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灣天后宮

赤灣天后宮

赤灣天后宮,也叫天后博物館,坐落在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赤灣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風光秀麗。其創建遠溯宋代,其營造氣勢宏偉,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模日隆,明萬曆初年,三寶太監鄭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舟師遠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赤灣天后宮為其重要一站。以天后宮為中心的“赤灣勝概”是明清時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赤灣天后宮赤灣天后宮

赤灣天后宮,坐落在深圳南山區赤灣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風光秀麗。其創建遠溯宋代,其營造氣勢宏偉,兩朝多次修茸,規模日隆,成為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凡朝庭使臣出使東南亞各國,經過這裡時必定停船進香,以大禮禱神庇佑。萬曆初年,三寶太監鄭和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舟師遠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赤灣天后宮為其重要一站。以天后宮為中心的“赤灣勝概”是明清時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

為保護和搶救歷史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中央及地方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於一九九三年開始對舊址進行重新修建。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其主體工程完工,開始對外開放。經省、市兩級文物管理委員會批准,於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正式成立深圳市南山區天后博物館,成為深圳市八大博物館之一。

赤灣天后宮規模最大的祭祀活動為天后誕。天后的祭祀活動除民間外,官方每年春秋也到此致祭。作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明代朝廷曾頒文:凡另外是朝廷使臣出使東南各國,經過這裡時必定停船祭祀。另據香港魯言先生的《香港掌故》中載道:“由於赤灣天后古廟宏偉,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天后誕,香港九龍水陸居民都前往赤灣天后廟去賀誕。因此,九龍油麻地、香港乾諾道中的海旁,都有數以萬計赤灣去。”

建築歷史

赤灣天后宮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始建年代無考。據明·黃諫《新建赤灣天妃廟後殿記》:“永樂初,中貴張公源使暹羅國,先祀天妃,得吉兆,然後辭沙。天妃舊有廟,公復建廟宇於舊廟東南。”是則永樂以前已有舊廟,其創建年代應在宋元間。明、清兩代,廟宇不斷整修擴建,至清末,“有屋大小一百間,建築二十餘處。”中軸線包括牌樓、日月池、山門、前殿、正殿、後殿;左右有鐘鼓樓、長廊、偏殿、客堂等,成為廣東著名的有99個門戶的龐大廟宇建築群。

可惜的是廟宇於1960年代被部分拆毀和改造。1992年,文物部門出面爭取,南山區政府決定由政府撥款和信眾捐助相結合,贖回基地,對古建築進行分期修復。1995年完成包括山門、鐘鼓樓、前殿、正殿及碑廊等的第一期修復工程,國家文物局領導及專家親臨剪彩,該宮1988年已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後又升格為廣東省文保單位。

建築特點

赤灣天后宮鼎盛時計有山門牌樓日月池石橋鐘樓前殿正殿後殿左右偏殿廂房、客堂、長廊、角亭、碑亭等建築數十處,房屋一百二十餘間,占地九百餘畝,其殿宇巍峨壯麗,廟貌氣象萬千,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大的有擁有九十九道門的天后宮廟,也是深圳歷史上最負盛譽的人文景觀。在港澳台及東南亞各國久享盛譽。為深圳市重點保護單位之一。

天后簡介

赤灣天后宮赤灣天后宮

天后,又稱媽祖、天妃、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許多沿海地區都建有媽祖廟。

相傳媽祖的真名叫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關於媽祖的死,有的說是她在救人時自己身陷激流,溺水身亡;另一種傳說則是說她乘長風駕祥雲升天了。

媽祖從小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去世的當年,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就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後來,媽祖的信仰,隨著華僑的南渡遍布於南洋各地,媽祖也成為中國沿海地區、台灣、東南亞沿海華裔居民普遍信仰的海神。現今,海外有一億多人信仰天后,各國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幾乎都存在天后信仰,相當多的海外華人把天后作為祖國和母親的化身,天后又成為海外遊子尋親問根的“橋樑”。在天后信仰中,寄託著對祖國母親的拳拳眷戀之心。

赤灣天后宮收藏有自宋至清的天后塑像多尊,天后宮新修正殿及室外天后塑像,亦嚴格按照宋代天后塑像造型,再現天后偉大形象。

景區景點

天后宮正殿

赤灣天后宮赤灣天后宮
赤灣天后宮正殿相傳始建於宋代,自明至清多次修茸。近年按“官式做法、閩粵風格、海神特點”三原則重新修復。正殿面寬二十四米,高十六米,重檐高台,頗具王者風範,是祭祀天后的重要場所,為赤灣天后宮最負盛名的殿宇。殿內正中塑天后像,慈祥端莊,威儀肅穆,通高六米有餘,上方懸雍正,乾隆,光緒皇帝御書金匾,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殿前設閱台,兩層台階分別為九級、五級,以應天后神格“九五之尊”的天數;閱台中置石雕一對,四周環繞龍鳳石雕欄桿,雕工精美,栩栩如生,這裡為瞻拜朝聖者必到之處。

天后寶像

天后,又稱天妃,天上聖母,民間俗稱媽祖,她因護國護民、捨生救航、捨己救人的美德而受到廣大民眾的敬仰。現今,海外有一億多人信仰天后,各國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幾乎都存在天后信仰,相當多的海外華人把天后作為祖國母親的化身,天后又成為海外遊子尋親問根的“橋樑”。在天后信仰中,寄託著對祖國母親的拳拳眷戀之心。赤灣天后宮收藏有自的天后塑像多尊,天后宮新修正殿及室外天后塑像,亦嚴格按照宋代天后塑像造型,再現天后偉大形象。

天后宮鼓樓

鼓為我國傳統打擊樂器。遠古時期以陶為框,蒙以獸皮蟒皮;亦有以鑄成者。古代夜間擊鼓報更的代稱,如三鼓、五鼓等。鼓樓為北魏兗州刺史李崇所創建,系報警和傳遞信息之設施,後逐漸失去原作用,成為報時設施,且往往與鐘樓相對應,以建造之精美供人觀賞。重大典儀或節度時鐘鼓齊鳴,寓意盛世太平之景。

天后宮前殿

赤灣天后宮前殿為天后宮重要建築之一。明永樂初年(公元一四零三年),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舟師遠下西洋,其副使張源曾重修赤灣殿宇。此前殿面寬二十四米,高十餘米。正門台基前面的浮雕紋樣石刻,相傳為宋代末年赤灣天妃廟原建築構件,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是研究宋代石刻工藝的重要的實據。殿前正面有龍柱四根,每根高四米二,全部採用我國傳統石雕鏤刻而成,雙龍盤柱,態勢生動。台階兩旁設定海神天后的守護神獸圓雕石麒麟兩尊,寓意著天后宮的神聖與莊嚴。

天后宮前殿龍柱

天后宮前殿龍柱用整塊青石精鏤而成,鬼斧神工,栩栩如生,為宮中最可寶者。

天后宮日月池

日月池位於赤灣天后宮大門正前方天后聖母照壁處,分為左右設定。,象徽陰陽和諧,冷熱有序,剛柔相濟,生態平衡。喻天后聖母及其偉業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聖母泉

日月池東側,有一聖母泉,清澈的泉水緩緩流入池中,為天后宮又一景觀。

“聖水”井

天后聖水源自赤灣天后宮閱台前之聖水井,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品質優良,清新怡神。周圍民眾常來宮中敬汲聖水,相傳常飲此水可防病消災,益壽延年。

“神泉”井

天后神泉源自赤灣天后宮月池旁之神泉井,天然純淨,味道甘美。書載天后慈悲、安詳、端莊、秀麗,為中國歷史上最美的女神之一。相傳常飲此水烏髮養顏,永葆青春。

神仙樹 

神仙樹,又名許願樹。據《天后志》載:永樂初年,三寶太監鄭和奉明成祖朱隸之命,率領舟師,遠下西洋,船隊行至珠江口南山附近海域遇險,請禱於天后。天后顯靈,救助鄭和。鄭和歸朝,復命奏上,奉旨遣官整理祠廟。相傳該樹為鄭和副帥張源重修赤灣天后廟時親手所植,歷經數百年戰亂,屢毀屢長,生生不息。百姓常於樹下許願,多有靈應者,百姓稱之為神仙樹

香雲閣

天后宮正殿左邊,是香雲閣,裡面掛滿了好運塔香,氤氳裊裊,清雅芬芳。環環相連的一座座塔香,寄託著世人合家平安、幸福美滿的的美好希望。

深圳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