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端午

躲端午

躲端午,舊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躲端午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此習俗宋代似已形成。

基本信息

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云:“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此外,端午節捉癩蛤蟆的風俗現在仍在河南農村流行。民間認為,癩蛤蟆有巨毒, 能夠清熱解毒,特別是端午節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質量最好。人們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擠出拌入麵粉搓成長條,晾乾備用,還把錠墨塞進癩蛤蟆嘴裡,將它掛在牆壁上,風乾後就成了中藥,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畫一圈,病情就會得到控制。正因為有此風俗,這天的癩蛤蟆特別難捉,人們說它們是“神蟲”。它們這天怕被人捉,紛紛躲藏起來,故而民間有“癩蛤蟆躲端午”的俗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