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道路[李慎之、何家棟主編的圖書]

中國的道路[李慎之、何家棟主編的圖書]
中國的道路[李慎之、何家棟主編的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的道路》是2000年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慎之、何家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的道路

圖書編號:1815553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定價:29.8

ISBN:780652017

作者:李慎之何家棟

出版日期:2000-01-01

版次:1

開本:32開

內容目錄

一、全球化與中國文化/

1、全球化與中國文化/

2、亞洲價值與全球價值/

3、當代中國的文化問題——致袁偉時的信/

4、中國哲學的精神/

5、辨同異 合東西/

6、關於文化問題的一些思考——致葛劍雄的信/

7、中國應取什麼樣的風範——致朱光烈先生書/

8、20世紀人類思想回顧——進步主義與保守主義之間/

9、文化不自覺的典型文本——評盛洪《為萬世開太平》/

10、現代化與人類文明主流——兼評汪暉的現代性批判/

11、亞洲價值觀源流/

12、亞洲價值觀的變異/

13、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嗎?——與季羨林先生商榷/

14、中國發展戰略再思考/

二、中國當代學術思潮/

1、什麼是中國的現代學術經典/

2、“封建”二字不可濫用/

3、虛驕之氣——中國的隱憂——朱高正著《納約自牖》序/

4、發現另一個中國——《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序/

5、無權者的權力和反政治的政治——後極權主義時代的人生哲學/

6、弘揚北大的自由主義傳統——《北大傳統與近代中國——自由主義的先聲》序/

7、中國的自由主義資源——李慎之、杜維明先生對話錄/

8、重新點燃啟蒙的火炬/

9、今日中國新保守主義/

10、後現代派對現代性話語的挪用——評“經濟民主”和“文化民主”/

11、老調重彈/

12、重建文明模式/

三、中國的制度創新/

1、一段公案的由來/

2、毛主席是什麼時候引蛇出洞的?/

3、也要推動政治改革——在《改革》雜誌十周年慶祝會上的講話/

4、從根本上深化改革的思想/

5、修改憲法與公民教育/

6、中美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在上海公報簽訂二十五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7、從鏇乾轉坤到撥亂反正——《基辛格秘檔》序/

8、數量優勢下的恐懼/

9、二十一世紀的憂思/

10、“革命”辨正——兼析李澤厚“告別革命論”/

11、制度創新與傳統轉化——評蕭功秦《走向成熟》/

附:李慎之敘往/

《中國的道路――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一本從毛澤東思想寫到鄧小平理論的書。

內容提要

書的封面 書的封面

毛澤東一生中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立下了不朽的豐功偉績,可敘可述的的理論和實踐太多了,從哪方面著手呢?幾位作者經過討論,形成了共識:毛澤東一生最大的功績,集中起來,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較為完整的建國理論,尋找到一條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的道路――新民主義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後,又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社會主義的中國。鄧小平同志的傑出貢獻,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中國人民開闢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使我們的祖國不斷走向繁榮富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黨史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中國人民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主編與副主編:

主編:秦興洪

副主編:武岩、廖樹芳、李曉雲

目錄

導論

上篇:英明的選擇: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第一章: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一、救亡圖存:路在何方?

從船堅炮利到虛幻天國

從君主立憲到民主共和

二、可歌可泣的奮鬥

中國復興的曙光

大革命的洪流

被冷落的真知灼見

三、深刻的教訓

政權問題是革命的根本問題

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

第二章: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一、血與火的考驗

被斬盡殺絕的考驗

共產黨人的回答

二、黑暗中的苦鬥

摒棄取消主義

沿襲蘇聯模式

三、毛澤東獨闢蹊徑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尋找“落腳點”

井岡山道路

第三章:革命經驗的升華

一、建構理論的基本框架

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認識的第二次飛躍

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嚴整的政府形態

突破“城市中心論”

革命新道路理論的再升華

三、成功的秘訣:馬克思主義瓬中國實踐相結合

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基本指導原則

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基本特點

中篇:偉大的創舉: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第四章:厲兵秣馬:創造變革條件

一、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孤立 禁運 封鎖

百廢待舉 百業待興

二、鞏固人民政權

肅清反革命殘餘力量

完成土地改革

鎮壓反革命

打退資產階級的進攻

三、奠定物質基礎

掌握國家經濟命脈

爭取財政情況好轉

合理調整工商業

國民經濟全面恢復

四、占領思想陣地

高等學校院系調整

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

批判唯心史觀

五、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

“一邊倒”的外交格局

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高舉世界和平旗幟

六、整頓黨的隊伍

塑造執政黨的良好形象

懲治腐敗

第五章:勝利進軍:“一化”與“三改”並進

一、撥亮指距明燈

互相銜接理論

逐步過渡理論

同時並舉理論

二、百年夙願:社會主義工業化

變農業國為工業國

優先發展重工業

農輕重次序的反思

三、社會大變革:改造私有制

農業互助合作道路

農業互助合作過程中不同意見的爭論

“和平贖買”的國家資本主義道路

個體手工業改造道路

第六章:舊貌換新顏:社會主義制度全面建立

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體制

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形成

人民代表大會制和政府體制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國家幹部管理體制

二、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體制

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

計畫經濟體制

集中統一與分級管理的財政體制

以計畫流通為主體的流通體制

以中央集中管理為主的勞動工資體制

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的主要特徵和缺陷

三、社會主義改造歷史評說

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初步顯示

主要經驗

遺留問題

下篇:成功的開拓: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七章: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披荊斬棘闖新路

打破對蘇聯模式的迷信

提出二類矛盾的學說

二、走進誤區的代價

超越階段的空想

“以階級鬥爭為綱”理論的失誤

三、撥正航向入坦途

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實現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

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

拉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第八章:開拓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一、穩步前進的改革

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

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

從解決溫飽到奔向小康

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歷史經驗的基本結論

提煉基本的理論觀點

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

三、毛澤東思想的光輝運用

第九章: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

一、社會主義再認識

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捉住主要矛盾

二、扭住經濟建設中心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經濟建設的宏偉藍圖

生產力標準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三、立國之本與強國之路

立國的基本原則

走出一條新路

兩個基本點的辯證統一

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不可須臾忘記的戰略任務

正確的戰略指導方針

宏大的社會工程

第十章:走向市場經濟

一、衝擊計畫經濟舊框架

50年代:分權

60年代:重新集權

“文化大革命”:經濟體制嚴重扭曲

二、實踐呼喚市場取向

計畫經濟體制力不從心

中、轉軌:以市場為取向

三、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

第一次突破:有計畫的商品經濟

第二次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十一章:走出一條祖國統一的新路

一、“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

“一國兩制”的提出

“一國兩制”的模式

二、全新的理論觀點

社會形態新理論

解決爭端的新辦法

三、“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港、澳回歸:平衡過渡

台灣回歸:“一國兩制”再實踐

第十二章:關鍵是把我們黨建設好

一、學會新本領

沉痛的教訓

必要的前提

改善黨的領導

二、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三、政治路線的組織保證

凝聚全黨的機制

幹部隊伍新結構

黨員率先垂範

構築堅強堡壘

四、黨的建設的新課題

關係執政黨生死存亡的問題

黨同人民的血肉關係

懲治黨內的腐敗現象

第十三章: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編後語

主編與撰寫

主編:秦興洪

副主編:武岩、廖樹芳、李曉雲

本書撰寫:

秦興洪:導論、第一、二、三、十、十一、十三章

廖樹芳:第四、五、六章和再版前言

武岩:第七、八、九章

李曉云:第十二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