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氣團

赤道氣團

赤道氣團(Equatorial air mass)源地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的範圍內。赤道氣團主要特徵是氣溫高、濕度大,常出現對流性不穩定天氣。在赤道氣團控制下,天氣悶熱、潮濕、多雷暴。

簡介

赤道氣團(eouatorialair)形成於赤道附近洋面上的氣團。是一種最為濕熱而不穩定的氣團,在其控制下的天氣悶熱且多雷陣雨。夏季赤道氣團經常給中國華南和華東一帶地區帶來潮濕而悶熱的雷暴天氣,並能為中國北方的降水輸送潮濕空氣,對中國夏季降水有重要貢獻。

赤道氣團赤道氣團

赤道氣團是什麼

大多數天氣變化與氣團和氣團的活動有關。氣團是一大團空氣,它覆蓋著一個很大的地區。在這個地區內各處的溫度和濕度大致相同。
海洋上空形成的氣團叫海洋氣團,較潮濕。陸地上形成的氣團叫大陸氣團,較乾燥。極地附近形成的氣團叫極地氣團,較寒冷。熱帶附近形成的氣團叫熱帶氣團,較溫暖。顧名思義,赤道氣團就是赤道附近形成的氣團.
冬半年活躍在我國的主要是變性極地大陸氣團;夏半年除有變性極地大陸氣團外,尚有熱帶海洋氣團和熱帶大陸氣團,我國南方則受赤道氣團的影響。

主要推動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挪威氣象學家皮鏗克尼斯父子創導鋒面學說之後,始知氣團性質之辨認。地面氣團駐留於一處,每受其地域環境煙熅之影響。此主要推動力來源可分為二枝:其一為熱力的,空氣受其下層之增熱或冷卻,或經由蒸發兩增益其水汽;另一則為動力的,空氣受動力產生對流或較小規模之渦動,使發生上下與緯向或經向之攪和。或經由壓縮而生下沈作用,或受地面摩擦力,因地形起伏而使之強迫擧升。凡是皆足以使氣團之性質有地域性之改易。

分類

氣團之分類,其重要依據,以緯度與海陸為主。氣團簡要之分類可列為六類:

一、熱帶海洋性

二、極區海洋性

三、極地海洋性

四、熱帶大陸性

五、極區大陸性;

六、極地大陸性。

氣象特徵

由於欲辨認地區氣團之性質,必須採用其有保守性之參素,因而選定位溫與混合比二項為氣團辨認之特徵。蓋因位溫不受乾絕熱變化之影響。而混合比則在任何溫度變化之下不發生飽和現象。此類因子數值填人於溫。氣象圖,可以顯出標準曲線之型態,對於天氣預告上有莫大之助力。熱帶海洋性氣團,亦稱為赤道海洋性氣團,由海上副熱帶高氣壓環流所散出。其性質為暖而且濕,在初期甚不穩定。當其向高緯度北移溫度較低水域時,水氣漸次凝結達於露點,而形成為海霧或低層雲,常帶細雨。若移上陸地時,可能接受地面強烈日射而雲層消失。但入夜之後,可能再度成雲,若海上暖氣團繼續流入,將平衡地面輻射之冷卻。熱帶大陸性氣團大抵見於夏季內陸地區。在非洲北部因沙漠橫亘,氣團溫度高而濕度小,雲量稀少。當熱帶大陸性氣團經湖泊或內海時,常發生旺盛對流。極底海洋性氣團在海上向南推移時,其空氣下層溫度增加,由於溫度與水氣續增,因而產生不穩定形態,每有積雲與陣雨出現。當推向內陸時候,每視地面溫度周日之變化,而產生其雲層之消長。極區大陸性氣團主要為冬季現象。亞洲北部內陸高氣壓中心盤據地區,氣團寒冷而乾燥,雲層稀少,其下層常見煙霾之類。至於極地氣團則指兩極地區所孕育之極端寒冷氣團而言。北極為海洋而南極洲為大陸。因此,在北半球所見極地大陸性氣團鮮少,而在南半球所見極地海洋性氣團鮮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