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脈傳睛

赤脈傳睛

赤脈傳睛為赤脈起自兩眥,漸向白睛侵犯的病症。以兩眥部紅赤澀痛為特徵,多雙眼、兩眥同時起病。本病類似西醫學之眥瞼緣結膜炎、慢性結膜炎,以瞼裂部位充血者亦屬於此病。

基本信息

病因病機

1.恣嗜五辛,脾胃蘊熱,或肝鬱化火,上犯於心,心經蘊熱,郁於兩眥而發病。

2.勞瞻竭視,或用意太過,心陰暗耗,虛火上炎,壅於眥部脈絡。

本病與心關係最為密切。因喜怒失常,肝鬱化火,或喜食煎炒,脾胃積熱,火積於心,心火克金,結於兩眥及白睛。屬心經實熱證。

因勞瞻竭視,或思慮過度,或房事不節、或睡眠不足,均可致精血暗耗,心陰虧損,陰虛陽亢,虛火上浮灼於目眥而發病,屬心經虛熱證。

臨床表現

本症初起,自覺眥部澀癢,眥角皮膚紅赤,赤脈多呈樹枝狀,發自眥頭,橫向伸引,漸貫氣輪。由於較少引起黑睛疾病,故一般不影響視力。

診斷

1.自覺瞼部澀癢不適,眥部皮膚或瞼緣皮膚紅赤,瞼頭部赤脈顯露,呈樹枝狀,漸向自睛蔓延,但不侵入黑睛,視力不受影響,眥部白睛微赤,有赤脈橫生。

2.本病須與以下眼疾相鑑別。若從瞼部向白睛發生脂膜狀胬肉,漸向黑睛生長者,為胬肉攀睛,胬肉攀睛多生於大眥,初起大眥赤脈叢生,,繼之胬起如肉呈三角形,如翼狀,橫貫白睛,最後攀附於黑睛之上。若眥部瞼緣皮膚及白睛紅赤,糜爛、起皰為主要症狀者,為眥睢赤爛。若赤脈從他處而起,虬蟠捲曲,則為赤絲虬脈,不屬本病範圍。

辨證施治

在辨證上,主要為火熱所致。屬虛屬實應根據赤脈色澤、粗細、多寡及兼症等進行辨。治療上,屬實火當清瀉為主,虛火宜滋陰為主。

1.內治

(1)心經實火 ①證候 兩眥赤脈粗大鮮紅,橫貫白睛,癢澀刺痛,眵多於結,頭痛煩熱,口乾咽燥,或口舌生瘡,大便燥結,小便黃赤,舌尖紅,舌苔黃,脈數。 ②證候分析 兩眥屬心,心主火,主血脈。心火上炎,壅於兩眥,故眥頭血脈粗大鮮紅,癢痛並作,眵多乾結;心火亢盛,循經上炎,故煩熱口渴,口舌生瘡,舌尖紅;移熱於小腸,故小便黃赤。 ③治則 清心瀉火。 ④方藥 瀉心湯合導赤散加減。瀉心湯中黃連、黃芩、大黃瀉心降火;導赤散中地黃涼血清熱,竹葉清心火,木通瀉心火,利小便,甘草瀉火解毒。兩方配合套用,共奏瀉心降火、清利小便的作用。

(2)心經虛火 ①證候 兩眥赤脈淡紅,細小稀疏,微癢不舒,舌紅少苔,脈細數。 ②證候分析 兩眥屬心,紅赤屬火。現兩眥血脈淡紅而細小,微癢而不痛,證屬心經虛火上炎。心煩不寐,舌紅少苔,脈細數亦屬心經虛火之象。 ③治則 滋陰清熱。 ④方藥 補心湯。補心湯中人參、黃芪、甘草補心氣;當歸、遠志、麥冬、地黃滋陰養血安神;知母配連翹,清心經虛火;桔梗載藥上行,直達目竅。

2.外治

黃連西瓜霜眼藥水、膽汁二連膏或八寶眼藥點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