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院落深沉

踏莎行·院落深沉

踏莎行·院落深沉,這闋詞寫思婦懷人。通篇沒有一個字點破本題,而是完全是通過環境、氣氛,以及主人公的動作、情態顯現本意,算得上一首善達言外之意的極品。

踏莎行·院落深沉院落深沉,池塘寂靜。
鉤卷上梨花影。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
殘紅立褪慵看鏡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閒又是三春盡。

【作者】:

洪邁 【朝代】:南宋 【體裁】:

【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 ▲仄韻
院落深沉,池塘寂靜。
●●⊙○,○○●▲
簾鉤卷上梨花影。
○○⊙●○○▲
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
○●○○,●○⊙▲
殘紅立褪慵看鏡。
○○●●○⊙▲
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閒又是三春盡。
●○○●●○○,●⊙●●⊙○▲

【注釋】:

“雁”字連“箏”字說是指箏面上承弦的柱,參差斜列如雁行,稱“雁柱”。

【賞析】:

開頭兩句的“院落”、“池塘”乃是女主人的生活環境,而這環境的特點是“深沉”與“寂靜”,一上來就透露了境中人的孤單與寂寞。第三句寫到“簾鉤”這獨轉換使讀者加深了冷清空闊的感覺。一般人表達孤寂都用“簾幕低垂”等句。但洪邁卻別出心裁,煉出“簾鉤卷上梨花影”一句。試想:簾鉤卷上也只有“犁花影”前來作伴的生活,是多么的空虛和寂寞?
以上三句著力渲染環境。那么人在何處呢?她在彈箏:“寶箏拈得雁難尋”。她在出神地望著燒盡的篆香:“篆香消盡山空冷”。柱可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而這裡的女主人公卻是“寶箏拈得”而“雁難尋”,連音調也調試不準,有相思而無法於弦抗訴說,眼看著“篆香消盡”而懶得去添,以致帷冷屏寒,其難以入睡也可知矣。
女主人公這一整夜都是在淒涼中度過,那么以後的日子呢?又將“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呢?過片的“釵鳳”三句寫主人公容貌。“釵鳳斜攲”、“鬢蟬不整”、“慵看鏡”,形象地反映了受痛苦煎熬相思成災的樣人。“杜鵑啼月一聲聲”,表面上只寫環境,只是在進一步創造冷清的氣氛,因為“杜鵑啼血猿哀鳴”是自然界最悽厲的聲音么!實際上這裡還用催歸的杜鵑表現思婦對行人的期待。
前面已經說過,上半闋的結句是在暗示一夜將盡,到下半闋的結句則說“等閒又是三春盡”。讀者試想:詞中所著力描寫的一夜,已經令人俯首欲泣,那么一月,一年,數年的光陰將如何熬得下去呢?講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句中那個極平凡的“又”字用得是何等神奇!

【簡評】:

洪邁這闋《踏莎行》寫思婦懷人,通篇沒有一個字點破本題。作者的本意沒有直接表達出來,完全是通過環境、氣氛,以及主人公的動用、情態顯現出來的,因此算得上一首善達言外之意的極品。
洪邁的《踏莎行》特別注意引尋、啟發讀者參與到詞中意境來。我們剛一接觸到它,只能感知到一片空寂的環境和一個慵倦的主人;等到鑑賞進一步深入,我們才發現這是一個思婦對丈夫的深切懷念;如果你有興趣再追下去,那么還可以想到關於愛情、離別等更多的東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