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牆和尚

跳牆和尚

跳牆和尚,跳牆”屬於佛、道兩教均有的儀式。佛、道兩教的小孩“跳牆”儀式大同小異。現以佛教的小孩“跳牆”儀式為例。 過去,有的小孩並非有什麼大病,只是體弱,但經算命的占卜,認為“不好養活”。還有的說什麼“克父母”等無稽之談。於是,大人就把孩子送到廟裡,當所謂“跳牆和尚”,或“跳牆道士”。據說,還有極個別的當了“跳牆喇嘛”。以達到為孩子消災卻病,祈祥解厄的目的。

基本信息

介紹

“跳牆和尚”、“跳牆道士”或“跳牆喇嘛”均不是正式出家修行者,也不受戒,只是在廟裡掛個名,所以又叫“記名和尚”、“記名道士”。這種風俗多流行在四十年代以前,通常是先讓小孩到廟觀里認一位和尚或道士為師父,成為“記名弟子”。然後,隔若干年,再舉行一個“跳牆”儀式還俗。

富有的人家,領小孩到廟裡認師父,須事前給小孩剃頭洗澡,從頭上到腳下,換一套僧裝,還要送廟裡和師父許多禮物。其中,必須給師父定做一雙僧鞋,將小孩的一小撮頭髮納入鞋底。請一至三堂大供(如蜜供、套餅、面鮮、鮮果之類),封上若干“香資”(現錢)做為奉獻,擇日把小孩領至廟內的大殿上。首先由家長上香,叫小孩給佛、師爺爺、師大爺、師父及師叔等,俱行三叩首禮,如受禮人因故未到,亦令小孩向佛三叩首,謂之:“衝上磕了。”然後,師父即給送過來一個紅封套,內有紅貼,上書“皈依三寶弟子法名某某”,將一掛用紅絲繩拴著三枚小銅(銀)錢的所謂“鎖”和一掛佛珠給小孩掛在脖子上,隨即與師爺爺、師父和本廟僧眾、居士們一起,舉行一個禮佛儀式,由僧眾、居士們高聲唪誦《吉祥咒》、《大悲咒》,並繞佛舉揚消災延壽藥師佛聖號。交供後,由小孩的家長出資,用素筵給僧眾們擺齋。

師父可以隨意送徒弟一些禮物,如僧衣、僧帽、經書、木魚等。如是孩子年歲很小,還需給一個“百家墊子”,晚上,讓小孩把它鋪在枕頭上,當枕巾使用。

小孩認師父後,成了記名弟子,雖然意味著皈依了佛、法、僧三寶,但不見得真的到廟裡去修行,也不用到廟裡去過與僧人一樣的宗教生活。只是每逢初一、十五,或佛教節日,例如:每年舊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誕辰、四月初八日佛祖釋迦牟尼誕辰、六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得道、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出家、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誕辰、十二月初八日佛祖釋迦牟尼得道等,有盛大法會時,跟著家長來廟裡進香、“隨喜”就行了。

至於什麼時候“跳牆”,並無具體規定。但凡記名和尚都必須在結婚前三天舉行“跳牆”儀式,表示還俗。

按舊例,小孩“跳牆”那天,家裡要舍給廟裡一頭驢,或者請冥衣鋪給糊一頭紙驢,表示代替小孩今後給廟裡出力,侍奉“三寶”,即佛、法、僧。還要做一套僧裝,包括僧帽、僧鞋、僧襪,但並不給小孩穿上,而是擺在殿上,表示剛脫下來的。此外,還須買五十雙筷子(共一百根)、新掃帚、新簸箕、新撣子各一把,擺在殿上備用。殿前,設一條板凳,上面搭著五尺紅布,表示是寺廟的紅牆。

儀式在僧眾們用齋後開始。首先由家長帶領小孩上殿設供焚香,給佛、師爺爺、師大爺、師父和師叔等依次叩首禮拜,師父即將原來所掛之“鎖”上的三枚小銅(銀)幣用剪刀折下,讓小孩用新買來的掃帚、簸箕假裝兒的打掃一下殿堂,無非是將供桌前地下的高香包裝紙和香灰掃掃。然後,由兩人扭起一塊紅布,讓小孩披上新做的僧袍,站在底下,面朝殿外。這時,師父便走過來,說道:“自小多災害,父母擔驚駭。自許入空門,全恁佛爺帶。前殿不打掃,後殿不禮拜。脫下僧袍來,趕出山門外……”說著即將一百根筷子一齊撒手,落在小孩頭頂的紅布上,意為打了一百禪杖。簡單的則不用紅布,只是師父用戒尺一比劃,就算打了。這時,小孩要馬上將僧袍甩掉,跳過殿前代表廟牆的板凳,跑出一百步,不要回頭。隨後,僧眾和居士們即齊聲唪誦《消災免難經》,即《吉祥咒》。最後,由值堂和尚將香根請下來,有紙驢者當一併焚化,遂告禮成。

小孩從廟裡“跳牆”跑出來,見著頭一個澡堂子、理髮館就要洗澡剃頭。表示一切都重新開始了。

戲劇節

2015年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拉開帷幕,將有4部來自中國的作品在戲劇節期間登場亮相,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展現中國戲劇發展的新面貌。

據悉,這4部中國作品分別是由北京青年戲劇節選送的毛爾南導演作品《跳牆》和北京三拓旗劇團趙淼導演帶來的兒童劇《小小世界》、形體面具戲《失歌》和音樂劇《你若離開,我便浪跡天涯》。

《跳牆》的創作靈感源於中國的一個古老典故——《跳牆和尚》,劇中未入紅塵先入空門的小和尚與生俱來的質樸、純真,猶如中國水彩一般,清新明快,疊加著空靈與淡淡的禪意,該劇曾在2014年折桂中國烏鎮戲劇節。為參加阿維尼翁戲劇節,毛爾南特意對劇作進行了調整,由60分鐘縮減至45分鐘。

北京三拓旗劇團帶來的形體劇《失歌》是2014年在阿維尼翁戲劇節上頗受歡迎的舊作,描寫了在不同境遇下老人豐富多變的內心世界,這部劇作的最大特點就是將中國傳統面具融入無聲的形體表演。此外,《小小世界》和《你若離開,我便浪跡天涯》是三拓旗劇團推出的兩部新作,一部是沒有語言的兒童劇,一部是沒有唱詞的音樂劇。

阿維尼翁戲劇節由法國戲劇導演讓·維拉爾於1947年創辦,是歐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戲劇藝術節之一,其創立的宗旨就是為了推動世界文化藝術復甦與發展,讓高雅戲劇藝術走出殿堂、走入民間。每年七八月間阿維尼翁戲劇節期間,數十萬人云集到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法國南部小城,感受戲劇的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