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發球

跳發球

跳發球,排球運動發球的一種。因採用跳起後在空中發球而得名。威力非常大,由中國排球運動員徐真率先使用。

簡介

跳發球跳發球

跳發球,排球運動發球的一種。因採用跳起後在空中發球而得名。威力像炸彈的跳發球在現在的排球比賽中已十分普遍,尤其是男排比賽中,常常一個跳發球就能瞬間置對手於死地。

跳發球要求發球時充分伸展身體,提高擊球點,並利用起跳的衝力,使球的飛行速度更快,力量更大。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技術難度大,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

跳發球,現在又出現了跳發球技術的多樣化,平飄、輕飄、側鏇、下鏇、輕發落點等日漸盛行,助跑勾手大力跳發球,單腳起跳發球等新技術也已初見成效。

要點

王一梅王一梅跳發球

拋球位置和高度相對固定,起跳節奏固定,“包”球技術掌握良好。拋球拋得好,跳發球就可以說成功了50%。根據個人習慣可以採用雙手或單手拋球。雙手拋球穩定,但不利於起跳節奏;單手拋球相對不穩定,但與兩步助跑的上步節奏一致,容易調整。可根據個人情況選用。拋出的球的下落曲線儘量保證垂直於地面(所有很多專業隊員拋出的球是前鏇的,就是為了抵消拋球的前衝力),而不是一個向前沖的拋物線。如果隊員的彈跳好,且前沖扣球掌握得好,可以忽略此環節。

跳發的具體技術動作與主攻的扣球非常類似,都是展肩直臂揮大臂,腰身拉反弓狀,以腰力依次帶動肩、小臂和手腕,做出鞭甩動作擊球,球出手後呈強烈上鏇(俗稱包球)。

跳發球發不過網的可能性有這么幾個:身高或彈跳不夠。最可能的原因:包球技術掌握不好,對球的控制能力較弱。跳發球由於距離網遠,不能像主攻扣球那樣死命往下摳腕,如果沒有絕對高度甚至應該平擊球。包球技術是跳發的最關鍵,彈跳再好,力量再大,也不可能不包球而穩定發出有攻擊性的跳發球來(佯裝跳發而發跳飄的除外)。

發明

世界上第一位跳發球手來自中國,來自福州,他叫徐真,身高190cm,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國中國男排的主攻手之一,師從排壇名帥戴廷斌,與汪嘉偉沈富麟是隊友。不過真正讓他成名的,還是“跳發球”。徐真是世界男排歷史上首位在正式比賽中使用跳發球的人。作為“世界跳發球第一人”,他的名字被載入了排球運動的史冊。

徐真第一次在比賽中使用跳發球,是在1981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決賽中,中國對韓國(當時稱為南韓)的第二局第一個球。徐真記得,那個球非常猛,直接砸到對方隊員的臉上,“一下子就蒙了,他都不知道這球是怎么過去的!”這一“砸”給國際排壇的震驚堪比在排球場上投下顆核子彈!在隨後的1981年世界盃賽中國隊與世界冠軍前蘇聯隊的比賽中,面對徐真的跳發球,前蘇聯隊員往往在球已經重重砸在場地上後還毫無反應。這球速究竟有多快呢?徐真說,當時的球速大約每小時150公里,是那個年代最快的球速。據徐真介紹,跳發球是中國的原創技術,是引領世界排壇的超前技術。

排球基本術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