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依存度

赤字依存度是指財政赤字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說明一國在當年的總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賴亞字支出實現的。赤字財政(deficitfinancing),赤字是財政年度內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差額,赤字財政指國家制定赤字財政政策,實行赤字財政計畫。在制定國家預算時,國家有意將當年預算支出安排得大於當年預算收入,不足的預算資金,依靠發行國債、向銀行透支、發行財政性貨幣的辦法來應付。資本主義國家經常使用的一種財政政策。

基本釋義

赤字依存度是指財政赤字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說明一國在當年的總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賴亞字支出實現的。赤字財政(deficitfinancing),赤字是財政年度內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差額,赤字財政指國家制定赤字財政政策,實行赤字財政計畫。在制定國家預算時,國家有意將當年預算支出安排得大於當年預算收入,不足的預算資金,依靠發行國債、向銀行透支、發行財政性貨幣的辦法來應付。資本主義國家經常使用的一種財政政策。
赤字財政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以後。1929~1933年,發生了世界經濟危機,為解釋和解救危機,赤字預算論紛紛出現,其中,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和美國經濟學家漢森的理論最具代表性。他們認為,財政收支平衡不是國家理財的原則,負債多少也不是衡量一國財政穩定的尺度。資本主義經濟之所以陷入了長期蕭條和危機,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國家為了促進就業和消除危機,應該積極進行經濟干預,採用擴大國家預算支出的方式,舉辦公共工程,增加政府投資,增加軍事訂貨,支付出口補貼等。國家在實行這些政策中難免會出現赤字,但可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增加就業,從而增加國民收入,緩解或消除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的許多國家使用了這種政策。但是,赤字財政未能真正消除危機,反而又引起不斷的通貨膨脹。70年代以後,就業不足、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同時出現,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中的嚴重問題。

相關詞語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擴大政府投資,刺激經濟成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長期仍應以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為宜。赤字財政政策作為市場失靈時政府對市場的補救,只能作為啟動力量來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資帶動社會力量、民間力量,從而恢復市場活力。如果超過啟動力量的定位,變成政府代替市場,則有可能事與願違,產生擠出效應。採取赤字財政政策必須審時度勢,十分謹慎,要為將來的政策調整留下空間和餘地。在政策導向上不應再鼓勵地方政府和各個部門擴大投資、多上項目;同時,要選擇好政府投資的項目,避免形成新的重複建設。如果政府投資項目選擇不當,雖然作為固定資產投資會增加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並對投資品的生產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對於今後的繼續發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為一堆無用的廢物。考慮經濟狀況,可以適當減少“需求乘數”較高的政府投資,增加在公共衛生、農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與此同時必須在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財政支出項目上必須進行科學論證,減少很多項目缺乏長遠規劃、盲目投資的現象;在財政支出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絕挪用、貪污財政資金現象;正確處理總量擴張與結構調整的關係,適當轉變政府財政投資方向,在堅持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同時,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型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方向演變,加快國有經濟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轉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