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悲秋》

對蕭瑟秋景而傷惑。語出《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唐 杜甫 《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鄭振鐸 《山中雜記·蟬與紡織娘》:“那末你的感觸將更深了,那也許就是所謂悲秋。”“傷春悲秋”是中國古代文人一種帶有頹廢色彩的情結!這種情節,基本上影響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文人。特別是劉禹錫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將悲秋寫入了中國的詩壇。中國詩人大多是懷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們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不免要寓於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當詩人看到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自己又無法作為的時候就會傷春;秋天則是收穫的季節,又是將近冬天的時候,看到那凋零的落葉,詩人們一方面感嘆歲月不饒人,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一事無成所慨嘆,這樣就會產生悲秋的情緒。

基本信息

“悲秋”情緒

情緒疲軟

天氣涼爽了,但許多人卻犯困、精神疲乏,這是為什麼呢?醫學專家介紹,這種現象稱之為“情緒疲軟”。立秋前後,隨著天氣漸漸涼快,人也從過激情緒中調整過來,這時就容易因身體能量消耗過多,而出現疲軟、睏乏等狀況,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生活。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七情六慾與五行學說和四季變化存在著相應

··

的聯繫。以五行學說中“金、木、水、火、土”的“金”為例:五臟中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屬金,四季中的“秋”也屬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的日子裡,人們除了容易“秋燥”,有時也容易產生傷感的情緒。

此外,“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的驟然下降,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均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症狀,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低溫抑鬱症”。預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調節,保持樂觀情緒,切莫“秋雨晴時淚不晴”地自尋煩惱。

秋天,乃“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大好季節,是收穫的季節,大可不必自尋煩惱,失意傷感地“悲秋”。飲食滋養好心情早餐一定要吃,儘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補充蛋白質與鈣質的攝取量,以增強耐力與意志力,經常不吃早餐的人,不但無精打采而且意志力也較薄弱。注重養心和養肝,多喝玫瑰花或菊花茶、蓮子茶,因為它們有清肝解郁的作用,長期喝對於抑鬱很有幫助。多吃蓮藕、蓮子、小麥、甘草、紅棗、龍眼等,這些食物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對焦慮、抑鬱很有幫助。核桃、魚類等含有較多磷質,也會幫人們消除抑鬱。

克服方法

1、參加鍛鍊:體育鍛鍊能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和心理變化,較適宜的運動項目有慢跑、戶外散步、跳舞、游泳、練太極拳等。

2、改善營養:維生素B有助於改善情緒,這樣的食品有全麥麵包、蔬菜、雞蛋等。

3、走親訪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親友,向其傾吐心裡話。

4、樂觀幻想,有些人遭受了一點挫折,凡事總往壞處想。克服的方法是,寧作樂觀的幻想,不作消極的猜度。

5、奮發工作,一旦潛心事業,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便能使人忘記憂傷和愁苦。

6、旅遊和外出:心情煩悶時,看看青山綠水,看看裊裊炊煙,疲勞、苦悶之感頓消。

7、看電影:抑鬱時,看個喜劇片,這種移情效應是很明顯的。

為何有傷春悲秋之說

這主要與中國文人的特殊情感所決定的。中國詩人大多是懷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們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不免要寓於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當詩人看到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自己又無法作為的時候就會傷春;秋天則是收穫的季節,又是將近冬天的時候,看到那凋零的落葉,詩人們一方面感嘆歲月不饒人,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一事無成所慨嘆,這樣就會產生悲秋的情緒。

“傷春悲秋”是中國古代文人一種帶有頹廢色彩的情結!這種情節,基本上影響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文人。

詩詞

1、【標題】:悲秋

【年代】:唐

【作者】:盧殷

··

【體載】:七絕

【內容】:--------------------

秋空雁度青天遠,疏樹蟬嘶白露寒。

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2、【標題】:悲秋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載】:五律

【內容】:--------------------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3、【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內容】:--------------------

秋燈如孤螢,熠熠耿窗戶;秋雨如漏壼,點滴連早暮。

我豈楚逐臣,慘愴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憂國故。

三軍老不戰,比屋困征賦。

可使江淮間,歲歲常列戍?

4、【標題】:子夜秋歌

【年代】:南北

【作者】:南北無名

【內容】:--------------------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5、【標題】:蝶戀花

【作者】:蘇軾

【體載】:詞

【內容】:--------------------

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6、【標題】:秋

【年代】:宋

【作者】:程顥

【體載】:七絕

【類別】:記時

【內容】:--------------------

洗滌炎埃宿雨晴,井梧一葉報秋聲。

氣從緹室葭莩起,風向白苹洲渚生。

7、【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高蟾

【體載】:七絕

【內容】:--------------------

陽羨溪聲冷駭人,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將金玉為風露,曾為高秋幾度貧。

8、【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李山甫

【體載】:七律

【內容】:--------------------

傍雨依風冷漸勻,更憑青女事精神。來時將得幾多雁,

到處愁他無限人。能被綠楊深懊惱,謾偎黃菊送殷勤。

鄒家不用偏吹律,到底榮枯也自均。

9、【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王睿

【內容】:--------------------

蟬噪古槐疏葉下,樹銜斜日映孤城。

欲知潘鬢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數莖。

10、【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無名氏

【體載】:七古

【內容】:--------------------

月色驅秋下穹昊,梁間燕語辭巢早。古苔凝紫貼瑤階,

露槿啼紅墮江草。越客羈魂掛長道,西風欲揭南山倒。

粉娥恨骨不勝衣,映門楚碧蟬聲老。

11、【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內容】:--------------------

束帶自衡門,奉命宰王畿。君侯枉高鑒,舉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兩無施。何以酬明德,歲晏不磷緇。

時節乃來集,欣懷方載馳。平明大府開,一得拜光輝。

溫如春風至,肅若嚴霜威。群屬所載瞻,而忘倦與飢。

公堂燕華筵,禮罷復言辭。將從平門道,憩車灃水湄。

山川降嘉歲,草木蒙潤滋。孰雲還本邑,懷戀獨遲遲。

12、【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翁洮

【體載】:七律

【內容】:--------------------

宋玉高吟思萬重,澄澄寰宇振金風。雲閒日月浮虛白,

木落山川疊碎紅。寥泬雁多宮漏永,河渠煙斂塞天空。

侯門處處槐花□,獻賦何時遇至公?

13、【標題】:秋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內容】:--------------------

晚節逢君趣道深,結茅栽樹近東林。吾師幾度曾摩頂,

高士何年遂發心。北渚三更聞過雁,西城萬里動寒砧。

不見支公與玄度,相思擁膝坐長吟。

不過也有喜秋的,比如說這一首劉禹錫的【秋詞】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賞析】

“詩言志”。這首詩是作者第一次被貶郎州(今湖南常德)時寫的,但他雖被貶謫,卻不悲觀消沉,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這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歷來他人悲秋的情調,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讚美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揚奮發的勵志之歌。

【悲秋】

黃公度

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

【翻譯】

秋天的黃昏,遠來的西風吹打著門窗;我獨自佇立樓頭,悵然凝望。蜿蜒的河流,隨帆船匯入秋江;荒草離離的原野,消失於天邊四方。天色由陰轉晴,山鳥快樂地歡唱;院落中的梧桐,在西風中瑟瑟作響。啊!大丈夫的感慨悲秋,原是為國家興亡;豈能像那多愁善感的楚人,兒女情長。

【賞析】

秋天,草木黃落,原野蕭條。蒼涼淒清的景象,最易觸動離人遊子的傷感,勾起羈旅行役的鄉愁。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首開其端,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從各自的經歷,以“悲秋”,“秋興”為題,抒發了思鄉懷人的感慨。這首《悲秋》詩,並未憑秋色以訴離情,托秋意以寫別恨,而是借秋景表達他的憂國之心,格調高致。

詩一開始,即緊扣題目,以“西風”點秋,以“悵望”點悲,展現出詩人在西風蕭瑟中,獨立書齋悵然想望的畫面。首句在“扉”前著一“晚”字,交代了時間,又渲染了冷寂的氣氛。次句在“齋”前著一“高”字,標明了立足點,為所見愈遠作了鋪墊。李白《折荷有贈》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情景與之略相似,但此處寫得較為含蓄深沉。詩人沒有明說悵望什麼,而是留下懸念,徑直引著讀者把目光投向遠處的別浦。

“別浦”是通大江的小河汊。南朝宋代謝莊《山夜憂》詩:“凌別浦兮值泉躍,經喬林兮遇猿驚。”唐人鄭谷《登杭州城》詩中,也有“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的佳句。遙看別浦,雙雙行舟揚帆而去,漸漸隱沒;極目凝望,廣漠而靜謐的荒野伸向遠方;荒野盡頭,天似穹廬,邊際四垂,寥廓蒼茫。蕭瑟落寞的景象,映襯出詩人抑鬱孤寂的心境。

詩名《悲秋》,作者不寫一個“秋”字,而是通過“西風”、“寒聲”、“井梧”等事物的典型特徵,刻畫出秋的意境。全詩氣韻生動,時人稱其“詩效杜甫古律格,句法逼真”(見《宋詩鈔·知稼翁集序》)。作者托景抒情,把複雜的思想感情,用簡潔的形象表達出來,寓悲壯於閒淡之中,的確耐人咀嚼,引人涵詠尋味。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病後支離不自持,湖邊蕭瑟早寒時。

已驚白髮馮唐老,又起清秋宋玉悲。

枕上數聲新到雁,燈前一局欲殘棋。

丈夫幾許襟懷事,天地無情似不知。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菸草淒迷八月秋,荒村絡緯戒衣裘。

道人大欠修行力,平地閒生爾許愁。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一拋蓑笠雪溪舟,八載梁州復益州。

才破繁華海棠夢,又驚搖落井梧秋。

曉班無復趨行殿,晚境惟思老寢丘。

病肺經旬疏酒盞,愁來惟是上南樓。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長飢一老僧。

霜夜羈愁更無賴,莫收書策且留燈。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蕭蕭衰鬢點新霜,人靜房櫳易斷腸。

等是閉門愁里過,任教風雨壞重陽。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殘年孤寂不禁秋,醉自淒涼醒更愁。

富貴空成守錢虜,吾今何止百宜休。

【標題】: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小雨簾櫳慘澹天,醉中偏借亂書眠。

夢回有恨無人會,枕伴橙香似昔年。

【標題】:悲秋歌

【年代】:漢

【作者】:劉細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典故運用

典故 宋玉傷懷宋玉含淒宋玉怨宋玉悲宋玉悲秋宋玉登山悲同楚大夫悲秋

相關人物 宋玉

出處 《楚辭》卷八《九辯》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靚杪秋之遙夜兮,心繚悷而有哀。

作者 詩題 詩句
崔峒 寄上禮部李侍郎 貴來君卻少,秋至老偏悲。
暢當 別盧綸 我有新秋淚,非關宋玉悲。
李嘉祐 暮秋遷客增思寄京華 宋玉怨三秋,張衡復四愁。
李白 贈易秀才 地遠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李端 贈岐山姜明府 馬卿兼病老,宋玉對秋悲。
李端 送司空文明歸江上舊居 江風正搖落,宋玉莫登山。
李群玉 九日 年年羞見菊花開,十度悲秋上楚台。
李群玉 九日 行雲 永絕襄王夢,野水偏傷宋玉懷。
李郢 早秋書懷 高梧一葉墜涼天,宋玉悲秋淚洒然。
杜牧 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 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
杜牧 江南送左師 江南為客正悲秋,更送吾師古渡頭。
杜牧 聞角 城角為秋悲更遠,護霜雲破海天遙。
杜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杜甫 垂白 垂白馮唐老,清秋宋玉悲。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送裴五赴東川 凜凜悲秋意,非君誰與論。
杜甫 直覺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楊巨源 登寧州城樓 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樓。
楊巨源 秋日登亭贈薛侍御 梁王舊客皆能賦,今日因何獨怨秋。
武元衡 酬嚴維秋夜見寄 騎省潘郎思,衡闈宋玉愁。
溫庭筠 寄岳州李外郎遠 含嚬不語坐持頤,天遠樓高宋玉悲。
王維 賦得秋日懸清光 宋玉登高怨,張衡望遠愁。
盧綸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別墅即事 清秋來幾時,宋玉已先知。
盧綸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遙仰憑軒夕,惟應喜宋生。
羅隱 杜陵秋思 只聞斥逐張公子,不覺悲同楚大夫。
羊士諤 暇日適值澄霽江亭 振臥淮陽病,悲秋宋玉文。
翁洮 宋玉高吟思萬重,澄澄寰宇振金風。
許渾 早秋韶陽夜雨 宋玉含淒夢亦驚,芙蓉山響一猿聲。
許渾 聞兩河用兵因貽友人 秋悲憐宋玉,夜舞笑劉琨。
許渾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覲兄 寧歌還夜苦,宋賦更秋悲。
賈至 巴陵早秋寄荊州崔司馬吏部閻功曹舍人 帝子去永久,楚詞尚悲秋。
趙嘏 寄裴瀾 宋玉逢秋正高臥,一篇吟盡奈情何。
趙嘏 題崇聖寺簡雲端僧錄 宋玉逢秋空雪涕,淨名無地可容床。
郎士元 盩厔縣鄭礒宅送錢大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鄭史 永州送侄歸宜春 宋玉正秋悲,那堪更別離。
鄭史 秋日零陵與幕下諸賓遊河夜飲 新秋宋玉能為賦,永夕袁安好共吟。
顏粲 白露為霜 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
魏朴 和皮日休悼鶴 經秋宋玉已悲傷,況報胎禽昨夜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