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飯族

蹭飯族

由於物價上漲過快,沒有“門檻”的高校食堂突然出現了很多社會人士的身影,被人笑稱為“蹭飯族”。

簡介

由於物價上漲過快,沒有“門檻”的高校食堂突然出現了很多社會人士的身影,被人笑稱為“蹭飯族”。

現象

高校午餐每月花費百來元

“普通飯店裡,一碗米粉至少要4元5角,學校食堂只要3元錢,能省不少。”張建軍說。
11

一般上班族的午餐多為10至20元的工作套餐,就算找同事搭夥,平攤下來也要十幾元,一個月僅午餐費就超過300元。“將近工資的1/6。”張建軍無奈地說,“去學校食堂,午餐費能減半。”
記者了解到,學校食堂的米飯是0.2元/兩,素菜1元/份,普通葷菜2元/份,雞鴨魚等葷菜2.5元/份,還有免費的湯。一頓飯下來,便宜的只要2元多,貴的也就六七元,一周的午餐費大概30多元。

居民全家齊上陣

蹭飯族主要是附近的上班族,尤其是留守學校的畢業生。另外,一些居民也來學校食堂湊熱鬧。
中午時分,高校食堂門前的路上來來往往地走著許多附近的居民,他們還互相告訴對方什麼菜好吃,什麼菜便宜,一副輕車熟路的樣子。
“我家現在經常整月不開火,天天去學校的食堂吃,安全衛生還實惠。”家住河西牌樓口的李毑說。
33

王女士說,“在這裡,一家三口,有葷有素也就十來元,太實惠了。”而且,去食堂吃飯,不用做家務,又少了買菜的麻煩,輕鬆多了。

學生不喜歡“蹭飯族”

外來“蹭飯族”多了,學生可不樂意了。不少同學認為,外來人員太多,食堂顯得特別擁擠,吃頓飯耗時太長。“有時飯菜還不夠,還有,人員混雜,安全也成了問題,我有次還在食堂被人偷了手機。”石紫鵑同學說。
“我倒覺得這種現象很正常,上班族也不容易。”食堂管理人員王先生說,每個學校都有貧困生,食堂不會輕易漲價。今年物價上漲這么厲害,僅湖大五食堂上半年就虧損五六萬元,下半年也只能保本。“關鍵是我們沒有辦法阻止外來人員到食堂吃飯。”王先生說。
現象分析及發展高校“蹭飯”,是物價上漲的產物。高校食堂具有補貼性質,是國家對高校學生的一種福利,“蹭飯”實際上將這種福利變成了社會的福利。高校食堂的飯菜因為政府給予了補貼而便宜,這就是公共經濟學中談到的搭便車現象,產生的是負外部性,不能達到帕累托配置有效供給水平。在高校食堂賣出的每一份飯菜中,都有“福利”在其中。本應該由在校大學生享有福利卻讓社會上的“蹭飯族”分享了這份福利,這顯然是不合理的。“蹭飯族”滋生的根源在於食堂“半社會化”,一端要追求經營利潤最大化,而另一端要擔負公共功能,向學生提供福利,由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顧此失彼。
由於大量社會人員進入高校就餐,給學校食堂帶來了一定壓力,因此不少高校採用了一些方法限制外來人員在校用餐,對未確認身份的外來人員收取一定的“搭夥費”,如學校內各培訓班、研修班等人員收取10%搭夥費;與學校有關的外單位工作人員按20%收取“搭夥費”,或辦理臨時飯卡,並對以前向外來人員發放的卡到期進行凍結。雖非本校學生不能辦理學生飯卡,但此現象還是不能得以有效解決,有些臨近畢業的學生因在外實習將校園卡短期出租給他人,或將閒置的飯卡高價出售,比起買臨時飯卡或搭夥費還是實惠不少。另有高校採取保留部分食堂對外開放,又無飯卡的只能在對外開放的餐廳或小食堂用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