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課族

蹭課族

蹭課族,是指外系和校外的學生、校外社會人士旁聽大學課程的這部分人。面對社會對複合型人才需求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拓展知識結構、增加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因此大學校園裡出現越來越多的“蹭課族”。老師和學生的態度寬容、校方的有心無力,如此一來,在高校“蹭課”幾乎陷入“民不舉官不究”的管理真空狀態,為“蹭課族”的繁生帶來了空氣和土壤。2009年12月11日浙江日訊:英文版的《聖經》、線形代數、微積分、電磁感應……說到這些辭彙,誰都不會和一個9歲小屁孩聯繫到一起。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小男生言言(應家長請求,隱去真名)居然在家自學完了全部中國小課程,從這學期開始,言言進入浙江大學的課堂旁聽,成為最小的蹭課族,聽的是線形代數、微積分,啃的是諾獎得主的論文。

簡介

蹭課族蹭課族

高校“蹭課族”的出現,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增加了溫度,宜倡不宜堵、宜放不宜管。但這種現象若疏於管理,容易引發安全穩定問題,帶來校園不和諧。

“蹭課族”的出現是人們“尊重知識、尊重能力”意識得到加強的表現,只要引導得法、管理得當,將“蹭課族”出現作為推動高校管理改革、管理創新、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開動腦筋,因勢利導,加強管理。

高校要為“蹭課族”正名,讓他們由偷摸的“蹭”轉向光明正大地學,既能用他們的求知熱情感染其他學生,樹立更濃郁的學風培養人才,又能增加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建設學習型社會貢獻力量。

影響

高校教學資源有限,即使在“資源共享”的理念下,還是要最大限度地滿足本校本專業本課程的學生使用,否則將引發新的不公。“蹭課族”往往因擠占教學資源,給學生上課帶來不便,或隱或顯地與學生發生一些衝突和不快。

本校“蹭課族”尚便於管理,校外“蹭課族”卻魚龍混雜,有的是外校學生,有的是社會人士,管理起來難度很大,這為高校課堂、校園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比如課堂秩序、安全穩定、教學儀器設備使用、學生心理影響等等。

校方態度

授課老師

態度較寬容,多數大學生也表示理解和認可。

校方

1、不允許校外學生和社會人士來蹭,但由於課程繁雜,管理起來十分不便,很多時候只能寄希望於老師和學生來“清場”。

2、校方對本校學生的“蹭課”較寬鬆,將準蹭許可權下放給授課教師

分析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落實機制,特別對新生事物的管理,更是在考驗教育管理者的智慧。顯而易見,高校“蹭課族”如一枚硬幣的兩面,引導和管理得好,就會成為有利於人才培養、有益於社會發展的好事;管理得不好,就可能被某些心術不正、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成為一顆“定時炸彈”,危害校園的安全穩定,如打架鬥毆、尋釁滋事、騷擾女生、破壞設施、干擾授課等。

建議

蹭課族蹭課族

學生

對於高校“蹭課族”,學校應堅持和完善“一分為二,內外有別”的制度。建立授課教師和學生的聯合責任制,外系的校內學生想“蹭課”,事先要申請,徵得授課教師和學生代表的同意後方可;健全責任機制,主要依靠學生和授課教師清理未經允許的“蹭課族”,出現漏查、漏清,學校要追究授課教師的責任。對校外學生的“蹭課”並非是不可逾越的“雷池”,有條件的高校可適當開放,通過校際間的官方聯繫及合作,制定有關管理制度,有組織、有秩序地開展,實現校際間課程的互選互學,有利於大學生的培養和成長。

社會人士

對於慕名“蹭課”的社會人士,學校要本著“堅壁清壘”的態度“閉門謝客”。根據情況,高校可利用人才高地、智力富集的優勢,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一些公益性的講座或學習班,在有組織、有紀律、有管理、有保障、有秩序的情況下,適當向社會人士開放,滿足一些“求學似渴”社會人士的求知願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