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輔

趙輔(?—1486年),字良佐,鳳陽人。明朝將領、勛臣。 襲世職濟寧衛為指揮使。累擢署都指揮僉事,充左參將。天順初年,征入右府蒞事。成化元年(1465年)以中府都督同知拜征夷將軍,前往征討大藤峽瑤民起義,戰後以功封武靖伯。成化三年(1467年)拜總兵官征遼東,連戰有功,進封侯爵。成化八年(1472年),廷議大舉搜套以征韃靼,拜為將軍出三邊,無功而還,督京營。成化十二年(1476年),因病解營務。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去世,追贈容國公,諡號“恭肅”。 趙輔俊辯有才,以武職能文,但好結權幸,屢遭彈劾。但趙輔深得明憲宗朱見深的寵愛,朱見深從不過問趙輔的罪過。有《平夷賦》傳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趙輔早期承襲世職為濟寧衛指揮使。明代宗朱祁鈺繼位後,尚書王直等人推薦他有將才,把他升為代理都指揮僉事,充任左參將,守懷來。明英宗天順(1457年—1464年)初年,把趙輔召入右軍都督府理事。

成化元年(1465年),趙輔以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身份被任為征夷將軍,與右僉都御史韓雍討伐兩廣大藤峽起義,攻克大藤峽。

成化二年(1466年)十一月,趙輔回師後,被封為武靖伯,食祿一千二百石。 後來蠻人進入潯州,言官紛紛彈劾他。廣西巡按御史端宏說:“賊人毒害正甚,而趙輔妄言賊人已被消滅乾淨,冒領封爵,不給趙輔加罪無以示懲戒。”趙輔於是自述他的戰功,而將罪責推給守將歐信。憲宗都不問。

成化三年(1467年)五月,鑒於建州女真屢屢犯邊,憲宗以總兵官趙輔掛靖虜將軍印,作為戰役總指揮,左都御史、遼東總督李秉為副總指揮,率兵征討建州女真部。九月,明軍分左、右哨五道各萬騎從撫順關出塞,至十月三十日攻至建州,大獲全勝,共擒九十九人,斬五百三十六人。朝鮮國王李瑈也遣中樞府知事康純率萬人協助明軍作戰,擒二十餘人,斬三百餘人。次年正月,進封武靖侯。

成化八年(1472年),朝廷計畫大舉搜尋河套,任趙輔為將軍,陝西、延綏、寧夏三鎮的部隊都聽他指揮。趙輔到榆林時,賊寇已經深入並大行搶掠。趙輔無法控制,與王越上書請罷兵。言官紛紛彈劾他的罪過。憲宗命給事中郭鏜前往調查,他回來後說:“賊寇於六月進入平涼、鞏昌、臨洮,殺掠人口牲畜。到七月時他們縱橫於廣陽境內。趙輔與王越到榆林時停留不進,應治他們弛兵玩寇之罪。”憲宗沒有採納。趙輔回來後,還督領京營。言官更極力攻擊他,憲宗下詔說姑置勿論。趙輔辭去侯爵,請求世襲伯爵。憲宗允許他世襲伯爵,但他仍是侯爵,僅減去食祿二百石。言官力爭,憲宗不聽。趙輔又上疏列舉自己的功勞,說減去祿米使他無法養老。他又說憲宗命宦官盧永征討南蠻,黃順、汪直征討東北,都是莫大之功,應交付史館。餘子俊等人請將趙輔依法處理,憲宗終於還是不問。

成化十二年(1476年),趙輔解除營務,家居十年。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六月,趙輔去世。追贈容國公,諡號“恭肅”,按例賜祭葬。

趙輔年輕時英俊善辯,有才華,善於詞章,多結交文士,也好結交權貴和受皇上寵愛的人,所以他雖屢遭彈劾,但終不受損害。

人物評價

彭時:但趙都督領兵往返,紀律嚴明,軍士在途,秋毫無犯,非他將可及,為可重也。

劉吉:輔少俊辯,有才幹。讀書通大略,善詞翰,喜交文士,故用薦。起歷偏裨,以至大將,南征北伐,亦有勞效。然功多矯飾無實,徒以夤緣權幸,一舉而封伯,再舉而封侯,議者以為爵賞太僣。晚年病廢家居,猶希旨進,方書為其子求任事,為世所誚。然近時武臣兼文事者,定襄伯郭登之後,輔亦可稱。

張廷玉:趙輔、劉聚猷績遠遜前人,而帶礪之盟,與國終始,誠厚幸哉。

個人作品

趙輔俊辯有才,以武職能文,有《平夷賦》一篇,述詠其“建州月屠( 成化犁庭)”之事。

家族成員

兒子:趙承慶,襲爵後協守南京。

曾孫:趙光遠,鎮守湖廣。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