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孫秋士序

秋士出身富貴人家,又處於繁華京師,卻不問世事,不嗜利祿,自甘落拓清貧。作者認為他是隱於市朝的奇士,必將傳名於後世。這篇賀序如果不談到最後一句,不會覺察到為人祝壽的意思,可見其不落俗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贈孫秋士序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梅曾亮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為名公子貴介弟[1],而無官於朝,無跡於場屋[2]。斗室中課六七童子[3],十餘年主者不易姓,往來不過一二士。詩一卷,紙墨暗昧,讀者捲舌滯口而不可捨去[4]。敝衣冠,獨行市中,斷爛古書外,不市他物。居近正陽門[5],不二三里,目不見朝報一字[6],不知何者為今日時事、達官要人。蓋古之山林枯槁之士[7],無過於孫先生者,而今於京師中遇之,亦異矣。 韓昌黎言居京師八九年[8],人知當時何能自處。夫士至京師不可居,困矣。然困有至非京師無可居如先生者,為愈奇耳。吾觀東方曼倩及揚了雲[9],皆非嗜祿利者,其居長安中甚落拓矣[10],亦卒不捨去。豈古今人之遇或同與[11]?二子在當時,雖其遭遇若此,後之好者或傳其書,寫放其貌[12],忻慕笑抃[13],而欲從游,則以吾所言如先生其人者,後人好事者見之,有不欲傳其書,寫放其貌,而欲從之游者乎?有不忻慕笑抃,而忘其為落拓於當世者乎?
太史公班固書[14],屢言長安諸公貴人,皆不出其名氏,以其人日異月新,不勝識也[15]。然而有名氏如二子者,落拓亦何負於人哉!曾亮交先生十餘年,今先生年六十矣,乃述其行之似古人者以為壽,以見壽莫壽於使後世知我為古人也。

作品注釋

[1]介弟:對別人兄弟的敬稱。介,大。
[2]場屋:科舉考場。
[3]斗室:狹小的屋子。課:教授。
[4]讀者:指孫秋士。
[5]正陽門:今北京前門,為京師繁華處。
[6]朝(cháo)報:封建時代官方的報紙,刊載詔令、任免、奏章等。清代又稱它為“京報”。
[7]枯槁:貧困憔悴。
[8]韓昌黎:唐文學家韓愈。韓愈這二句話見於《與李翊書》,回憶自己居京師求仕的痛苦。
[9]東方曼倩:東方朔,字曼倩,西漢文學家,性恢諧。揚子云:揚雄,字子云,西漢文學家。
[10]落拓:窮困失意。
[11]與:同“歟”,表疑問語氣。
[12]寫放:摹畫。放,通“仿”。
[13]忻(xīn):同“欣”。抃(biàn):鼓掌,表示歡欣。
[14]太史公:指班固。班固繼司馬遷《史記》後,寫成《漢書》,人們把他比作太史公司馬遷。
[15]不勝(shēng):不盡。識:通“志”,記住。

作品賞析

孫秋士出身富貴人家,又處於繁華京師,卻不問世事,不嗜利祿,自甘落拓清貧。作者認為他是隱於市朝的奇士,必將傳名於後世。這篇賀序如果不談到最後一句,不會覺察到為人祝壽的意思,可見其不落俗套。語言風格很像唐代的韓愈。

作者簡介

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一字伯峴,江蘇上元(今南京)人。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進士,官戶部郎中。居京師二十餘年,游姚鼐門。篤古嗜學,與管同、宗稷辰、朱琦、龍啟瑞、王極等游,是桐城派後期重要作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