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常慶

趙常慶

趙常慶,男,漢族,1940年12月29日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蘇聯國內政治和民族問題、中亞當代問題。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曾主持兩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三項院重點項目。1964年畢業於遼寧大學外語系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1994-1995年國家公派莫斯科大學進行高訪。大學畢業後先後在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中聯部、中聯部蘇聯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蘇聯東歐研究所(即今日東歐中亞研究所)工作,從事蘇聯國內政治問題和中亞問題研究,曾任蘇聯東歐研究所圖資室副主任、政治室負責人,1992年至2001年4月任中亞研究室主任。現任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副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東歐中亞學會中亞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世界中心幹事、《東方文化集成》大型叢書中亞文化編主編等。曾任國際中亞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中國委員。

研究方向

蘇聯國內政治和民族問題、中亞當代問題。

主要貢獻

著作

《中亞五國概論》(主編,經濟日報出版社,北京,1999年);

《蘇聯民族問題研究》(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1996年);

《中國與中亞》(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1999年);

《拓寬世紀之交的東歐中亞市場》(合著,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北京,1999年);

《2030年前哈薩克斯坦發展的優先方面》(合著,"IDK"出版社,阿拉木圖,1998年俄文版);

《東歐中亞私有化問題》(合著,當代世界出版社,北京,1995年);

《蘇聯劇變研究》(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1994年);

《蘇聯劇變新探》(合著,世界知識出版社,北京,1998年);

《蘇聯劇變深層次原因研究》(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9年);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

《史達林模式研究》(合著,中國編譯出版社,北京,1999年);

《走向現代化-跨入現代社會的國外少數民族》(合著,四川民族出版社,成都,1989年);

《中國周邊國家民族狀況與政策》(合著,民族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漫話蘇聯青年》(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漢,1987年版)等。

參與寫作的工具書

《東歐中亞年鑑》(撰稿人,當代世界出版社,北京,1996、1997、1998年各年);

《東歐中亞列國志》(撰稿人,當代世界出版社,北京,1994年);

《東歐中亞國家經濟貿易實務》(合著,中國社會出版社,北京,1993年);

《蘇聯民族問題文獻選編》(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年);

《獨立國協貿易百問》(撰稿人,世界知識出版社,北京,1993年)等。

論文

《蘇聯中亞人口的增長及其產生的影響》(載《蘇聯東歐問題》1983年第4期);

《淺論蘇聯中亞民族知識分子的形成》(載《中亞研究資料》1983年第4期);

《蘇聯東歐問題國內期刊述評》(載《蘇聯東歐問題》1986年第3期);

《蘇聯國內移民問題初探》(載《蘇聯東歐問題》1987年第3期);

《蘇聯加強對人的因素研究》(載《國外社會科學情報》1987年第10期);

《蘇聯民族關係:新動向新問題》(載《蘇聯東歐問題》1989年第2期);

《民族因素對蘇聯改革的影響》(載《世界經濟與政治內參》1989年第10期);

《蘇聯學術界討論民族問題》(載《國外社會科學》1989年第10期);

《蘇聯當代史中的"空白點"》(載《世界史研究動態》1989年第11期);

《蘇聯外高加索地區如何發展經濟與文化》(載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走向世界》一書);

《蘇聯學術界對國內民族理論問題的反思與探討》(載《蘇聯東歐問題》1990年第1期);

《蘇聯當前民族問題及其對我們的啟示》(載中央黨校《報告選》1991年第7期);

《蘇聯有組織犯罪》(載《蘇聯東歐問題》1991年第2期);

《蘇聯民族語言問題的歷史與現實》(載《蘇聯東歐問題》1991年第6期);

《論民族因素在蘇聯劇變中的作用》(載《世界經濟與政治》1992年第11期);

《哈薩克斯坦的對外開放及其為我所用問題》(載《世界經濟與政治》1992年第12期);

《原蘇東國家的民族問題》(載人民日報《內部參閱》1992年第33期);

《哈薩克斯坦獨立後的對外政策》(載《蘇聯東歐問題》1993年第1期);

《3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蘇聯民族語言工作的理論與實踐》(載《俄羅斯研究》1993年第1期);

《中亞五國當前政治形勢與社會問題》(載《國際觀察》1993年第4期);

《中亞國家經貿投資環境分析》(載《外國問題研究》1993年第3期);

《中亞國家政治社會形勢及其對我可能產生的影響》(載《蘇聯東歐問題》1993年合刊);

《論非經濟因素對中亞國家經濟的影響》(載《蘇聯東歐問題》1994年第1期);

《哈薩克斯坦石油天然氣工業現狀與規劃》(載《國際石油經濟》1994年第2期);

《戈巴契夫時期民族關係的若干問題》(載《俄羅斯研究1993年第3期》);

《哈薩克斯坦住房制度改革》(載《東歐中亞研究》1994年第6期);

《與俄羅斯關係微妙的哈薩克斯坦》(載《今日東歐中亞》1994年第5期);

《中國與中亞的關係》(載《中國外交學報》1994年第3期)<BR>;

《1992年以來俄羅斯人的生活與就業情況》(載《東歐中亞研究》1995年第5期)<BR>;

《哈薩克斯坦所有制改造問題》(載《東歐中亞研究》1996年第2期);

《哈薩克斯坦與美國的關係》(載《今日東歐中亞》1996年第3期);

《俄羅斯民族問題》(載《世界民族》1996年第1期);

《哈薩克斯坦與土耳其和伊朗的關係》(載《國際觀察》1996年第4期);

《哈薩克斯坦與歐洲國家的經貿關係》(載《東歐中亞市場研究》1996年第6期);

《哈薩克斯坦與亞洲國家的關係》(載《東歐中亞市場研究》1996年第8期);

《前途未卜的獨立國協》(載《東歐中亞研究》1997年第6期);

《哈薩克斯坦:經商與安全》(載《東歐中亞市場研究》1997年第5期);

《1996年東歐中亞形勢述評》(載《外國問題研究》1997年第2期);

《從民族角度看蘇聯解體》(載《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第5期);

《俄羅斯聯邦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載《民族工作研究》1998年第2~3期);

《以新疆和中亞為例看國情變化對跨境民族的影響》(載《國際觀察》1998年第6期);

《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的關係》(載《歐亞社會發展研究》1997年年刊);

《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載《歐亞社會發展研究》1998年年刊);

《哈薩克斯坦農業形勢惡化及原因》(載《歐亞社會發展研究》1999年年刊);

《1997年以來中亞五國政治經濟形勢》(載《外國問題研究》1999年第2期);

《哈薩克斯坦民族與宗教概況》(載《歐亞社會發展研究》2000年年刊);

《宗教極端勢力與中亞地區安全》(載《國際觀察》2000年第4期);

《1994年-1999年哈薩克斯坦的對外經濟活動》(載《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0年第2期);

《1998年-1999年哈薩克斯坦經濟回眸》(載《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0年第2期);

《哈薩克斯坦石油天然氣工業:歷史、現狀與前景》(載《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0年第5期);

《哈薩克斯坦的食品工業》(載《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0年第7期);

《中亞五國社會變化與社會發展模式》(載《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1期);

《中亞五國經濟體制與發展模式探討》(載《新疆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

《哈薩克斯坦招商引資工作10年》(載《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1年第2期);

《簡說哈薩克斯坦經濟"三新"》(載《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1第4期);

《中亞五國:國際戰略、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載《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3期);

此外,還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世界知識》、《中國財經報》等發表20多篇國際時評等文章。 內部報告:130多篇研究報告和內部報告。譯文數十篇。

譯著

《蘇聯民族-國家建設史》(商務印書館,北京,1997年版);

《永久中立世代安寧》(東方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

《蘇聯問題資料》(東方出版社,北京,1990年版);

《公共飲食業經濟學》(中國商業出版社,北京,1985年版);

《世界著名思想家評傳》商務印書館,北京,1993年版)等。

目前正在研究的課題:

“列國志”-《哈薩克斯坦》(院重點項目,主持人,2000年立項,開始進行);

《東歐中亞10年劇變(中亞和外高加索卷)》(主持人,正在進行,2001年底出版);

《簡明國際百科全書》(中亞與外高加索卷)(主編,正在進行);

《中亞國家國家體制與發展模式》(專著,正在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