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店村[山西侯馬市新田鄉下轄村]

辛店村[山西侯馬市新田鄉下轄村]

山西省侯馬市新田鄉辛店村位於侯馬市北郊,侯張路從村中穿過,緊鄰侯馬北站,南接呈王路,東連北環路,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共375戶,1524人,其中青壯年勞力800餘人,全村耕地面積80.5公頃,家庭年均收入6500餘元。

基本信息

辛店村位置

辛店村因“新田”而得名。辛店是新田的諧音詞。

辛店村歷史

辛店村[山西侯馬市新田鄉下轄村] 辛店村[山西侯馬市新田鄉下轄村]

據明嘉靖曲沃縣誌記載:辛店村屬曲沃縣牛村里,時稱辛店。

據清光緒六年(1880年)《續修曲沃縣誌》的疆域全圖顯示:有新田、西新田,圖上無辛店。圖中新田的位置介於侯馬鎮與西新田之間。西新田之西是西馬莊。從地圖上看,西新田即在今辛店村位置上。

同上曲沃縣誌的“里三十六” 中記載:曲沃縣褚牛里,村五:“新田、西馬莊、牛村、褚村、北平望”,沒有辛店。

同上曲沃縣誌的“戶口”中記載:新田村:“12戶,男16丁,幼4丁,女14口,小5口”。“戶口”中無西新田,也無辛店的記載。

民國十七年《新修曲沃縣誌》中圖示和記載,有辛店,而“新田”的名字已消失。

由以上三個年代的曲沃縣誌的記載對比,可認為今辛店即歷史上的新田。

《中國古今大名辭曲》載:新田,“春秋晉地在今山西曲沃縣西南。(左傳成公六年)晉遷於新田”。

《左傳 》記載,魯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今山西臨猗)之地…”。晉景公問韓獻子(韓厥)“休如?”韓對曰:“…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晉景公聽從了韓獻子的意見,於“夏四月丁丑,晉遷於新田”。

由此看來,在侯馬的歷史上,新田既是一村名,又是侯馬地域的泛稱,還是晉國自晉景公以來建都的地方。

唐朝永徽年間,曲沃邑令崔翳,賦詩《新田故址》:

霸國名都在,川原景物橫。

西瞻連故絳,東望極新城。

汾澮波流合,山河表里清。

首陽與霍太,孔道合逢迎。

關於曲沃、新田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還有一番爭論。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張坊由天鎮調任曲沃知縣,他在主持編修乾隆年代的《新修曲沃縣誌》過程中,對過去“曲沃乃古新田,聞喜乃古曲沃”之說提出質疑。他博覽史書,查閱資料,實地考察絳地山川形勢,寫出了《曲沃徽》、《新田徽》,論證了他“侯馬乃古新田,曲沃即古曲沃”之觀點。現在人們對張坊的“曲沃即古曲沃”之祥雖仡有爭議,但“侯馬乃古新田”的說法,則逐漸為世人所認可。其時,張坊對自己新觀點的提出,無不欣喜與自豪。為此詠作了七律詩《新田秋色》:

春秋左傳文章在,晉國新田天下推。

二百年間垂伯他,十三公盡主盟來。

總由漢疏訛聞喜,致使今人失絳台。

自我指名侯馬是,千年秋色似雲開。

民國十七年《新修曲沃縣誌》中記載,辛店村屬曲沃縣三區,稱辛店,時有51戶,男127丁,女111口,2000年辛店有364戶,1430口人,耕地面積103.1公頃,人均收入3000。

曲沃縣1970年政區圖中顯示:今天的辛店村屬曲沃縣時,稱西辛店村。

1971年8月,侯馬第三次建市。西辛店村又改稱 。

辛店村舊有觀音院,俗稱北大寺,現遺址(村北的方土台)尚存。

七十年代以來,辛店是侯馬有名的豆製品加工村。

辛店村人物

萬全:辛店村人,1919年,抗日戰爭時期參加犧盟會決死隊,歷任部隊團政委,太原市園林局副局長等職,離休後居於太原。

辛店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穩定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廣大村民大力發展豆製品加工業,養殖業和小型修理業等,使農村經濟大力發展,村民收入逐年得到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