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毛澤東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重比翼,和雲翥。

原文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翻書語。
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與汝。
人有病,天知否?
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思恨縷。
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環宇。
重比翼,和雲翥(zhu4)。

背景

楊開慧,少年時代就認識在湖南第一師範就讀的毛澤東。“五四” 運動前後,毛澤東探索改造中國的道路,這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她與毛澤東產生了愛情,1920年冬,兩人結婚。楊開慧一面從事革命活動,一面在生活上照顧毛澤東。1922年10月,毛岸英出生,1923年11月,次子毛岸青出生。就在毛岸青出生後不久,被湖南省省長通緝,毛主席就奉命到外地工作,要離別剛剛生產的妻子。他們此時自然有一種難捨難分的依戀之情,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當時的時代背景是中國的工人運動處在低潮期。
這篇詞原有名“別友”、“贈楊開慧”。

賞析

《賀新郎》一詞在毛主席的全部詩詞中,是很有特點的一篇。它與反映重大的社會鬥爭題材的作品不同,該詞表現的是毛澤東青年時期的愛情生活。與他多數豪放風格的詩詞不同,本篇風格的主導傾向屬於婉約派。當然,婉約之中也有豪放。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就是揮手從此告別,哪裡能忍受啊,兩人悽然相對,把那離別的痛苦之情再訴說一遍。古人云:多情自古傷別離,作為一對感情篤厚的年輕夫妻,毛澤東和楊開慧更是情依依、傷別離。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這兩句話是對楊開慧的特寫鏡頭:眼角上眉梢上都像堆滿了離愁別恨,熱淚將要落下又被她強忍住了。作為一名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子,上有老母需要照顧,下有嬰兒需要撫養,革命工作也不可放下,自己心中所仰賴和依戀的丈夫又要冒著風險出門遠行,這時候楊開慧心中的淒楚之情是可想而知的;難怪她要“眼角眉梢都是恨”、熱淚幾乎要奪眶而出了。但楊開慧畢竟不是普通的女子,她知道事業的重要,也不忍讓遠行的丈夫過於牽掛自己,強用理智去戰勝情感的糾葛,淚水不是潸然而下,而是“欲零還住”。短短兩句話,一個年輕女子含淚欲哭又止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了。
“知誤會前翻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與汝。”知道了你誤會了我先前書信中的話。多少疑雲迷霧,都如滔滔流水一般從眼前過去了。仔細想一想,人間最為知己的還是我和你我們兩個人啊。“雲共霧”是雲與霧,指的是妻子曾經對毛澤東以前書信中的某句話產生過誤會。日常生活中,夫妻或同志間產生誤會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的事情。所幸的是,這誤會都已經煙消雲散了。毛澤東視楊開慧為相知最深的愛侶,一個“知己”足見她在主席心中的地位是那樣的舉足輕重而不可替代的。
“人有病,天知否?”人在離別時產生的痛楚之情,上天知道嗎?“病”是指內心的隱痛。這兩句的原稿為“重感慨,淚如雨。”同樣也是對夫妻惜別時的複雜心境的描寫,修改稿比初稿更含蓄內在,且避免了語意與前面重複以及兩個“淚”字的出現。
“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今天早晨東門路上濃霜凝結,將要落下的月亮照著荒涼的池水,情景是如此的淒切和冷清。霜重,是指霜結的厚。這幾句,由霜晨、殘月、橫塘、東門路,構成了淒寒清冷的畫面,進一步的渲染了濃郁的離愁別緒。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這兩句是詩人自身感情的刨白:汽笛一聲鳴叫,簡直令人肝腸寸段,從此我就要到遠方孤獨地漂泊生活了。這裡是從汽笛催別,寫到構想分別之後自己孤獨寂寞的痛苦生活。是毛澤東當時兒女情長的表現。魯迅說:“無情未必真豪傑。”是啊,革命夫妻的也是這樣的纏綿和淒切啊。讀來覺得很是動人。
“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環宇。”要割斷這像絲和線一樣交織成的愁絲恨屢,就要抱定決心,像崑崙山崩掉千仞絕壁、又恰似颱風掃蕩整個世界一樣。這幾句寫出了毛澤東以四海為家、不沉湎於兒女情長的遠大的志向和堅強的決心。
“重比翼,和雲翥。”這是詩人對未來的期盼:將來我們會像比翼鳥一樣,直上霄漢展翅翱翔。“翥”是鳥飛翔的意思。詞末數句,揭喉高歌,使該詞由婉約轉入豪放。
多情自古傷別離,這本是人間的一種很普遍的情感現象,但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在別離的時候,既有傷感的一面,又有豪壯的方面。本詞的上闋,側重表現楊開慧對毛澤東的眷戀和不忍分別的真摯情感,“眼角眉梢都似恨”;又用理智去克制感情,所以出現了“熱淚欲零還住”的情態。把她對依依惜別的複雜感情表現的恰到好處。詞的下闋,側重表現了毛澤東對愛妻的感情。詞人沒有掉淚,苦情也未形諸於色;但“汽笛一聲腸已斷”,卻寫出了他內心的痛苦;難怪他要用“崑崙崩絕壁”、“颱風掃寰宇”的氣勢和決心來“割斷愁絲恨屢”了。
作品除了直接描寫恩愛夫妻的離愁別恨之外,還通過環境、景物的描寫,渲染氣氛,做到了情景交融。“今朝如許。”這既是景的淒清,更是情的淒切,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從而達到了最佳的效果。

小結

這篇詞不僅寫了作者的愁,更有著對風起雲湧革命的嚮往。這首詩也是毛主席唯一的離別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