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易山

趙易山

趙易山,男,1966年4月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教務處處長、作曲系視唱練耳教研室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數位化音樂教育學會理事。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1989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同年留校,教授視聽練耳、樂理課,1994年晉升為講師。2003年被聘為副教授。

1992年於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全國第一場“希望之聲兒童電子琴交響樂專場音樂會”,後出版《希望之聲電子琴綜合音樂教程》共三冊,《新希望之聲電子琴綜合音樂教程》共六冊,受到廣泛好評。

1994年起,大膽步入音樂電腦領域,成為將MIDI電腦音樂技術引入高等藝術院校音樂基礎訓練課的第一人。

1994年-1995年,針對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民樂、管樂等學生編寫了以MIDI電腦音樂技術為輔助手段的院內教材《初級交響作品實用聽覺教程》。針對中央音樂學院一年制幹部進修生編寫了院內教材《初級樂隊作品實用聽覺教程》。

趙易山 趙易山

1995年以節奏為主線編寫了院內教材《兒童旋律聽寫》。

1996年7月於中央音樂學院舉辦題為——開拓教學新思維,探索麵向二十一世紀現代化教學手段“新概念教學成果匯報會”。為這種教學的改革提供了積極的驗證。

1996年—1997年針對中央音樂鋼琴、管弦、音樂學系學生編寫了以MIDI電腦音樂技術為輔助手段的院內教材《中級多風格交響作品實用聽覺教程》,並於同年開設此課。

1997年赴新加坡參加“國際少年兒童計算機藝術教育套用研討會”,成為與會的唯一中國代表。

1997年—1998年針對教學改革、教育現代化必須要考慮的通過怎么的結構安排和教學手段,使知識傳授獲得最大的效果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學系熱情兩大問題。以MIDI電腦音樂技術為輔助手段的編寫了院內教材《高級多風格交響作品實用聽覺教程》,並於同年為全院學生開設視聽練耳課修畢後再提高課程《實用視聽訓練課》。

1999年將其教學研究成果運用於作曲。指揮系學生的視唱練耳課中。

2000年從事視聽練耳主課教學,分別開設《多媒體輔助下的音樂視聽訓練》《數位化視唱練耳教學研究》將數位化技術及多媒體手段融入視聽練耳主課教學當中,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1年在全國基本樂科教學研討會及首屆STN全國數位化音樂教育研討會上,論文《電腦網路時代的視唱練耳、樂理教學》被評為優秀論文並特許在大會進行專題講座。

2002年,為中央音樂學院現代化遠程音樂教育中心編寫製做網路視聽練耳教學課件,並進行網上遠程教學,在全國範圍內開設數位化視唱練耳教學新模式。

2002年論文《數位化視唱練耳教學研究》在第二屆STN全國數位化音樂教育研討會上,被評為優秀專家論文,並於同年當選中國音樂家協會數位化音樂教育學會理事及學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2003年,參與編寫並出版《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考試指南》的編寫工作。

2003年編寫並出版中央音樂學院現代遠程音樂教育叢書之《視唱練耳》教程。同年參與引進並補充編寫、修訂出版國內第一張視聽練耳專業教學自修軟體《靈聽》的標準個人版及網路版,並擔任教學顧問。同年主編的《中央音樂學院視唱練耳考前輔導》以書即由中央音樂學院出版。同年參與編寫的《中央音樂學院多媒體視唱練耳教程A級、B級、C級、D級冊》即將由中央音樂學院出版。

2003年被破格聘為副教授職稱並擔任視唱練耳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的工作。在業餘音樂基礎教育領域中,針對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實踐。

2004年起,擔任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視唱練耳評審。

學術著作

學術著作有《視唱練耳》(2003),發表的學術論文及參與的科研項目有《多媒體輔助下的音樂聽覺訓練》、《數位化視唱練耳教學研究》、《電腦網路時代的視唱練耳、樂理教學》。

1994年—1997年受台灣光復書局委託編寫《經典音樂家列傳系列叢書》,共20冊40萬字、20片CD。

全書以巴洛克時代、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國民樂派、現代樂派為時代主線,囊括最具代表性的維瓦爾第、巴赫、亨德爾、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舒曼、華格納、威爾第、約翰·施特勞斯、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弗乍克、馬勒、德布西、拉威爾、巴托克、斯特拉溫斯基20位音樂大師。

此書先後被翻譯成英、法、日、德、義大利、西班牙等多國文字,在全球發行。

人物軼事

“我相信與人為善”

趙易山說,母親給予自己的最大影響是態度,對待挫折逆境的坦然、堅強和溫和,還有永遠的善意。採訪趙易山老師,就好像是一場太極遊戲,無論問題中包含的是什麼樣的暗示,浮誇的、挑釁的、熱烈的,都會被他回答成他的風格:溫和、準確。僅僅有溫和,估計成不了偶像。對他而言,無論別人問什麼,他只想他要講的是什麼,不大受外界的蠱惑。看趙易山手腕上戴著一串水晶佛珠,便問:“你信佛嗎?”他很快地答:“我相信與人為善。”

即使走在大街上被人認出來,上飯店有人特意來看一眼,趙易山也並不認為自己就是大眾偶像了。被喜愛對於他並不是新鮮事,在專業領域,他已是中國有影響的專家之一。“我從不自以為是名人,所以受稱讚也不至於暈”,他樂呵呵地說:“沒有青歌賽,人們也把我看成這個專業方面有影響的人。青歌賽在這基礎上又增添了一些影響而已。這也不是壞事,首先對這人不排斥,才有興趣去聽他的話。這么說吧,實際上我的學生從來不逃課。”而被網路上的“冬粉”追著喊:“要嫁就嫁這樣的人!”他只輕描淡寫:“那都是電視給放大了。”

也許那些“冬粉”喜歡的就是他這一點,這個時代最缺少的是鎮定自若,寬容對人。也許青歌賽突然冒出一個溫和的趙老師,大家高興,簡單地舉個例子,比如當他告訴選手:“你那個小節錯了。”一定會補充一句,“但是你的創作才能非常有潛力”。整個比賽下來,這位評審沒有說過責難質問的話,用的全都是逗號、句號、省略號。

趙易山第一次跟媒體說起自己當評審的心態,“我接這個工作,不是為了自己要借這個平台出名。只為這件事有學校的人參與,多少代表學校的風範。再則,對於我們試唱練耳這個學科的作用也是很有意義的。”在比賽過程中,隨著趙易山的影響擴大,甚至有點超過了選手,爭議也就跟著來了,喜歡的人簡直就是要把愛字捧給他,如痴如醉;不喜歡的人,給他造了各種頭銜,例如“和稀泥的”。最有意思的是他的習慣動作,抿嘴唇,愛他的人看起來,這是中年男人仍有淳樸之氣的可愛,不喜歡他的人看來,簡直是這個人沒有成熟的表現。但是趙易山心裡有自己的標準,那就是:“公平最重要。打出準確的分;其次是不要去影響選手的情緒,他們本來已經夠緊張了;最後才是觀眾。他們是不是喜歡我個人,實在是那現場的幾分鐘裡根本來不及想的。我個人肯定沒有比賽本身重要。”

社會評價

趙易山作為中國最高音樂學府的一名教師,如何在二十一世紀保持自我教學水平的領先地位,並將自身的教學研究優勢傳授給學生,是需要認真落實的問題。數位化技術及多媒體手段作為一切新教學形式的基礎,將成為一名音樂基礎課教師所必備的教學手段,電腦的優勢也正是二十一世紀的教學新優勢。掌握電腦音樂的優勢久可緊跟未來音樂世界的發展,與世界保持同步。

多年前,趙易山已經開始從事幼稚園的義務音樂教育普及工作,他強調,他從事的不僅僅是音樂工作,而是音樂教育,那意味著,把手裡的東西帶給別人,而不是靠音樂混名利吃飯,這才是他真正的工作。決定去當評審,也完全是出於普及的考慮。“要知道,我們國家的音樂基礎教育非常薄弱,我們大賽里考的內容,很多對於專業音樂人來說,是應該在五六歲就開始解決的基本功。”比如有的國家,奧地利那樣的音樂大國,孩子們很小就接受音樂薰陶,而我們的大獎賽,頂多是種普及工作,提醒大家,原來這個專業也是學識,早就可以開始做。舉出幾位頗紅火的少年演奏家,趙易山卻觀點鮮明:“不,不是那種教育。可能過一二十年回過頭來看,郎朗是這個時代所造就的。也不要拿我去跟音樂明星比,教師是用心教學的,明星是用形象表演,用行為去渲染氣氛,去感染人,不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