其作為農業產業化風險防範制度研究的指向標,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其他學科,在多維空間上為不同類型的農業產業化風險防範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分析平台;同時,建立了“六方合作機制”的分析框架,並運用此分析框架對生豬產業化經營風險防範制度的創新、運行、演變進行了研究。

二是研究方法創新。作者通過對雁江區、簡陽市、安岳縣、樂至縣、雅安市、內江市、遂寧市等縣市的實地調研和385份調查問卷,分析和評價了“六方合作機制”的形成、運行與對風險的防範效果以及變革的趨勢等,使理論研究與現實緊密結合,突破了目前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風險研究上以細節性和描述性為主的定性分析方法。

三是作者有很多精彩見解。例如,作者分析了合作六方的風險偏好、風險態度的轉變,以及公共選擇理論視野中的政府理性與行動邏輯,指出:共同風險防範意識形態是參與各方對風險的性質、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風險結果的一種認識,只有共同意識形態的形成,才有利於生豬產業化經營風險的防範和創新性制度安排的全面推廣;“六方合作機制”在制度層面實現了生豬產業化經營的風險防範功能、規模經濟效應、制度擴散效應和正的外部性,在經濟層面表現為參與各方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和經濟收益的增加,以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低成本創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經濟主體平等競爭觀念的形成等。但“六方合作機制”也和其他制度一樣,隨著運行環境的改變,制度缺陷不可避免。

作者簡介

衡霞,女,四川綿陽人,生於1973年5月。201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就職於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研究方向:公共危機管理,農村風險管理。

圖書目錄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相關文獻綜述

1.2.1 國外研究文獻綜述

1.2.2 國內研究文獻綜述

1.2.3 對國內外研究的總體評價

1.3 研究假設

1.3.1 經濟人假設

1.3.2有限理性假設

1.3.3 完全競爭市場假設

1.3.4 風險偏好的動態性假設

1.4 相關概念及研究對象的界定

1.4.1 風險

1.4.2 農業產業化經營

1.4.3 農業產業化經營風險

1.4.4 農業產業化經營風險防範機制

1.4.5 “六方合作+保險”機制

1.5 研究方法與內容結構安排

1.5.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5.2 技術路線圖

1.6 研究的創新與不足

1.6.1 可能的創新點

1.6.2 本書存在的不足

2 資陽市“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的形成

2.1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的背景分析

2.1.1 兩方合作機制的制度缺失

2.1.2 嚴重自然災害的發生

2.1.3 市場供求環境的波動

2.1 I4風險的圖層結構與傳遞性

2.2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的形成條件分析

2.2.1 傳統風險防範制度的低效率

2.2.2 風險防範制度需求增加

2.2.3 風險防範制度供給不足與逆向供給

2.2.4 制度創新的潛在收益大於創新成本

2.2.5 地方政府的“誘導”與“指導”行為推動

3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的演變分析

3.1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演變歷程

3.1.1 生豬產業化經營風險防範機制創新:以“協會”為平台

3.1.2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創新:以合作社為平台

3.1.3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的再創新:生豬產業一體化

3.2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製成功演變的路徑考察

3.2.1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的演變路徑

3.2.2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演變的路徑依賴

3.2.3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演變的制度保障

3.3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演變的均衡分析

3.3.1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需求分析

3.3.2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供給分析

……

4 資陽市“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的運行分析

5 “六方合作制”中參與各方的行為分析

6 “六方合作”風險防範機制的評價

7 結束語

附錄一:資陽市簡介

附錄二:壇罐鄉簡介

附錄三:壇罐鄉南堰村簡介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