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詩社

王士禎詠《秋柳》處。 大明湖岸邊的垂柳,已是翠褪黃顯,乍染秋色了。 濟南,諸名士雲集明湖。

王士禎出生在一個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晉,為明朝河南省布政使。王士禎出生於官舍,祖父呼其小名為豫孫。五歲入家塾讀書,六七歲時讀《詩經》。順治七年(1650年),應童子試,連得縣、府、道第一,與大哥王士祿、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詩名。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進士,文名漸著,23歲遊歷濟南,邀請在濟南的文壇名士,集會於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賦秋柳詩四首,此詩傳開,大江南北一時和作者甚多,當時被文壇稱為“秋柳詩社”,從此聞名天下。後人將大明湖東北岸一小巷名“秋柳園”,指為王士禎詠《秋柳》處。
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曾在此讀書會友賦詩,在水面亭寫下了轟動大江南北的詩章《秋柳四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合者甚眾。

作品

提起清人王士禎,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三柳”——“《秋柳》詩”、“秋柳詩社”、“秋柳園”。
王士禎是清初傑出的詩人。他自幼聰慧過人,尤喜賦詩。他少年時在濟南居住,向以濟南人自稱,一生寫有許多詠濟南山水風光的詩作。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一個秋日的下午,濟南大明湖上,王士禎正和幾個文友觀覽遊玩。此時,天氣漸涼,大明湖岸邊的垂柳,已是翠褪黃顯,乍染秋色了。王士禎為眼前的景色所感染、觸動,遂賦出了著名的《秋柳》詩四首: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愁生陌上黃聰曲,夢遠江南烏夜村。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婦鏡,江乾黃竹女兒箱。空憐板渚隋堤水,不見琅琊大道王。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問水豐坊。” “東風作絮糝春衣,太息蕭條景物非。扶荔宮中花事盡,靈和殿里昔人希,相逢南雁皆愁侶,好語西烏莫夜飛。往日風流問枚書,梁園回首素心違。” “桃根桃葉正相連,眺盡平蕪欲化煙。秋色向人猶旖旎,春閨曾與致纏綿。新愁帝子悲今日,舊事公孫憶往年。記否青門珠絡鼓,松柏相映夕陽邊。” 這四首《秋柳》詩,意韻含蓄,境界優美,詠物與寓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更叫人嘆絕的,是全詩句句寫柳,卻通篇不見一個“柳”字,表現出詩人深厚的藝術提煉功底。 王士禎寫《秋柳》四首時,才24歲,在這之前,他已經高中進士,並以眾多詩作聲名在外,然而真正使他舉國“文”名的,卻是這《秋柳》四首。此詩傳開,影響巨大,大江南北一時應和者甚眾,連顧炎武也由京抵濟,作《賦得秋柳》唱和。由於各地眾名家對《秋柳》詩的唱和,因此產生了享譽當時文壇的文社——“秋柳詩社”。“秋柳詩社”在中國文學史上留有彩色的印記。 《秋柳》詩四首,究竟是在大明湖什麼地方作成的呢?王士禎在其《菜根堂詩集序》中云:“順治丁酉秋,予客濟南,諸名士雲集明湖。一日會飲水面亭,亭下楊柳千餘株,披拂水際,葉始微黃,乍染秋色,若有搖落之態。予悵然有感,賦詩四首。”這裡清楚地說明,《秋柳》詩是在大明湖水面亭所作。據考證,所謂“水面亭”,全名應該是“天心水面亭”,位在當今大明湖南岸稼軒祠附近,早已毀佚。 由於《秋柳》詩是王士禎的成名代表作,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詩人,就把大明湖東北岸匯泉堂附近的一處館舍院落命名為“秋柳園”。(亦有人說秋柳園就是王士禎少年時在濟南的故居。)舊時的秋柳園土牆木棟,柳絲裊裊,是個幽靜清寧的地方。如今,秋柳園早已湮沒,但其遺址風光依舊,從這裡看去,水光粼粼,荷紅芙綠,岸柳披拂,明湖風光盡收眼底。作為濟南重要的人文景觀,秋柳園在濟南的人文史上有著顯著的位置。

代表詩詞

秦淮雜詩 (二十首選—) 傅壽清歌沙嫩簫,紅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見青溪長板橋。 真州絕句 (六首選一) 江乾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初春濟南作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 秋柳 (四首選—)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 愁生陌上黃聰曲,夢遠江南烏夜村。 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高郵雨泊 寒雨秦郵夜泊船,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江上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浣溪沙·紅橋 其一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 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其二  白鳥朱荷引畫橈,垂楊影里見紅橋,欲尋往事已魂消。 遙指平山山外路,斷鴻無數水迢迢,新愁分付廣陵潮。 息齋夜宿即事懷故園 夜來微雨歇,河漢在西堂。螢火出深碧,池荷聞暗香。 開窗鄰竹樹,高枕憶滄浪。此夕南枝鳥,無因到故鄉。 蝶戀花·和漱玉詞 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閒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 題秋江獨釣圖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