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藍皮書(2008)》

《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藍皮書(2008)》

《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藍皮書(2008)》共三篇八章。第一篇發展歷程篇,概括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發展歷程,分析了目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圾其致因;第二篇現狀熱點篇,總結了2008年道路交通安全及道路環境安全形勢,分析了2008年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一些熱點問題;第三篇措施研究篇,列舉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舉措,介紹了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進展。書末是2007~2008年藍皮書主要內容的英文翻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藍皮書(2008)》共三篇八章。

第一篇發展歷程篇,概括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發展歷程,分析了目前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圾其致因;第二篇現狀熱點篇,總結了2008年道路交通安全及道路環境安全形勢,分析了2008年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一些熱點問題;第三篇措施研究篇,列舉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舉措,介紹了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進展。

書末是2007~2008年藍皮書主要內容的英文翻譯。

書籍目錄

插圖插圖

發展歷程
第一章 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發展變化歷程
 一、建國以來道路交通事故總體變化趨勢
二、改革開放以來道路交通事故變化趨勢
 三、近年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特點
第二章 道路交通安全形勢
 一、世界道路交通安全發展歷程分析
 二、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
第三章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特點
 二、我國道路交通安全面臨的挑戰
 三、我國道路交通安全面臨的機遇
現狀熱點篇
第四章 2008年道路交通安全形勢
一、2008年公路通車裡程
二、2008年機動車保有量狀況
三、2008年道路交通安全總體情況
第五章 2008年道路環境安全形勢
一、2008年道路環境安全形勢
二、2008年道路環境安全特點分析
三、2008年道路氣象災害致因分析
第六章 2008年道路交通安全熱點
一、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受到質疑
二、速度管理
三、電動腳踏車事故多發問題
措施研究篇
第七章 2008年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對策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
 二、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
 三、交通安全專項整治
 四、與交通安全相關的重要活動及工程
第八章 科技改善安全’2008年道路交通安全研究進展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綜述
 二、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技術的不足
 三、近期交通安全研究的主要需求
 四、重要學術會議情況
 五、國際合作
 六、國內合作:三部委“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動計畫
 七、重要學術研究與產品開發成果
參考文獻
附錄
一、2008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社會輿論
 對交通事故監管不力雲南47名領導幹部被問責
 被忽視的全球災難——道路交通事故
 中國交通事故世界第一緣於要命的情結
 我國平均每天約有40個孩子亡於交通事故
 “中國交通事故世界第一”不能只打司機的板子
 “雲南經驗”的機制活力
三、部分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數據
1.萬車死亡率
2.10萬人口死亡率
3.億車公里死亡率

本書前言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的現代化事業進入了關鍵時期。黨的十七大提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促進社會和諧,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隨著黨的“十七大”確立以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思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由強調經濟總量提高的數量型、粗放型發展模式,向強調全社會系統、協調、均衡的質量型、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這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將秉持科學發展觀,朝著最佳化結構、重視均衡、強調民生、和諧發展的方向前進。

改革開放迎來30周年的大環境下,交通運輸將向“服務型”現代交通運輸業轉變。增強交通運輸服務保障的能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交通,增強交通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完善管理,增強交通公共服務的能力,為建設安全、經濟、可靠、高效和舒適、便捷、個性化的交通運輸體系服務,是這一轉變的基本要求。實現交通運輸快速發展、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協調發展,是新時期對交通行業的基本要求。

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是促進社會和諧、改善民生的基本問題之一,是一項世界性難題,緩解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是一項長期、漫長而艱巨的任務。道路交通安全通常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著內在的聯繫。從世界一些已開發國家走過的歷程來看,都經歷過道路交通事故高發的時期,而後進入了事故比較穩定的低水平發展時期。20世紀60年代是已開發國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高發”時期;其後,為了遏制道路交通惡化,已開發國家20世紀70年代初調整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頒布了一系列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制訂及強化執行國家交通安全戰略規劃,對道路交通事故進行綜合、系統化治理;自20世紀80年代初,這些措施開始見效,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開始下降。

已開發國家先進的交通管理經驗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其中最應受到關注的是其發展交通的理念。理念是一切創造性工作的肇始。而備受全球交通工作者關注和讚嘆的,就是瑞典議會1997年通過的、瑞典政府舉全力推動的“零死亡”交通理念。

精彩書摘

發展歷程篇
第二章 道路交通安全形勢
一、世界道路交通安全發展歷程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勢,即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多或減少,通常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著內在的聯繫。從世界一些已開發國家走過的歷程來看,都經歷過道路交通事故高發的時期,而後進入了事故比較穩定的低水平發展時期。分析其他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的發展歷程和經驗教訓,對我國交通事故的發展趨勢預測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1.瑞典、英國、荷蘭三國道路交通安全體系分析
在歐盟國家中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瑞典、英國、荷蘭三國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均處於領先地位。通過對三國道路交通安全體系的分析,吸取其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有益的經驗,對於提高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三國概況及道路交通事故情況
瑞典位於歐洲北部,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人口918.3萬(截至2007年年底),境內森林密布、河湖眾多。瑞典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二戰後至20世紀60年代末,瑞典經濟一直保持上升態勢。進入80年代,經濟一度陷入滯緩狀態。1982年以來,瑞典經濟又呈現持續上升狀態。2003年瑞典國民生產總值已達3253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6萬美元。2003年公路網通車裡程達到214467公里。瑞典全國轎車數量在1959年時僅為108.8萬輛,1969年時激增至219.4萬輛,翻了一番。但在隨後的30年裡,增長速度有所放慢,平均每10年增加60萬輛。根據瑞典中央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字,瑞典全國1999年行駛的客車數量達到398萬輛,平均每千人客車擁有量為439輛,2002年平均每千人客車擁有量為454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