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堡

趙家堡

趙家堡位於福建漳浦縣畲鄉湖西碩高山下,全堡占地173畝,平面基本呈方形,城牆以條石砌築,厚2.5米,高3至4米,牆上三合土城垛高約1.5米,築四個城門、城門上建城樓。是南宋末年皇族閩沖郡王趙若和(宋太祖趙匡胤之弟趙匡美的第10世孫)流亡避難隱居的一個古城堡,俗稱趙家堡。1985年,被列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概況

地理位置

趙家堡趙家堡

趙家堡,位於漳浦縣湖西鄉碩高山,是趙宋皇族後裔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建造,並世代聚居的城堡。據載,元初趙宋閩沖郡王趙若和從廣東崖山之戰中逃出,輾轉到達漳浦,隱居於此,至明代,其十世孫趙范以進士歷任磁州知州,浙江按察使司副使等職,致仕歸,適逢沿海一帶倭患猖厥,就按北宋故都布局立意,修建城堡防禦,並以此寄託對祖先帝業的思慕。萬曆四十七年(1609年)范子趙義又擴建了外城。

相關數據

趙家堡南靠丹灶山,北對朝天馬山,城牆北面為官壙溪,全堡占地173畝,平面基本呈方形,城牆以條石砌築,厚2.5米,高3至4米,牆上三合土城垛高約1.5米,築四個城門、城門上建城樓,北門築瓮城,瓮城內建武廟和父子大夫坊,是為正門,門上嵌匾,分別為:東門東方矩障,西門丹鼎鍾祥,北門碩高居勝, 城牆根據地形築六座馬臉以及墩台、藏兵洞等,城內東南側即為趙范建造的內城,內城中心有樓,稱“完璧樓”,取“完璧歸趙”之意,樓為三合土夯築,正方形三層四合式,呈回字形,邊長20米,其中三層隔牆,作大通間,以供城中壯丁守衛時住,樓前建對向的二層小樓,以樓後牆為內城牆。城中主體建築為趙范府第,位於全城的正中心,坐南朝北,四座同式建築並列,每座由門廳、前廳、兩廡天井、中堂、後樓組成,面寬五間, 台梁木結構,硬山頂,並於府第兩側建三組廂房,府第前與城北牆之間開蓮花池,池被一道長堤分成前後兩池,於左側建汴派橋,橋以一券頂拱橋與一平板橋組成, 系仿北宋故都開封的潘楊二湖和州橋的立意設定, 池東側建四座同式五開間堂屋及“輯卿小院”、“讀書處”、形成一個居住區;池的西側為小山,于山上布置了佛廟, 聚佛寶塔、禹廟,廟四周有意識地保存一批原始狀態的岩石,於岩石上留下了十幾處石刻,而形成了一個大形的園林區。

功能

趙家堡趙家堡

趙家堡具備了城池的軍事防禦功能,完璧樓則體現了同期閩南地區民居防寇的建築特色,作為趙宋後裔聚居地,城堡仿效了開封城的規劃布局,反映出主人的貴胄身份和王朝孑遺的心境,城內的建築充分地考慮到社會生活的各種需求,建造神廟、讀書處等公共建築,大致形成了生活區、禮儀區和風景園林區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城裡聚居,保存著一個皇室家族歷四百餘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奇蹟,趙家堡的建造者出自滅國皇族後裔,在整座建築群體中,處處流露出對先祖帝業的思慕之情。“布局立意,處處乃沿汴京之舊”。趙家堡對於研究趙宋家族史,明代的軍事史,倭患史,研究宋城的規劃布局有特殊的意義。

旅遊指南

美食
手抓面手抓面
手抓面俗稱“豆乾面份”或“五香面份”,由面料、配料、佐料三部分合成,面料採用鹼麵條煮熟趁熱在竹篩上鋪製成手掌大的圓形的薄片,稱“面份”。吃時在面份上放上“炸豆乾”(油炸豆腐)或“五香卷”,加甜麵醬、花生醬、芥辣醬、蒜醋醬等佐料,然後把面份捲起來用手抓著吃,故叫“手抓面”。其特點:香、甜、酸、辣俱全,油而不膩,爽口開胃。滷麵漳州滷麵,久負盛名。採用肉絲、筍絲、蛋絲、香菇魷魚、蝦乾、黃花菜等,趙家堡滷麵配料在熱鍋里炒熟後,加上豬骨湯煮開,然後放入適量的味素、白糖、精鹽和番薯粉等,調成滷料。進餐時,在麵條上放些韭菜、豆芽、澆上滷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魚絲、香菜等佐料。其特點:色澤鮮艷、質嫩爽滑、暈潤香醇、甘美可口。貓仔粥原料有晾乾的米飯(七八成熟),切片的鮮豬肝、瘦肉應時鮮魚、蝦仁、煮熟切絲的雞肉、切絲過油的香菇、扁魚等。食時,將米飯及各種原料放入盛有豬骨湯或魚湯的小鋁鍋中,加熱煮沸,片刻,起鍋盛碗,加上味素、蕪荽、蔥、蒜、醬油、胡椒粉等佐料即成。其特點:清淡、鮮美可口。特產

【桂圓乾】用新鮮龍眼去核烘製而成,營養價值很高,是滋養身體的高級補品,在漳州它是產後婦女必不可少的滋補品。

片仔癀】漳州製藥廠獨家生產的名貴藥品,以一片即可推癀(消炎止痛)而得名。

【八寶印泥】文房中的珍寶。採用珍珠、梅片、金薄等八種珍貴材料精製而成,具有色澤鮮艷,氣味芬芳,入水不化,火燒留痕,夏不滲油,冬不凝固等特點,素有“國貨之光、品重珍珠”的美譽,是中外書畫家酷愛的珍品。

【皇后牌片仔癀珍珠膏】漳州化學品廠生產的高級養顏護膚化妝品。選用名貴中成藥“片仔癀”、珍珠水解液以及數種高級護膚基質精製而成,對青春痘、黑黃褐斑、痱子、須瘡等面部皮膚患者具有顯著功效。

【枕頭餅】平和特產,有400多年的製作歷史,用精麵粉、優質豬油、冬瓜、條粉、麥芽糖、柑皮、炸蔥花等多種原料精製而成。因餅狀如枕頭,故稱“枕頭餅”。它新穎別致,小巧芳香,常被用來做贈品。

【雙糕潤】海澄雙糕潤是傳統的名牌糕點之一,已有170多年的歷史,用白糖、糯米粉、趙家堡雙糕潤豬油加冬瓜、栗子肉、油蔥精製而成。特點是:糕如樹膠,氣味芳香,甘甜適口,質純不粘。明 姜 長泰明姜既是品茗珍品,又可供藥用,早就馳名中外。品種有薑片、姜條、姜粒、姜丁等,成品潔淨明爽,皎然若霜,兼有調中制逆、消痰鎮喘、祛風驅寒和開脾健胃之功。遠銷東南亞各國。

【木偶頭】漳州著名的手工藝品。以樟木為原料,經藝人精雕細琢而成,共有四百多種造型,既有傳統戲劇中的知名角色,及生、旦、淨、未、醜多種行當,又有仙道佛釋、天神魔怪等形象,個個面目不同,性格各異,生動傳神。它不僅是木偶戲的演出道具,更是民間藝術中的“工筆畫精品”,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位於市區延安路花園大廈的“徐竹初木偶雕刻藝術館”是旅漳遊客觀賞購買的好去處。

相關傳說

簡述

漳浦宋城趙家堡,俗稱趙家城,位於縣城東南35公里處的湖西鄉碩高山北。是南宋末,一支流落漳浦的皇族後裔的隱居處。漳浦縣依山傍海,古時為防海盜山賊,鄉間多倚險築城,同族聚居城內,一旦有急,憑城共同抵禦外侮。據統計,全縣二百多公里海岸線上,就有52座古城堡寨。其中,最負盛名的首推初建於宋祥興二年(1279年),擴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素有“五里三城”之稱的趙家堡。

內外城

趙家堡分內外城,內城巍然矗立著一幢叫“完璧樓”的三層生土方樓,為趙家堡的主體建築。樓用花崗岩條石砌成台基,以三合土為牆,周長88米,高13.6米,占地400多平方米。第一層分10間,第二層分9間,第三層不分間,為四合大通廊。樓下有 1米多深的天井,右角邊有地道可通城外。整幢樓雄奇、堅固,給人一種莊嚴、凝重並富有神秘色彩的感覺。是我國南方保存完好、歷史悠久的一幢紀年土樓。

樓門額青石匾鐫刻著清麗雋秀的“完璧樓”三字。緣何會管它叫“完璧樓”呢?原來它還有一則蒼涼曲折的歷史故事呢。

趙家堡趙家堡

德祐二年,南宋亡。在福建宋之遺臣遂擁立益王趙昰,年號景炎。景炎三年四月,趙昰卒,衛王昺繼位,改元祥興。祥興二年(1279年),元將張弘范攻陷廣東崖山,丞相陸秀夫負年僅9歲的帝昺投海殉國。當時伴駕至崖山的趙宋王族“閩沖郡王”趙若和(宋太祖趙匡胤之弟趙匡美的第十世孫),在侍臣黃材、許達甫等人的護衛下,以16艘戰船奪港而出,謀往福州,再舉圖復,不料到浯嶼遇颶風,船沉12艘,不得已折回漳浦浦西登入。因元軍搜查甚緊,遂隱趙姓改姓黃,先後匿居銀坑、積美等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御史朱鑒在審理一起漳浦黃氏“同姓結婚”案中,查閱族譜玉牒,確知被告黃惠官乃趙若和的後裔,立即奏請朝廷給以複姓。

詩詞記載

並贈詩一首云:

宋去春秋二百過,許多怨恨幾時磨。

胤因國亂披金甲,?為身亡丟戰刀。

元帝勢強圖社稷,趙人歷盡去山河。

兒孫能效胡公滿,管取當朝賜紫袍。

明隆慶五年(1571年),趙若和的第九世孫趙范考中進士,歷任磁州知府、戶部郎中等職,萬曆二十八年致仕後,因“遭劇寇凌侮,決意卜廬入山”,便在今湖西鄉碩高山下建樓築堡,聚族而居。考之歷史,歷代王朝復滅後,改朝換代,尚未聞有所謂滅國王族能聚族而居,傳之數百載,且建樓築堡如此恢宏壯美者,趙家堡實為罕見。由上可知,趙氏家族之所以為此一天下民居瑰寶題名“完璧樓”,乃隱寓“完璧歸趙”之意,聊表“慎終追遠”之思。

外城簡述

趙家堡另有外城,主要建築有仿南宋臨安皇宮修建的“官廳”,府第五座,五進並列,共有150間房。府內連環20個天井,前面是石砌廣場,廣場前高豎石旗桿的進士坊。園林中有荷池亭榭,橫跨池中的精緻石拱橋上,建有六角涼亭。園中還有一座高6米的實心石砌七級聚佛寶塔。塔壁上刻有20尊浮雕佛像。

趙家堡趙家堡

在趙家府第花園中還保存著“悟石”、“墨池”、“巢雲”、“禹碑”、“峋嶙碑”、“建城碑記”等勒石題刻。其中有明代大學士、禮部尚書、著名書法家張瑞圖所書的“松竹村” 。“墨池”石碑高 1.56米,寬 0.68米,字高 0.5米,寬0.45米,乃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的手跡。

“完璧樓”也被闢為宋史陳列館,陳列著趙氏宗族代代相傳保存至今的宋代十八位皇帝的肖像及有關宋史、文物資料和古今名人書畫。

趙家堡古建築群至今猶存,居住城內的一百戶、六百多名趙氏後裔,仍沿襲趙氏祖先習俗,洋溢著一派宋代汴京市井生活氣息。因此是一座具有研究宋代歷史、建築、民風極有價值的古城堡,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探秘

建築
趙家堡趙家堡
趙家堡城牆上用“三合土”夯築的牆垛。蔓延的荒草描述著歲月的滄桑歷經400多年風雨沒有改變的“三合土”,居然是用糯米、紅糖和沙土拌和,經過半個月的發酵之後夯築而成的。我們試著用手去挖它,竟和石頭一樣堅硬,這真是奇蹟,完全可以與現代的水泥媲美!“完璧樓”前燕啾啾。歷史發展

這是一座古老的城堡,從明朝萬曆二十八年(1601年)建造至今歷經四百多年風雨,仍保存著完好的城牆城門和大量明代民居,這在全國亦屬罕見。這是一座神奇古怪的城堡,它的四個城門“錯位”。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朝北方,甚至把南門死死封堵起來。城裡的住宅也都家家戶戶的大門朝著西北。城門的匾額上刻著“東方鉅障”四個大字。一條小堤把水面隔成兩半:左邊叫潘湖,奸臣潘仁美的潘;右邊叫楊湖,忠良楊家將的楊。湖水一濁一清,水面一高一低,真是奸忠分明。而湖面上的橋又與汴京的汴州橋呼應,叫“汴派橋”。

外觀

這座石佛塔高9.95米,正好是開封宋代鐵塔高度的十分之一,造型也和鐵塔一樣又高又瘦夕陽下,“完璧樓”顯得威嚴、雄偉。

與南門相映成趣的是北門。高大的城門全部石構,門框平頂,原有石刻匾額“碩高居勝”行書四字。門樓雖已毀,但略呈六角形的瓮城比南門瓮城大得多,且牆體厚達0.8米,牆上夯築三合土城垛,內側留有人行道。這一切都從實戰需要出發,不象南門形同虛設。瓮城內有兩通石碑,其一是趙范撰文的《碩高築堡碑記》。城門內側建有武廟、“父子大夫坊”與城門呼應。

坐南朝北的趙家堡,北門應該是正門,其中一說是清代有個縣令,看到趙家堡仍有“龍脈”存在,帝皇之氣未絕,怕日後對清朝不利,便下令毀了北門前的一塊平地,填了護城河,把這風水給破了。此後北門就變得如此荒蕪冷落了。

歷史上的汴京設有外城、內城、大內三重,趙范父子刻意摹仿汴京城的布局也設定了外城、內城、完璧樓三重建築。完璧樓理所當然是趙家堡的核心建築。它平面呈正方形,邊長22米,三層通高13.6米。底層以條石縱橫交錯砌築,二、三兩層以三合土夯築。這是一幢閩西南的方形土樓與北方四合院相結合的建築。

先期發展

趙義繼承父志又建造了外城,並在城中建造了大片園林、廟宇和房舍。趙義病逝於明崇禎十三年(1639年)。此後這座占地173畝,外城全長1082米,內牆長220米的古堡幾乎沒有再作過重大的修建。歷經400多年的風雨,所幸的是雖在文化大革命後期遭到了局部的破壞,但還是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下了一座原汁原味的明代古城堡。歷經400多年風雨的古堡牆城至今仍完整保存著,它緊緊地環抱著這個趙氏皇裔的聚居地。左上方高處是主建築“完璧樓”,城裡的民居家家大門朝向西北。遠處青山遙遙在望。

陳橋兵變

公元960年五代後周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一夜之間黃袍加身成為一代君主,進而統一了中國,開創了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北宋時期京城汴州的繁華景象,僅從一幅“清明上河圖”中便可見一斑。你看汴河兩岸房屋鱗次櫛比,街市車水馬龍。尤其在那座高大的拱形橋上,騎馬的、坐轎的、推車的、挑擔的熙熙攘攘,人流涌動,我們仿佛能聽見那不絕於耳的談笑叫賣、喧譁嘈雜之聲。

然而這一頁很快便被翻過。靖康之變,金兵攻陷汴京,徽、欽二帝和皇族全被俘虜北去,北宋就此滅亡。公元1127年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當上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皇帝。在南宋都城臨安,人們一面聽到岳飛“還我河山”的悲愴呼聲,一面卻聽到那歌舞昇平的悠悠絲竹。正如詩里所描述的那樣:“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金國滅亡後,元軍又苦苦緊逼而來。當然西湖歌舞是擋不住蒙古騎兵南下鐵蹄的,南宋的皇帝們只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南逃。歷史的悲劇最後落到了一個年僅九歲的小皇帝趙 頭上。公元1278年元將張弘范攻陷了南宋最後一個行都廣東崖山。丞相陸秀夫抱著小皇帝投海殉國,整個大宋王朝便在這呼嘯的狂風和滔天駭浪中被徹底埋葬了!

皇族後裔生活
趙家堡趙家堡
皇族後裔的世俗生活。趙家堡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極具個性的古建築,便是至今生活在那裡的皇族後裔。能做到這一點,趙范、趙義父子功不可沒。在物質上他們建設了一個能讓子孫後代長期安居樂業的生存環境;在精神上他們激勵了子孫後代不忘先祖的偉業和經歷的屈辱,力求上進、建功立業。甚至希望趙氏子孫有一天能夠重新主宰天下。

祖先的訓導和奇特的習俗。趙氏家族一直保留有完整的族譜,在族譜中有一頁是趙若和記述自己隨皇上逃難,被元兵追殺的文字。若干年後已是明代官員的趙范,翻閱到這裡無法抑制感情的波濤,用飽含血淚的筆墨在族譜空白處寫道:“為子孫者讀此篇而不痛哭流涕非人也”!他的這種思想感情對後代子孫有著長遠深刻的影響。有時成為他們發奮圖強的動力,有時又成為他們背負著的沉重的十字架。

每年正月十八要“行社”,把各個祠堂、廟裡的菩薩全都扛出來饒著村子遊行。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關帝、財神等等被視為菩薩,自己的祖先也是當菩薩一樣來敬奉的。在官廳里就有一個趙范的神龕,龕里的趙范泥塑像雖然簡陋,但原先的趙范像是用名貴的沉香木雕成的,可惜解放初被燒毀了。而據族譜記載,官廳里每年正月十五在祭祖時還要祭“十八帝神像”。所謂十八帝神像是宋朝歷代帝王的畫像,當年由趙若和掌管。畫像高約50厘米,寬約35厘米,藏在香木錦盒中,成為趙家的傳家寶。五十年代還借到漳州展覽過,後在文革十年動亂中遺失了。每年把從宋太祖趙匡胤一直到帝的十八位皇帝像拿出來祭供,這本身就是對皇室子孫的一種十分形象的教育。

再如每年正月的“考龜”活動,在場子裡樹起靶子,讓趙氏子孫們參加射擊比賽。分為50米、100米、150米三項,用火槍射靶。奪得前三名可獲獎。獎品是讓人意想不到的“龜”——用糯米粉蒸出來的既好吃又形神畢肖的龜形糕。小的10來斤,大的20—30斤。誰能把30來斤巨大的糯米龜扛回家就能引來許多羨慕的目光,是件非常榮耀的事情。村裡的老人說,這是鼓勵趙家後代不僅要學文也要習武,鼓勵子孫通過各種途徑建功立業。至於為什麼要用糯米龜作獎品卻誰也說不清楚。我們想“龜”與“歸”諧音,是不是當初設獎的人期望子孫好好習武將來有一天能夠回歸北方,回歸汴京?

還有一個很奇特的習俗那便是結婚新郎新娘全穿白衣白褲,新娘還外加一條白色的圍裙。這些衣褲上除繡上一個小小的紅色的“”外全部純白。結婚時新郎新娘穿著這白色的“象頭衣”拜祖宗拜天地。手裡還拿著白布條。這種在結婚大喜的日子裡把紅白喜事糾集在一起,讓人們即使在結婚時也不忘祖先、不忘“孝”道,不知是否與帝投海宋朝滅亡有關?

微縮版的汴京
趙家堡趙家堡

趙家堡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素有“微縮版宋朝汴京”之稱,它是宋朝滅亡後,趙家皇族後裔在元兵追殺下隱姓埋名,立意聚族而居的建築群;是為思慕祖宗帝業,仿北宋古都開封布局建造的防寇城堡,始建於公元1600年,1604年內城建成,此後多次擴建、修建。

歷史上的汴京設有外城、內城和大內三重,趙家堡也設定了外城、內城和完璧樓三重。外城牆周長1082米,其平面呈正方形,依山勢起伏,南高北低。內城位於城堡的正東角,周長222米,平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城堡城門匾刻分別為:東門“東方巨障”,北門“碩高居勝”,西門“丹鼎鍾祥”,南門封閉以表不再南逃之意。堡中建築立意處處可見留戀皇室之意。

趙家堡城中建築複製於舊汴京。北宋故都汴京在明代時因經歷多次黃河泛濫,宋代建築大部分被泥沙復蓋在7米深的地底下,但高聳的鐵塔、潘楊二湖和古炊台仍然可見。這一切均被複製於趙家堡,只不過石塔代替了鐵塔,高度只是鐵塔的十分之一。蓮花二池代替潘楊二湖,在蓮花池中建有類似潘楊二湖中間的石橋,建造者唯恐世人不理解其苦心,還在石橋上刻有“汴派橋”三個大字。

1984年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士元、國家文物局總工程師羅哲文等古建築家三次考察趙家堡,並欣然命筆題之:“其布局立意,處處乃沿汴京之舊”,一語道破了趙家堡的天機。趙家堡里至今還居住宋代趙氏的第31世至第35世子孫700多人, 就沒落王族聚集而居至今數百年仍然保持完好的城堡,趙家堡可以說是全國的唯一,甚至是世界的唯一。

福建漳州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