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教育

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套用與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包括創造思考、問題解決、主動學習、溝通合作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建立學生的校園資訊倫理及網路智慧財產權等正確觀念,學習善用資訊科技,以培養懷抱科技時代的人文情懷,尊重自己及關懷他人,具有健全社會價值觀與開闊世界觀的國民。

基本概念

資訊教育資訊教育

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資訊知識與套用能力,已為各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各國紛紛推動相關的資訊教育計畫,以為其國家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奠基。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套用與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包括創造思考、問題解決、主動學習、溝通合作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建立學生的校園資訊倫理及網路智慧財產權等正確觀念,學習善用資訊科技,以培養懷抱科技時代的人文情懷,尊重自己及關懷他人,具有健全社會價值觀與開闊世界觀的國民。

範疇

資訊教育資訊教育

各學習領域應使用資訊科技為輔助學習之工具,以擴展各領域的學習,並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便於各學習領域進行資訊整合教學,宜將各領域所共同需要的基本資訊能力、素養及其學習時間,做一詳實的規劃,以使所有的學生均有機會習得基本資訊知識、技能與學習素養,以為各領域套用資訊的基礎。透過了解資訊科技的特性及其對個人與人類社會的影響,並針對不同領域學習所需之基本需求,分析出共通的資訊基本學習內涵,及各學習內涵所需之最低學習時數,以期所有的學生均有機會習得此綱要規劃之基本資訊知識、技能與學習素養,以為資訊教育的普及與套用奠定基礎,建立健全的資訊社會

課程目標

資訊教育資訊教育

目標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套用與分析、創造思考、問題解決、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藉由《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與套用》、以及《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等核心能力之規劃,在認知、情意、技能上培養學生達成以下之教育目標。
(1)奠定學生使用資訊的知識與技能。
(2)導引學生了解資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3)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套用的能力。
(4)培養學生以資訊知能做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的習慣。
(5)導引學生了解資訊倫理、電腦使用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
(6)培養學生正確使用網路的態度,善用網路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培養合作、主動學習的能力。
(7)開展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能力,套用資訊科技提升人文關懷、促進團隊和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