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程

趙士程

南宋宗室,唐婉第二任 丈夫 。宋太宗玄孫趙仲湜之子,宋仁宗第十女秦魯國大長公主的侄孫。與陸游、梁克家等屬於同時期人士,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今人常拿北宋荊公王安石與其並論,作為宋朝的兩個標誌性人物。詩云“千古傷心趙士程!”,流傳至今,引發後人不斷對其產生好奇並評價很高。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趙士程,生卒年不詳,與陸游、梁克家等同時,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宗室。唐婉改嫁後的丈夫

趙士程是個寬厚重情的讀書人,他對曾經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現出誠摯的同情與諒解。幹道七年,趙士程任宗正司時,陸游年已四十七歲。陸游與唐琬在沈園相遇時,“ 實紹興乙亥歲公元年也” ,當年陸游才三十一歲, “ 未久唐氏死”。趙士程曾任過武當軍承宣使,他在唐婉死去十餘年,來到福州任宗正司,兩年後離任去了,唐婉死後終身不娶。宋代大詩人陸游與唐琬的愛情悲劇故事, 最早見於南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放翁鍾情前室》“ 陸務觀初娶唐氏閡之女也, 於其母夫人為姑侄。伉儷相得, 而弗獲於其姑。既出而未忍絕之, 則為別館, 時時往焉, 姑知而掩之。雖先知掣去, 然事不得隱, 竟絕之, 亦人倫之變也。唐後改適同郡宗子士程, 嘗以春日出遊, 相遇於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 遣致酒肴。翁悵然久之, 為斌《釵頭鳳》一詞, 題園壁間雲⋯ ⋯ 實紹興乙亥歲也。未久唐氏死⋯ ⋯ ” 民國九年涵芬樓據元刻明補本據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卷十七引況周頤《香東漫筆》說“ 放翁出妻姓唐名碗, 和放翁《釵頭鳳》詞, 見《御選歷代詩餘》及《林下詞選》。”知陸游妻名唐琬, 唐琬後夫趙士程在沈園見陸、唐相遇, 竟“ 遣致餚” , 其豪爽風度令人叫絕。但七、八百年來, 趙士程為何許人, 未見人談及, 誠千古憾事。

我在南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二十五《秩官類六· 西外宗正司官》中發現一條記載“ 知宗正司一員,紹興三年移司福州⋯ ⋯ 趙士程,

武當軍承宣使

幹道七年五月任。趙不敵, 左朝奉大夫, 幹道九年十二月任· · ⋯ ” 據傳抄本。梁克家與陸游、趙士程為同時代人, 其記載是準確無誤的, 這也說明周密記載唐琬再嫁確是事實。

陸游前妻唐琬後夫在福州

陸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陸游34歲,任福建寧德縣主簿,寫有《訪僧支提寺》一首詩和文一篇。第二年任福州決曹,存詩8首,詞1首,當時福州台江到倉山沒有橋,只有用船隻搭成的浮橋,陸游有《度浮橋至南台》詩。二十年後,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二度宦閩,任提舉福建常平茶鹽公事,寫詩138首,詞2首。這是陸游與福建的情結。

趙士程趙士程

據宋人周密《齊東野語》等書記載,陸游前妻為表妹唐琬,婚後伉儷情深。不知為什麼,陸游母親很不喜歡唐琬,逼陸游離了婚。唐琬後改嫁皇室趙士程,陸游也另娶了妻子。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春,陸游31歲,在故鄉禹跡寺沈園與趙士程、唐琬夫婦不期而遇,趙士程性格豪爽,買了黃酒、菜餚、果子讓二人互訴衷腸。陸游在牆上寫了《釵頭鳳》詞,唐琬含淚也和了詞。唐琬回家後,傷感過度,不久便離開了人世。清人桂馥將這個故事編了《題園壁》雜劇,近人吳梅也編了《陸務觀寄怨釵頭鳳詞》雜劇,今人陳明鏘編閩劇《釵頭鳳》上演,一時傳遍福州城。京劇、話劇、電影、小說都有此題材。

唐琬死後,幹道七年(1171年)五月,其後夫趙士程以武當軍承宣使來福州任西外宗正司事(見《三山志·西外宗正司官》),這是負責福建趙宋皇族事務的官,屬下有主管敦宗院、宗學教授等。地址在太平寺(今福一中後面衛前街一帶),宋時太平寺入開元寺。

原來,年少的趙士程兄弟在南宋初期曾隨其父趙仲湜來到福州,遊覽了烏石山烏塔等寺廟後再游西禪寺。《烏石山志·石刻》記錄了這次重要活動:"建炎庚戌正月二日,因禮神光寶塔,遍游烏石精藍,乘興造西禪,歷覽勝概而歸。男士街、士術、士衎、士程,侄為,婿廖虞弼侍行,皇叔少傅、開府嗣王仲湜巨源書。"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為1130年,趙仲湜字巨源,宋皇室,時為嗣濮王,死於紹興七年(1137年),廖虞弼當時任福州兵馬鈐轄。趙仲湜父子游福州,可能因為其婿廖虞弼在福州做官的緣故。這段字徑4寸的楷書摩崖題刻原鐫刻於烏石山頂蟠桃塢東面,歲月滄桑,今日已不可見了。陸游和趙士程分別兩度入閩,從年代來看,唐琬不可能跟隨入閩,文獻也不見記載。○官桂銓

個人作品

《烏山石志》

烏石山志下 福州地方舊志

建炎庚戌正月二日,侄士,婿廖虞弼侍行,皇叔祖少傅、開府嗣王仲湜,巨源書。楷書,徑四寸,鐫蟠桃塢左。

趙氏家譜源流

從宗親書信中重溫趙宋宗族歷史

案趙仲湜(1073—1137),字巨源,初名仲 泹,太宗玄孫。太宗生商王元份。元份生允讓。允讓生宗輔。宗輔生仲湜。仲湜累遷密州觀察使、知西外 宗正事、保大軍承宣使。建濮王園於紹興,襲封嗣濮王。卒,追封儀王,謚恭孝。生十一子,子嗣蕃盛

據《國朝三修諸暨縣誌》記載,趙士衎、趙仲湜之女婿廖虞弼亦葬陶朱山。可知此派趙氏從趙仲湜遷居紹 興以來,其子士從、士衎又自紹興來居諸暨縣城,女婿廖虞弼一家亦同遷。晚年此派後嗣無著,或已外 遷,或已無嗣,尚待查考。姑以葬地暫名曰陶朱山派。

趙仲湜

儀王趙仲湜,字巨源,楚榮王宗輔之子,濮安懿王趙允讓孫也,初名仲泹。熙寧十年,授右內率府副率。累遷密州觀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軍承宣使。欽宗嗣位,授靖海節度使,更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帝位於南京,仲湜由漢上率眾徑謁時嗣濮王趙仲理北遷,乃詔仲湜襲封,加開府儀同三司,歷檢校少保、少傅。紹興元年,充明堂亞獻。七年,薨,帝為輟朝,賜其家銀帛,追封儀王,謚恭孝。

仲湜事母以孝聞,喜親圖史。性酷嗜珊瑚,每把玩不去手,大者一株至以數百千售之。高宗嘗問墜地則何如,仲湜對曰:“碎矣。”帝曰:“以民膏血易無用之物,朕所不忍。”仲湜慚不能對。子士從、士街、士籛、士街、士歆。(十一子,見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